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9218002
139-1170-2652
公司客服:010-89218002
杜經理:13911702652(微信同號)
張老師:18610339331
2021年產業園區市場發展潛力及前景預測(附報告目錄)
產業園區是集聚的載體,其主要構成應有相關文化創意設計方面的企業,有提供高科技技術支持(如數字網絡技術)的企業,有國際化的策劃推廣和信息咨詢等中介機構;還有從事文化創意產品生產的企業和在文化經營方面富有經驗的經紀公司等。這種相互接駁的企業集群,構成立體的多重交織的產業鏈環,對提高創新能力和經濟效益都具有實際意義。而以行政區域劃分或行業分割方式構建的創意產業園區,畢竟會受到傳統利益格局和資源配置的影響,難以達到理想的要素組合和產業的深化。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6年中國產業園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的作用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1、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分析
(1)自發成長型產業園區
自發成長型又被稱為“原生型”產業園區。該類產業園區的出現主要源于區域良好的內部條件,這些內部條件的催生加上外部需求擴大等誘因導致當地圍繞某一核心產品生產加工的企業大量出現并自發聚集而發展形成,它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集群形成模式。但是,園區企業之間相互臨近和技術方面的共性基礎便利了技術溢出,降低了技術模仿難度;但也導致園區內技術模仿嚴重,技術保護困難。同時,資本的逐利本性和缺乏政府的引導容易導致園區內部企業在產品質量和品牌上以次充好、假冒偽劣;園區內的這種無序競爭,損害其他園區企業利益和整個園區的聲譽,導致園區不經濟。
(2)資源驅動型產業園區
該園區主要依托自然資源,以資源開發、加工和利用為基礎而形成的產業集群。這些自然資源既可以是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如石油、煤炭、有色金屬,也可以是農產品、水產、樹木等生物資源和森林資源。
該類園區產生和發展的關鍵條件是當地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從競爭優勢角度分析,當地有價值的、稀缺的但對開采利用的企業而言卻是廉價的自然資源,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資源優勢,能為企業帶來巨大收益;而且在當地進行資源的加工利用,又極大地節約了運輸成本。一旦資金和技術條件具備,當地的這種資源優勢將驅動當地大量企業圍繞資源的開采、加工等集聚,把區域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但是,以礦產資源開采、加工為主形成的產業園區,由于這些資源的準“公共物品”屬性,導致企業對資源的盲目和過度開采,使當地稀缺性資源迅速減少。
(3)規劃引導型產業園區
是一種典型的“自上而下”的集群發展模式。與自發成長型產業園區相反,政府規劃型產業園區的出現和發展帶有明顯的人為主導痕跡,被形象地稱為“引鳳筑巢”式產業園區發展模式。由于這類產業園區往往是當地政府根據本地區的未來發展定位而實施的具有一定戰略前瞻性的產業布局,因此,規劃引導的產業園區多為醫藥、化工和電子等科技含量較高、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行業。
(4)產業轉移型產業園區
它是指隨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發展,形成全球范圍的產業轉移,出現了發達國家和地區將部分低端產業或產業鏈中的低附加值部分環節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轉移的趨勢,并逐漸在一些較為臨近或條件較好的地區聚集形成的產業集群。從價值鏈角度分析,產業轉移的是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的產業或產業鏈中的環節;企業進行產業轉移的原因,主要是該產業附加值低,在發達國家和地區,伴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推進以及城市的重新定位,這些產業不再具有競爭優勢,在當地發展的空間有限。因此,產業轉移的首選就是地理位置相臨近,相對成本較低的國家和地區。
2、高新技術產業園發展規模
高新技術產業園是區域工業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區域城市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智力密集和開放環境條件為依托,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而建立起來的集中區域。由于帶動效益顯著,高新技術產業園已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深受地方政府追捧。
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產業集聚具有生產專業化程度高,企業之間相互關聯,知識、技術和信息流動迅速等特點,是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促進區域科技創新,增強高新技術產業競爭優勢的重要產業組織形式。
高新技術產業的集聚化發展是目前世界各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重要發展戰略,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經過多年的發展,也初步形成了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化發展的模式。
2019年,全國169家高新區共實現生產總值12.2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2.3%;上繳稅費1.9萬億元,占稅收收入的11.8%;出口總額4.1萬億元,占外貿出口總額的21.6%。2019年,全國高新區新增注冊企業61.9萬家,同比增長32%;企業從業人員2213.5萬人,同比增長5.8%;實現營業總收入38.6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工業總產值24.0萬億元,同比增長8.0%。
3、2021-2026年產業園區市場發展潛力
未來十年,估計中國市場化產業園市場需求將仍然非常強勁,主要原因如下:
(1) 新型城鎮化趨勢
中國在過去數十年實現了高速城鎮化。政府日漸意識到發展新型城鎮化模式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新型城鎮化模式下,不單只是人口由鄉入城,更重要的是能同時解決人們就業及社會地位向上流動以至改善生活環境等多重需要。政府新一屆領導層倡導“新型城鎮化”理念,以實現產業現代化、優化資源分配及推動國內增長等目標。作為城鎮化規劃的一環,地方政府普遍推動市場化產業園的開發,尤其對于部分處在轉型中的城市,大型市場化產業園的開發與周邊地區結合,可以幫助這些城市打造新城市中心。
(2) 政府大力支持
為配合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轉型升級及城鎮化的政府政策,地方政府一般將指定范圍劃定作經濟開發之用,以優惠價格將該等范圍的土地出售作為市場化產業園開發,并提供一系列獎勵及優惠政策,包括向進駐產業園區的公司提供補貼及免稅期以及為其雇員提供住房補貼及其他津貼。
(3) 產業結構升級調整帶來的園區開發機會
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是鞏固當前經濟回升向好勢頭的迫切需要,也是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深層次問題的根本舉措。圍繞體制突破和機制完善,深入開展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服務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加強制造業集聚區、服務業集聚區公共平臺建設,是當前大力推動服務業發展,加快產業結構升級調整的主要舉措。各地區也因此紛紛以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為載體,優化創業環境,營造創新氛圍,吸引高新技術企業,使園區成為薈萃知識精英、激發科技創新、發展新興產業的創業園、孵化器和集中區。
報告目錄:
第一章中國產業園區基本情況分析1
第一節產業園區的基本概念分析1
一、產業園區的定義1
二、產業園區的類型3
三、產業園區的功能8
第二節產業園區的演化趨勢分析8
一、生態系統的發端聚核8
二、生態系統的形成聚鏈8
三、生態系統的完善聚網9
第三節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分析9
一、自發成長型產業園區9
二、資源驅動型產業園區9
三、規劃引導型產業園區10
四、產業轉移型產業園區10
第四節園區公共服務平臺架構分析11
一、園區公共服務平臺構成要素分析11
二、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功能模塊分析13
三、共服務平臺的構成20
四、公共服務平臺的作用22
五、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與保障23
第二章中國產業園區運行現狀分析30
第一節產業園區發展歷程分析30
一、產業園區生命周期特征30
二、產業園區發展階段分析32
第二節產業園區發展規模分析32
一、產業園區數量規模分析32
二、產業園區投資規模分析33
三、產業園區建設面積分析33
四、產業園區入駐企業規模34
五、產業園區從業人員規模34
第三節產業園區經營效益分析35
一、產業園區盈利模式分析35
二、產業園區經濟指標分析38
三、產業園區投資收益分析39
第四節產業園區投資與開發風險39
一、政策性風險分析39
二、周期性風險分析40
三、資金鏈風險分析40
第五節產業園區發展問題分析41
一、產業特色不鮮明,同質化競爭突出41
二、過于依靠優惠政策招商41
三、園區建設存在“產城分離”現象41
第六節產業園區發展趨勢分析42
一、融資渠道日趨多樣化42
二、以增強園區特色為重點42
三、園區間協作帶來共贏發展43
四、由注重招商引資向促進園區內部企業發展轉變43
五、增強園區產業綜合服務43
六、產業園區戰略投資轉型44
第三章中國產業園區開發主體分析45
第一節產業園區開發模式分析45
一、“園中園”開發模式45
二、“市場化”開發模式46
三、“行政特區”開發模式47
四、“官助民辦”開發模式49
第二節園區住宅開發主體分析51
一、園區住宅開發模式分析51
二、園區住宅運營模式分析51
三、園區住宅盈利模式分析52
四、園區住宅開發影響因素53
第三節園區商業開發主體分析55
一、園區商業地產開發模式55
二、園區商業地產運營模式57
三、園區商業地產盈利模式57
四、園區商業開發影響因素61
第四節園區工業開發主體分析61
一、園區工業地產開發模式61
二、園區工業地產運營模式63
三、園區工業地產盈利模式63
第五節政府對園區產業的規劃64
一、園區產業方向選擇標準64
二、企業入駐園區參考因素67
三、政府對園區發展的定位67
四、政府對園區產業的定位67
第四章中國產業園區細分領域投資分析69
第一節高新技術產業園投資分析69
一、高新技術產業園基本情況69
二、生物醫藥產業園投資規劃分析72
三、新材料產業園投資分析79
第二節工業園區投資分析84
一、一般工業園投資分析84
二、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與運營分析90
第三節專業園區投資分析96
一、現代農業園區投資分析96
二、化工產業園投資分析108
三、汽車產業園投資分析116
四、食品產業園投資分析126
五、物流園區投資分析131
六、創意產業園區投資分析143
七、總部經濟園區投資分析157
第五章中國產業園區競爭排名比較分析161
第一節產業園區競爭綜合排名分析161
一、綜合指標排名產業園區總體狀況分析161
二、綜合指標排名產業園區區域狀況分析162
三、綜合指標排名產業園區類別狀況分析164
第二節具體細分指標排名情況分析165
一、產業園區經濟發展指標排名分析165
二、產業園區創新發展指標排名分析166
三、產業園區產業合作指標排名分析167
四、產業園區公共服務指標排名分析168
五、產業園區社會發展指標排名分析169
第三節產業園區區域排名情況分析170
一、東部地區產業園區持續發展競爭力排名分析170
二、中部地區產業園區持續發展競爭力排名分析177
三、西部地區產業園區持續發展競爭力排名分析183
第四節產業園區類型排名情況分析189
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體排名分析189
二、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排名情況分析199
第五節產業園區競爭排名情況總結分析203
一、五大類指標得分均值與變異系數比較203
二、五大類指標得分均值以上產業園區分布特點204
三、各類指標排名均值以上產業園區匯總205
第六章中國重點省市產業園布局與產業規劃方案208
第一節北京市產業園區布局及產業規劃208
一、北京市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208
二、北京市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208
三、北京城市定位及產業發展方向211
四、北京產業園區布局與規劃212
五、北京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214
六、北京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219
第二節上海市產業園區布局及產業規劃220
一、上海市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220
二、上海市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221
三、上海城市定位及產業發展方向222
四、上海產業園區布局與規劃222
五、上海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224
六、上海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230
第三節天津市產業園區布局及產業規劃231
一、天津市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231
二、天津市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232
三、天津城市定位及產業發展方向233
四、天津產業園區布局與規劃236
五、天津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239
六、天津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246
第四節重慶市產業園區布局及產業規劃247
一、重慶市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247
二、重慶市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247
三、重慶城市定位及產業發展方向248
四、重慶產業園區布局與規劃248
五、重慶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251
六、重慶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263
第五節江蘇省產業園區布局及產業規劃264
一、江蘇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264
二、江蘇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265
三、江蘇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265
四、江蘇省產業園區布局與規劃266
五、江蘇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267
六、江蘇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273
第六節浙江省產業園區布局及產業規劃274
一、浙江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274
二、浙江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275
三、浙江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276
四、浙江省產業園區布局及規劃278
五、浙江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280
六、浙江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284
第七節廣東省產業園區布局及產業規劃286
一、廣東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286
二、廣東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286
三、廣東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287
四、廣東省產業園區布局與規劃290
五、廣東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291
六、廣東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298
第八節山東省產業園區布局及產業規劃299
一、山東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299
二、山東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300
三、山東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301
四、山東省產業園區布局與規劃301
五、山東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302
六、山東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308
第九節福建省產業園區布局及產業規劃309
一、福建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309
二、福建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310
三、福建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310
四、福建省產業園區布局與規劃311
五、福建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315
六、福建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319
第十節湖北省產業園區布局及產業規劃320
一、湖北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320
二、湖北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321
三、湖北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321
四、湖北省產業園區布局與規劃322
五、湖北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322
六、湖北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325
第十一節湖南省產業園區布局及產業規劃325
一、湖南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325
二、湖南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326
三、湖南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327
四、湖南省產業園區布局與規劃327
五、湖南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328
六、湖南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332
第十二節江西省產業園區布局及產業規劃332
一、江西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332
二、江西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333
三、江西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334
四、江西省產業園區布局與規劃335
五、江西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335
六、江西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338
第十三節河北省產業園區布局及產業規劃340
一、河北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340
二、河北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341
三、河北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342
四、河北省產業園區布局與規劃343
五、河北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344
六、河北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349
第十四節遼寧省產業園區布局及產業規劃352
一、遼寧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352
二、遼寧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353
三、遼寧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353
四、遼寧省產業園區布局與規劃354
五、遼寧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355
六、遼寧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359
第十五節山西省產業園區布局及產業規劃359
一、山西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359
二、山西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361
三、山西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361
四、山西省產業園區布局與規劃362
五、山西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363
六、山西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367
第十六節四川省產業園區布局及產業規劃368
一、四川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368
二、四川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369
三、四川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370
四、四川省產業園區布局與規劃370
五、四川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372
六、四川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383
第十七節內蒙古產業園區布局及產業規劃384
一、內蒙古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384
二、內蒙古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385
三、內蒙古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386
四、內蒙古產業園區布局與規劃387
五、內蒙古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389
六、內蒙古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393
第十八節安徽省產業園區布局及產業規劃394
一、安徽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394
二、安徽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394
三、安徽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394
四、安徽省產業園區布局與規劃395
五、安徽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397
六、安徽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402
第十九節黑龍江省產業園區布局及產業規劃404
一、黑龍江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404
二、黑龍江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404
三、黑龍江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405
四、黑龍江省產業園區布局與規劃405
五、黑龍江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408
六、黑龍江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410
第二十節貴州省產業園區布局及產業規劃412
一、貴州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412
二、貴州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413
三、貴州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413
四、貴州省產業園區布局與規劃414
五、貴州省產業園區細分領域投資分析415
六、貴州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417
第二十一節云南省產業園區布局及產業規劃419
一、云南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419
二、云南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420
三、云南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421
四、云南省產業園區布局與規劃424
五、云南省產業園區細分領域投資分析425
六、云南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429
第二十二節河南省產業園區布局及產業規劃430
一、河南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430
二、河南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432
三、河南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432
四、河南省產業園區布局與規劃434
五、河南省產業園區細分領域投資分析434
六、河南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437
第七章中國領先產業園區經營狀況分析439
第一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經營分析439
一、園區基本情況簡述439
二、園區發展規模分析441
三、園區產業布局經驗442
四、園區優惠政策解析443
五、園區發展戰略規劃444
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445
七、園區招商引資分析446
第二節聯東U谷?北京金橋產業園經營分析447
一、園區基本情況簡述447
二、園區發展規模分析447
三、園區產業布局經驗448
四、園區優惠政策解析448
五、園區發展戰略規劃449
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450
第三節中國五礦(營口)產業園經營分析451
一、園區基本情況簡述451
二、園區發展規模分析451
三、園區產業布局經驗451
四、園區優惠政策解析455
五、園區發展戰略規劃456
六、營口市鋁產業招商引資平臺461
第四節天安?廣州番禺節能科技園經營分析462
一、園區基本情況簡述462
二、園區發展規模分析462
三、園區產業布局經驗463
四、園區優惠政策解析463
五、園區發展戰略規劃464
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467
第五節津通(常州)國際工業園經營分析468
一、園區基本情況簡述468
二、園區發展規模分析468
三、園區產業布局經驗468
四、園區發展戰略規劃469
五、園區公共服務平臺469
第六節上海國際汽車城經營分析470
一、園區基本情況簡述470
二、園區發展規模分析470
三、園區產業布局經驗471
四、園區優惠政策解析471
五、園區發展戰略規劃472
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472
七、園區招商引資分析473
第七節固安工業園經營分析474
一、園區基本情況簡述474
二、園區發展規模分析475
三、園區產業布局經驗476
四、園區優惠政策解析476
五、園區發展戰略規劃477
六、園區招商引資分析478
第八節深港中海信科技園經營分析479
一、園區基本情況簡述479
二、園區發展規模分析479
三、園區產業布局經驗480
四、園區優惠政策解析480
五、園區發展戰略規劃480
六、園區招商引資分析481
第九節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經營分析482
一、園區基本情況簡述482
二、園區發展規模分析482
三、園區產業布局經驗483
四、園區優惠政策解析484
五、園區公共服務平臺487
六、園區招商引資分析487
七、園區發展戰略規哈487
第十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經營分析491
一、園區基本情況簡述491
二、園區發展規模分析491
三、園區產業布局經驗492
四、園區優惠政策解析494
五、園區發展戰略規劃495
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495
七、園區招商引資分析496
第十一節上海多媒體產業園經營分析497
一、園區基本情況簡述497
二、園區發展規模分析497
三、園區產業布局經驗498
四、園區優惠政策解析499
五、園區發展戰略規劃500
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501
七、園區招商引資分析501
第十二節蘇州工業園區經營分析502
一、園區基本情況簡述502
二、園區發展規模分析502
三、園區產業布局經驗503
四、園區優惠政策解析504
五、園區發展戰略規劃504
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506
七、園區招商引資分析506
第十三節深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營分析507
一、園區基本情況簡述507
二、園區發展規模分析507
三、園區產業布局經驗508
四、園區優惠政策解析509
五、園區發展戰略規劃510
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510
七、園區招商引資分析512
第十四節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民營科技園經營分析512
一、園區基本情況簡述512
二、園區發展規模分析513
三、園區產業布局經驗513
四、園區優惠政策解析515
五、園區發展戰略規劃516
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516
七、園區招商引資分析517
第十五節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營分析517
一、園區基本情況簡述517
二、園區發展規模分析518
三、園區產業布局經驗518
四、園區優惠政策解析519
五、園區發展戰略規劃519
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520
七、園區招商引資分析521
第十六節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營分析521
一、園區基本情況簡述521
二、園區發展規模分析521
三、園區產業布局經驗521
四、園區優惠政策解析522
五、園區發展戰略規劃522
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523
七、園區招商引資分析523
第十七節陜西航空經濟技術開發區經營分析524
一、園區基本情況簡述524
二、園區發展規模分析524
三、園區產業布局經驗525
四、園區優惠政策解析525
五、園區發展戰略規劃528
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528
七、園區招商引資分析528
第十八節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經營分析529
一、園區基本情況簡述529
二、園區發展規模分析530
三、園區產業布局經驗530
四、園區優惠政策解析531
五、園區發展戰略規劃531
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531
七、園區招商引資分析531
第十九節山東德州經濟開發區經營分析532
一、園區基本情況簡述532
二、園區發展規模分析532
三、園區產業布局經驗533
四、園區優惠政策解析534
五、園區發展戰略規劃534
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534
七、園區招商引資分析535
第八章中國產業園區招商引資策略與建議536
第一節園區招商引資資金來源渠道分析536
一、招商引資產業資本渠道分析536
二、招商引資商業資本渠道分析536
三、資源、政策招商向資本招商轉變537
四、重資產招商向重知識、技術招商轉變538
五、政府主導招商向政企研聯合招商轉變538
第二節園區招商引資風險與規避措施539
一、招商引資風險來源分析539
二、國外招商引資風險規避經驗借鑒540
三、對我國招商引資風險的啟示541
第三節中國園區招商引資路徑與典型模式542
一、國內招商引資方式及路徑542
二、國內招商引資的典型模式547
三、主要招商引資模式對比分析555
四、中國招商引資成功案例分析558
第四節產業園區項目包裝推廣方案561
一、產業園區品牌的價值561
二、產業園區品牌營銷現狀562
三、園區品牌營銷策略分析563
四、產業園區品牌營銷建議565
第九章中國產業園區發展前景與招商引資建議566
第一節產業園區發展環境分析566
一、產業園區建設政策環境566
二、產業園區建設經濟環境582
三、產業園區建設社會環境589
第二節產業園區創新發展前景590
一、產業園區投資機會分析590
二、產業園區創新招商路徑591
三、產業園區創新規劃理念592
四、產業園區創新盈利模式592
五、產業園區發展前景分析592
第三節產業園區投資開發建議593
一、產業園區開發主要問題593
二、產業園區運營管理建議595
三、產業園區項目申報建議596
四、產業園區細分領域投資建議598
第十章2021-2026年產業園區前景及趨勢預測607
第一節產業園區“十三五”規劃研究607
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 “十三五”發展規劃607
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三五”發展規劃607
第二節2021-2026年產業園區市場發展前景610
一、2021-2026年產業園區市場發展潛力610
二、2021-2026年產業園區市場發展前景展望611
三、2021-2026年產業園區細分行業發展前景分析611
第三節2021-2026年產業園區市場發展趨勢預測616
一、2021-2026年產業園區行業發展趨勢616
二、2021-2026年產業園細分市場發展趨勢618
第十一章2021-2026年產業園區投資價值評估分析623
第一節產業園區的盈利環節與模式623
一、園區盈利的背景與意義623
二、園區盈利環節與模式分析623
三、提升園區盈利能力的對策建議625
第二節2021-2026年產業園區行業發展的影響因素626
一、有利因素626
二、不利因素628
第三節2021-2026年產業園區行業投資價值評估分析629
一、行業投資效益分析629
二、產業發展的方向分析629
三、投資回報率比較高的投資方向632
四、新進入者應注意的障礙因素633
第十二章2021-2026年產業園區投資機會與風險635
第一節產業園區投資形勢分析635
一、產業園區具有良好的投資價值635
二、全國興起產業園投資熱潮641
三、高新區轉型下的投資機會分析641
第二節產業園區建設融資分析642
一、企業融資模式642
二、項目融資模式643
三、其他融資模式644
第三節2021-2026年產業園區投資機會646
一、產業園投資吸引力646
二、產業園增長動力分析647
三、產業園區域投資潛力分析648
第四節2021-2026年產業園區投資風險及防范648
一、市場風險648
二、經營風險649
三、政策風險649
四、人才技術風險650
第五節中國產業園區行業發展建議650
一、產業園區未來發展方向650
二、產業園區主要投資建議651
三、中國產業園區融資分析654
第十三章2021-2026年產業園區面臨的困境及對策656
第一節產業園區發展的問題及對策656
一、產業園區發展中的主要問題656
二、中西部產業園區面臨的困擾分析656
三、低碳產業園建設大躍進亟需規范化657
四、產業園區的規劃設計原則及思路662
五、城市產業園的定位策略與模式選擇671
六、我國各類國家級開發區發展的思路675
第二節產業園區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678
一、產業園區規劃存在的問題678
二、產業園區的規劃對策分析679
第三節產業園區循環經濟的困惑及對策680
一、發展產業園區循環經濟的困惑680
二、發展產業園區循環經濟的對策681
第十四章2021-2026年我國產業園區運營策略分析684
第一節產業園主要投資模式684
一、產業園開發模式684
二、主體企業引導模式684
三、產業地產商模式684
四、綜合運作模式685
第二節產業園建設融資渠道分析685
一、產業園建設行業發展的難題:資金與管理685
二、資金與管理產業地產的資本特點687
三、目前國內主要融資渠道688
四、多元化的融資發展方向分析689
第三節提升產業園投資環境競爭力的對策措施691
一、促進產業集群方面691
二、完善生產要素方面692
三、拓展需求條件方面692
四、主導企業發展方面693
五、品牌營銷推廣方面693
第四節產業園運營建議695
一、運營策略建議695
二、投資策略建議700
拔打普華有策全國統一客戶服務熱線:01089218002,24小時值班熱線杜經理:13911702652(微信同號),張老師:18610339331
點擊“在線訂購”進行報告訂購,我們的客服人員將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
發送郵件到puhua_policy@126.com;或13911702652@139.com,我們的客服人員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
您可直接下載“訂購協議”,或電話、微信致電我公司工作人員,由我公司工作人員以郵件或微信給您“訂購協議”;掃描件或快遞原件蓋章版
戶名: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開戶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復興路支行 賬號:1121 0301 0400 11817
任何客戶訂購普華有策產品,公司都將出具全額的正規增值稅發票。發票我們將以快遞形式及時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