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9218002
139-1170-2652
公司客服:010-89218002
杜經理:13911702652(微信同號)
張老師:18610339331
供熱節能行業面臨的機遇挑戰及發展趨勢(附報告目錄)
1、供熱節能行業的產生背景
我國供熱行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同樣衍生出許多問題。如供熱系統的技術水平不高、管理粗放、依靠人工經驗調節,熱力輸送各環節存在較多不必要的能量損耗,存在普遍的水力失調、熱力失調、冷熱不均現象;建筑物內水平和垂直溫度易失調導致住戶出現不同程度的超供、欠供現象,用戶不能自由控制供暖,按需供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等。同時傳統供熱行業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特性也是環境污染的重大源頭之一,制約社會經濟發展。因此,研究開發供熱節能技術已成為行業必然趨勢,對促進城鎮集中供熱系統提高能效、節約能源具有推進作用,也對大氣霧霾治理、實現清潔供熱具有重大意義。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中國供熱節能行業市場調研及“十四五”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供熱行業發展歷程
中國供熱行業自 20 世紀 50 年代起步,加速于 80 年代中期供熱行業體制改革,但供熱行業體制改革總體滯后于經濟體制改革。直到 2003 年 7 月,原建設部、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聯合頒布《關于城鎮供熱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決定通過試點城市探索供熱行業市場化機制改革,并明確提出“停止福利供熱,實行用熱商品化、貨幣化”。至此,供熱行業市場化機制改革正式啟動。
目前,我國城鎮集中供熱主要分布于“三北”(東北、華北、西北)十三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以及山東、河南兩省。其中,寒冷區域(華北、山東、河南等區域)采暖季一般為每年的十一月中旬至次年的三月中旬之間,嚴寒地區(東北、西北等區域)采暖季一般為每年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城市人口數量的上升帶來了供熱需求的不斷增長,推動供熱行業的快速發展。2017 年出臺的《全國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也更加明確了集中供熱系統作為市政基礎設施對城鎮化發展的重要地位,并為新時期供熱行業的發展指明方向,即借助更加清潔、高效的集中供熱形式來突破環境約束對城鎮發展的限制。
3、行業競爭格局和市場化程度
目前,我國供熱節能行業市場準入標準仍處于較為開放的狀態,總體市場化程度較高,市場競爭較為充分。隨著關于節能減排、大氣霧霾治理、清潔供熱、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等利好行業升級和發展的一系列政策陸續出臺,越來越多的新晉市場參與者也被吸引到這一領域。
由于新進入者多數由代理其他企業產品、經營貿易轉型發展而來,基本以銷售產品為主要業務。此類企業大都不具備提供供熱節能全面解決方案的實力,且規模相對較小,研發能力和品牌經營能力較弱,受技術發展及管理水平限制較大,業務主要集中在企業所在地區,存在加劇所在地域市場競爭的可能。而具備提供供熱節能全面解決方案以及技術、研發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仍在少數,該類企業基本以節能服務和技術創新為導向,以品牌經營為依托,逐步積累大型供熱項目的運作經驗,能夠迅速適應產業政策調整和技術更新迭代的影響,已具備跨地區、跨省份拓展業務的能力,并在行業內形成了較高的影響力和較強的競爭力。
因此,未來行業市場化競爭將主要呈現在具備提供供熱節能整體解決方案及關鍵技術的服務商之間,單純的設備或產品生產商將會逐步演變為產品配套商。生產熱計量儀表、控制器、電動調節閥、變頻器等儀表設備的廠家將注重于與供熱節能全面解決方案的提供商開展合作,致力于提供高品質的配套產品,較少參與解決方案類服務商的競爭。與此同時,具備提供供熱節能全面解決方案以及技術、研發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將脫穎而出,引領行業升級及發展。
4、面臨的機遇
(1)多重政策支持,激發產業活力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產業結構的持續升級,能源需求剛性增長,資源環境問題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之一。這對節能減排、大氣霧霾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節能環保的發展戰略地位愈發突出。近年來,國家、各地政府不斷推出如《“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關于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2020能源工作指導意見》、《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政策鼓勵推進供熱行業智慧升級工作。同時,國家大力鼓勵探索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工業融合發展,先后頒布《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關于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推動企業上云實施指南(2018-2020年)》及《關于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等產業指導政策,積極引導供熱企業在供熱計量改革的基礎上,依托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并結合智慧供熱平臺建設,實施集中供熱管網信息化和智能化升級,實現遠程自動化智能化傳輸調控,促進供熱熱能資源的優化配置,進而實現節能減排、提質增效,從而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2)供熱面積增加,市場空間巨大
城市供熱是北方采暖地區城鎮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隨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新增供熱市場除了房地產新開發項目之外,還有大量逐步具有集中供熱條件的中小規模縣域(鄉、鎮)市場,因此在北方采暖地區房屋竣工面積保持較高值且城鎮人口數不斷增長的情況下,未來供暖面積也必將不斷上升,消費潛力不斷釋放。
此外,政策要求各地需力行打破行政和企業特許經營區域限制,按照城市供熱規劃要求積極推進供熱“多熱源聯網”、“城市供熱一張網”建設,打通供熱計量各個環節的梗阻,對全網參數進行統一監控和管理,進而從全局角度進行指導、控制供熱生產的運行和調節,達到節能降耗、綠色減排的效果,實現智能、精準供熱的目標,未來市場對智慧供熱相關產品和相關服務的需求也將不斷擴大。
(3)行業技術進步,提供有效保障
智慧供熱服務的開展主要涉及自動化控制、新一代信息、現代數據傳感、信息傳輸、軟件開發、大數據分析和云計算等多種技術。近年來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不斷實現突破,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5G等新技術逐漸發展成熟并在傳統工業中實現落地應用,這為智慧供熱行業的快速發展掃清了技術障礙,為行業技術創新提供了新的方向并延伸出新的市場需求。
從技術創新看,在產業導向、政策扶持及龐大的市場需求等諸多因素的促動下,智慧供熱行業企業將不斷投入研發以實現產品及技術的更新換代,推動產業向更高科技領域發展。近年來,新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對整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信息、網絡和通信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加速了產業升級改造,為行業蓬勃發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5、面臨的挑戰
(1)各地方市場需求波動性較大,影響業務增長的穩定性
近年來國家對供熱節能領域的投入較大,各地熱力企業進行系統升級改造的投入也較多。但各地地方政府及熱力企業的投資安排一般具有較強的計劃性,計劃的實施也具有階段性并且可能受到政府財政撥款進度及地方保護主義等因素的影響。上述情況可能會導致某一區域的市場需求出現較大波動,進而對企業的業務增長的穩定性產生一定不利影響。
(2)地域市場競爭激烈,區外企業進入的阻力加大
隨著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對清潔供熱、節能環保的日漸重視并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傳統供熱行業作為傳統高耗能行業之一,升級改造需求十分迫切。廣闊的行業發展前景和較為開放的準入門檻吸引了較多新興企業進入。該類企業大都以銷售單一類型產品為主,經營范圍主要集中在各自所在地區,因此存在加劇地域市場競爭的可能,進而對企業產品和技術服務進入特定地區的市場帶來一定阻力。
(3)高端人才供應不足,限制行業技術進步的速度
近年來隨著智慧供熱行業的快速發展,對精通新一代信息技術、物聯網、大數據、暖通等方面學科的專業型人才、復合型人才需求量迅速擴大。目前,供熱節能行業內具備學術專業、生產經驗、市場應用等綜合背景的復合型人才數量存在一定短缺,導致智慧供熱整體創新水平及系統升級迭代頻次亟待提高。雖然業內企業在人才引進、研發團隊培養方面加大了投入,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自身發展需要,但因相關專業技術涵蓋范疇廣、更新速度快,人才培養需要一定的時間,新增人才補給速度跟不上行業快速發展形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技術進步的速度。
6、智慧供熱的概念及發展前景
(1)智慧供熱概念及特征
在上述中國大力推進能源生產、消費革命與信息技術革命,致力于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并且大力發展清潔供熱的新時代背景下,智慧供熱應運而生。
智慧供熱作為一種新型供熱運行模式,以供熱信息化和自動化為基礎,以信息系統與物理系統深度融合為技術路徑,運用物聯網、空間定位、云計算、移動互聯、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感知連接供熱系統“源—網—站—荷”全過程要素,結合大數據、建模仿真、人工智能等先進控制技術按需精準調控系統中各層級、各環節對象。智慧供熱通過構建具有自感知、自分析、自診斷、自優化、自調節、自適應特征的智慧供熱系統,解決城鎮集中供熱系統規模擴大、系統動態性增強、環保排放約束日益嚴格、按需精準供熱對供熱品質和精細化程度要求不斷提高所帶來的一系列難題,全面提升供熱安全性、可靠性、靈活性、舒適性、降低供熱能耗及碳排放,顯著提高供熱服務能力和水平。
根據《中國供熱藍皮書2019》,智慧供熱具有四大特征:
①通過信息系統與供熱系統的深度耦合,加強供熱系統智能化建設,實現按需供熱精準供熱,推動能源有效對接協調,建設“源—網—站—荷”協調發展、集成互補的供熱互聯網。
②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供熱行業融合的新業態,推動供熱服務智能定制,合理引導供熱需求。
③依托“互聯網+”平臺實現智能收費、智能管理、智能運維等功能,構建供熱監測、管理、調度信息平臺,提升生產管理水平。
④供熱系統作為城鎮重要技術設施,其智慧化升級將推進智慧城市搭建。
(2)信息系統集成服務為供熱節能行業智慧化升級賦能
近年來,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不斷實現突破,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實現快速發展和融合創新,并在傳統工業信息化中實現成功落地應用。而供熱信息系統作為支撐智慧供熱資源整合和流程優化完善,推進供熱行業標準化、精細化、自動化、智能化管理,實現智慧供熱目標的基礎,其自身行業的發展突破客觀上為供熱節能行業升級進步掃清了障礙。
當前我國供熱行業正處于不斷發展變革中,例如熱源在能源結構和供熱方式上經歷轉變;供熱管網長度將繼續增長,并以環網、聯網形式發展;熱用戶端智慧供熱應用場景復雜化。在此發展趨勢下,當前的供熱全面解決方案模式與技術將逐漸落后,雖然我國傳統供熱行業也逐步建成針對熱源、管網、熱用戶終端的監控調節系統,但是其多中心多系統之間數據無法實現相互調用、聯通或共享,因而只能根據人工經驗,在有限的信息基礎上進行調控決策。而智慧供熱系統的優點在于其利用現代的信息系統集成技術和軟件、互聯網平臺優勢,實現熱源、管網、熱用戶終端等能效系統的信息化,對全網參數進行統一監控、傳輸和管理,進而實時、全面監測供熱系統的運行情況。供熱系統下各子系統的數據也可相互調用、連通與共享,充分收集整合供熱系統整體信息,安全合理地進行系統調度,從全局角度進行指導、控制供熱生產的運行和調節,形成有效的節能調控策略并及時反饋給熱源、管網、熱用戶終端的集成設備進行精準調控。從而達到節能降耗、綠色減排的效果,實現智能、精準供熱的目標。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供熱節能行業亟需進行智慧化升級,針對不同技術應用場景提供更完善的供熱全面解決方案,開發數據收集精度更高、整體調控方案與能力更精細化的供熱系統。而信息系統集成的發展突破將能為供熱全面解決方案智能化升級提供技術支持,促進智慧供熱行業向高端發展。
7、供熱節能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1)產品系統全面化,行業趨向集中
目前供熱節能行業內多數企業規模較小,采取“單一產品銷售”的服務模式,僅能提供某一個細分領域的供熱節能產品。熱力企業若接受該類企業產品,則需針對其它配套項目如方案研發、改造施工、調試維護等另行協調安排采購、應用等事宜。供熱節能改造工作是相對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如采用上述改造管理模式,則極易出現改造工作不同階段銜接脫節、工作效率降低、改造花費增大等問題。在政府財政對熱力企業專項補貼下降、國家節能減排要求趨嚴的大背景下,熱力企業出于節省改造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高改造工作質量與效率的考慮,將要求供熱節能企業提供全面系統節能運行解決方案,即要求企業能承包從熱源、管網、到熱用戶節能改造工作的方案研發、產品供給、改造施工、調試維護等全過程,而非簡單提供單一產品。
在上述發展趨勢下,供熱節能行業內部分規模較小、技術相對落后的企業將無法滿足熱力企業需求,業務資源萎縮而被淘汰。當前行業內少部分具有供熱節能改造工作全面解決方案提供能力及關鍵產品研發能力的企業將脫穎而出,集中行業業務資源,引領行業變革及發展,帶來行業集中度提高。
(2)服務管理專業化,滿足客戶需求
當前供熱節能行業內運行服務人員存在對供熱節能智能化改造升級與運行知識儲備不足,實踐經驗較少的問題。隨著未來城市發展、城市供熱面積及熱源供熱規模的不斷擴大,需要供熱節能產業的產品供應商、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提供更加專業化的配套管理服務來盡早實現各類熱源聯網運行。企業不光承擔著“源—網—站—荷”多要素改造升級工作,還需肩負數據聯動,數據托管、委托運營等專業化服務,進而利用熱源保障及多級聯動調度強化熱源保障能力,提升城鎮集中供熱管理水平。
(3)預警機制完善化,安全可靠先行
供熱作為民生基本保障之一,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傳統供熱運行難免發生如管道破裂,預警遲緩,鍋爐空燒等安全事故。隨著能源結構的不斷創新、燃煤鍋爐的不斷淘汰、供熱管網的交錯環聯,未來對于供熱安全的要求也隨之提升。熱源方面,熱源在能源結構和供熱方式上的變化意味著其監控特點和調控特點的變化,需要供熱節能企業進行研發設計不同的監控調控方案,及時準確預警。供熱管網方面,歸屬同一熱源供熱管網長度將不斷增長,這需要供熱節能企業建立監控算法與調控集成設備來保證對供熱過程安全性的及時監控和調控效力。熱用戶方面,未來供熱節能改造工作將向縣城、村鎮等基礎設施相對不發達的地區延伸,供熱節能改造工作將面臨更復雜的技術應用場景,客觀上對供熱的安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解決方案智能化,技術占領先機
供熱行業當前正處于不斷發展變革階段。熱源方面,能源結構將從當前的煤炭占主要地位演變成煤炭、天然氣、工業余熱、地熱能等多種能源割據,清潔和可再生能源供熱比例進一步增加的局面。供熱方式方面,中國將逐步淘汰現存的大量燃煤鍋爐,轉向以燃煤燃氣熱電聯產、工業余熱、地熱能為基礎熱源的供熱方式。熱用戶方面,未來不同熱用戶的供熱方式將出現分化,城市、小城鎮等地區仍以集中供熱為主,而鄉村等地由于集中供熱覆蓋范圍有限,將根據當地條件優先選擇空氣熱源泵、電采暖、生物質能等清潔供暖方式。供熱管網方面,根據政府當前發展規劃,例如“京津冀供熱一體化”等政策,要求改變當前熱網未形成環網、相互之間也未聯網的狀況。隨著未來城市發展、城市供熱面積及熱源供熱規模的不斷擴大,需盡早實現各類熱源聯網運行,強化熱源保障能力。
在供熱行業不斷發展變革下,為有效提升供熱運行及管理水平,實現精細化管理、智能化管理,智慧熱網建設也逐步鋪開。這要求供熱節能行業企業擁有更完善的全面解決方案設計能力、更高精度的數據收集能力和更精細化的供熱系統調控能力。供熱節能企業未來唯有不斷投入研發進行技術革新,對現有供熱節能全面解決方案模式與內在技術進行智能化升級,才能適應行業環境的新變化,在未來市場中占得先機,享受行業增長紅利,進而開啟供熱“云”時代。
目錄
第一章 供熱節能行業相關概述
第一節 供熱節能行業定義及分類
一、行業定義
二、行業特性及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及影響
第二節 供熱節能行業特點及模式
一、供熱節能行業發展特征
二、供熱節能行業經營模式
第三節 供熱節能行業產業鏈分析
一、產業鏈結構
二、供熱節能行業主要上游“十三五”供給規模分析
三、供熱節能行業主要上游“十三五”價格分析
四、供熱節能行業主要上游“十四五”發展趨勢分析
五、供熱節能行業主要下游“十三五”發展概況分析
六、供熱節能行業主要下游“十四五”發展趨勢分析
第二章 供熱節能行業全球發展分析
第一節 全球供熱節能市場總體情況分析
一、全球供熱節能行業的發展特點
二、全球供熱節能市場結構
三、全球供熱節能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四、全球供熱節能行業競爭格局
五、全球供熱節能市場區域分布
第二節 全球主要國家(地區)市場分析
一、歐洲
1、歐洲供熱節能行業市場規模
2、歐洲供熱節能市場結構
3、“十四五”期間歐洲供熱節能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二、北美
1、北美供熱節能行業市場規模
2、北美供熱節能市場結構
3、“十四五”期間北美供熱節能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三、日韓
1、日韓供熱節能行業市場規模
2、日韓供熱節能市場結構
3、“十四五”期間日韓供熱節能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四、其他
第三章 供熱節能所屬行業“十四五”規劃概述
第一節 “十三五”供熱節能行業發展回顧
一、“十三五”供熱節能行業運行情況
二、“十三五”供熱節能行業發展特點
三、“十三五”供熱節能行業發展成就
第二節 供熱節能行業所屬“十四五”規劃解讀
一、“十四五”規劃的總體戰略布局
二、“十四五”規劃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三、“十四五”規劃的主要目標
第四章 “十四五”期間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第一節 “十四五”期間世界經濟發展趨勢
第二節 “十四五”期間我國經濟面臨的形勢
第三節 “十四五”期間我國對外經濟貿易預測
第四節“十四五”期間行業技術環境分析
第五節“十四五”期間行業社會環境分析
第五章 普華有策對供熱節能行業總體發展狀況
第一節 供熱節能行業特性分析
第二節 供熱節能產業特征與行業重要性
第三節 近五年供熱節能行業發展分析
一、近五年供熱節能行業發展態勢分析
二、近五年供熱節能行業發展特點分析
三、“十四五”區域產業布局與產業轉移
第四節 近五年供熱節能行業規模情況分析
一、行業單位規模情況分析
二、行業人員規模狀況分析
三、行業資產規模狀況分析
四、行業市場規模狀況分析
第五節 近五年供熱節能行業財務能力分析與“十四五”預測
一、行業盈利能力分析與預測
二、行業償債能力分析與預測
三、行業營運能力分析與預測
四、行業發展能力分析與預測
第六章 POLICY對“十四五”期間我國供熱節能市場供需形勢分析
第一節 我國供熱節能市場供需分析
一、近五年我國供熱節能行業供給情況
1、我國供熱節能行業供給分析
2、重點企業供給及占有份額
二、近五年我國供熱節能行業需求情況
1、供熱節能行業需求市場
2、供熱節能行業客戶結構
3、供熱節能行業區域需求結構
三、“十三五”我國供熱節能行業供需平衡分析
第二節 供熱節能產品市場應用及需求預測
一、供熱節能產品應用市場總體需求分析
1、供熱節能產品應用市場需求特征
2、供熱節能產品應用市場需求總規模
二、“十四五”期間供熱節能行業領域需求量預測
1、“十四五”期間供熱節能行業領域需求產品功能預測
2、“十四五”期間供熱節能行業領域需求產品市場格局預測
第七章 我國供熱節能行業運行分析
第一節 我國供熱節能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一、我國供熱節能行業發展階段
二、我國供熱節能行業發展總體概況
第二節 近五年供熱節能行業發展現狀
一、近五年我國供熱節能行業市場規模
二、近五年我國供熱節能行業發展分析
三、近五年中國供熱節能企業發展分析
第三節 近五年供熱節能市場情況分析
一、近五年中國供熱節能市場總體概況
二、近五年中國供熱節能市場發展分析
第四節 我國供熱節能市場價格走勢分析
一、供熱節能市場定價機制組成
二、供熱節能市場價格影響因素
三、近五年供熱節能價格走勢分析
四、“十四五”期間供熱節能價格走勢預測
第八章 POLICY對中國供熱節能市場規模分析
第一節 近五年中國供熱節能市場規模分析
第二節 近五年我國供熱節能區域結構分析
第三節 近五年中國供熱節能區域市場規模
一、近五年東北地區市場規模分析
二、近五年華北地區市場規模分析
三、近五年華東地區市場規模分析
四、近五年華中地區市場規模分析
五、近五年華南地區市場規模分析
六、近五年西部地區市場規模分析
第四節 “十四五”中國供熱節能區域市場前景預測
一、“十四五”東北地區市場前景預測
二、“十四五”華北地區市場前景預測
三、“十四五”華東地區市場前景預測
四、“十四五”華中地區市場前景預測
五、“十四五”華南地區市場前景預測
六、“十四五”西部地區市場前景預測
第九章 普●華●有●策對“十四五”供熱節能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分析
第一節 供熱節能產業結構分析
一、市場細分充分程度分析
二、下游應用領域需求結構占比
三、領先應用領域的結構分析(所有制結構)
第二節 產業價值鏈條的結構分析及產業鏈條的整體競爭優勢分析
一、產業價值鏈條的構成
二、產業鏈條的競爭優勢與劣勢分析
第十章 供熱節能行業競爭力優勢分析
第一節 供熱節能行業競爭力優勢分析
一、行業整體競爭力評價
二、行業競爭力評價結果分析
三、競爭優勢評價及構建建議
第二節 中國供熱節能行業競爭力剖析
第三節 供熱節能行業SWOT分析
一、供熱節能行業優勢分析
二、供熱節能行業劣勢分析
三、供熱節能行業機會分析
四、供熱節能行業威脅分析
第十一章 “十四五”期間供熱節能行業市場競爭策略分析
第一節 行業總體市場競爭狀況分析
一、供熱節能行業競爭結構分析
1、現有企業間競爭
2、潛在進入者分析
3、替代品威脅分析
4、供應商議價能力
5、客戶議價能力
6、競爭結構特點總結
二、供熱節能行業企業間競爭格局分析
1、不同規模企業競爭格局
2、不同所有制企業競爭格局
3、不同區域企業競爭格局
三、供熱節能行業集中度分析
1、市場集中度分析
2、企業集中度分析
3、區域集中度分析
4、集中度格局展望
第二節 中國供熱節能行業競爭格局綜述
一、供熱節能行業競爭概況
二、重點企業市場份額占比分析
三、供熱節能行業主要企業競爭力分析
1、重點企業資產總計對比分析
2、重點企業從業人員對比分析
3、重點企業營業收入對比分析
4、重點企業利潤總額對比分析
5、重點企業綜合競爭力對比分析
第三節 近五年供熱節能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一、近五年國內外供熱節能競爭分析
二、近五年我國供熱節能市場競爭分析
三、我國供熱節能市場集中度分析
四、國內主要供熱節能企業動向
五、國內供熱節能企業擬在建項目分析
第四節 供熱節能企業競爭策略分析
一、提高供熱節能企業競爭力的策略
二、影響供熱節能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因素及提升途徑
第十二章 普華有策對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形勢分析
第一節 企業五
一、企業概況
二、企業核心競爭力分析
三、企業主要利潤指標分析
四、近五年主要經營數據指標
五、“十四五”期間發展戰略規劃
第二節 企業二
第三節 企業三
第四節 企業四
第五節 企業五
第十三章 普●華●有●策對“十四五”供熱節能行業投資前景展望
第一節 供熱節能行業“十四五”投資機會分析
一、供熱節能行業典型項目分析
二、可以投資的供熱節能模式
三、“十四五”供熱節能投資機會
第二節 “十四五”期間供熱節能行業發展預測分析
一、產業集中度趨勢分析
二、“十四五”行業發展趨勢
三、“十四五”供熱節能行業技術開發方向
四、總體行業“十四五”整體規劃及預測
第三節 “十四五”規劃將為供熱節能行業找到新的增長點
第十四章 普●華●有●策對 “十四五”供熱節能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風險分析
第一節 “十三五”供熱節能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 “十四五”發展預測分析
一、“十四五”期間供熱節能發展方向分析
二、“十四五”期間供熱節能行業發展規模預測
三、“十四五”期間供熱節能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四、“十四五”期間供熱節能行業發展重點
第三節 “十四五”行業進入壁壘分析
一、技術壁壘分析
二、資金壁壘分析
三、政策壁壘分析
四、其他壁壘分析
第四節 “十四五”期間供熱節能行業投資風險分析
一、競爭風險分析
二、原材料風險分析
三、人才風險分析
四、技術風險分析
五、其他風險分析
拔打普華有策全國統一客戶服務熱線:01089218002,24小時值班熱線杜經理:13911702652(微信同號),張老師:18610339331
點擊“在線訂購”進行報告訂購,我們的客服人員將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
發送郵件到puhua_policy@126.com;或13911702652@139.com,我們的客服人員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
您可直接下載“訂購協議”,或電話、微信致電我公司工作人員,由我公司工作人員以郵件或微信給您“訂購協議”;掃描件或快遞原件蓋章版
戶名: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開戶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復興路支行 賬號:1121 0301 0400 11817
任何客戶訂購普華有策產品,公司都將出具全額的正規增值稅發票。發票我們將以快遞形式及時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