現代量子點技術起源于上世紀八十年代,貝爾實驗室的 Louis E. Brus 博士與同事發現不同大小的硫化鎘顆粒能夠產生不同的顏色,即半導體納米晶的發光顏色可以通過控制晶體顆粒大小來調控。這種優異而獨特的尺寸相關性質是其它發光材料不可能實現的。同時,這種獨特性質要求合成得到的量子點具有接近完美的尺寸、形貌、表面控制。由于制備方法上采用了二甲基鎘,二甲基鋅等劇毒且不易操作的金屬有機原材料,如何實現在常規實驗條件下合成量子點,在二十世紀末一直是材料合成化學的一大挑戰,這一點也影響了量子點的工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