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9218002
139-1170-2652
公司客服:010-89218002
杜經理:13911702652(微信同號)
張老師:18610339331
海水淡化行業發展規模及發展趨勢預測(附報告目錄)
1、海水淡化行業發展趨勢
水資源短缺依然是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笆濉币巹澗V要明確提出要“以水定產、以水定城”和“推動海水淡化規?;瘧谩保源嗽谝欢ǔ潭壬暇徑馑Y源短缺的壓力。隨著沿海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在沿海形成了一批鋼鐵、石化等產業園區、示范基地,高耗水行業呈現向沿海集聚的趨勢。
與此同時,沿海部分地區存在地下水超采和水質性缺水嚴重等問題,水資源的壓力越來越大,急需尋找新的水資源增量。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理想條件下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飲用水和工業用水等穩定供水。
2、海水淡化工程規模
2016 年 12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海洋局發布《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提出在沿海缺水城市、海島、產業園區和西部苦咸水地區等重點領域和電力、鋼鐵、石化等重點行業大力推進海水利用的規?;瘧?,開展海水利用示范城市、示范海島、示范園區等的建設,推廣可復制的海水利用典型模式。2017年 7 月,發改委和國家海洋局發布《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將海水利用業、海洋裝備制造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海洋可再生能源業列為“十三五”海洋經濟重點培育壯大的海洋新興產業。2017 年 1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 版)》,將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產業列入“節能環保產業”重點產品目錄。
受益于陸續出臺的海水利用和海水淡化戰略規劃以及產業政策,海水淡化行業近年來的工程規模和數量均保持持續增長趨勢,預計未來也將作為重要的工業生產及生活用水來源,保持良好的發展趨勢。
截至 2018 年底,我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 142 個,工程規模 120.17 萬噸/日。其中,全國已建成萬噸級以上海水淡化工程 36 個,工程規模 105.96 萬噸/日;千噸級以上、萬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 41 個,工程規模 12.95 萬噸/日;千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 65個,工程規模 1.26 萬噸/日。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7年海水淡化行業發展現狀與投資前景趨勢預測分析報告》
我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情況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3、海水淡化技術應用情況
反滲透(RO)、低溫多效(MED)和多級閃蒸(MSF)海水淡化技術是國際上已商業化應用的主流海水淡化技術。我國已掌握反滲透和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技術,關鍵設備研制取得突破,相關技術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截至 2018 年底,全國應用反滲透(RO)技術的工程 121 個,工程規模 82.56 萬噸/日,占總工程規模的 68.70%;應用低溫多效(MED)技術的工程 16 個,工程規模 36.92 萬噸/日,占總工程規模的 30.72%;應用多級閃蒸(MSF)技術的工程 1 個,工程規模 0.60 萬噸/日,占總工程規模的 0.50%;應用正滲透(FO)技術的工程 1 個,工程規模 0.05 萬噸/日,占總工程規模的 0.04%;應用電滲析(ED)技術的工程 3 個,工程規模0.045 萬噸/日,占總工程規模的 0.04%。
報告目錄:
第一章 海水淡化相關概述
1.1 海水淡化的概念及意義
1.1.1 海水淡化的定義
1.1.2 海水淡化的原因
1.1.3 海水淡化意義重大
1.2 海水淡化工藝分析
1.2.1 海水淡化的方法
1.2.2 海水淡化工藝選擇要素
1.2.3 預處理及后處理工藝
第二章 2017-2021年海水利用發展分析
2.1 海水利用的范圍
2.1.1 開發海底淡水資源
2.1.2 海水直接作為工業用水
2.1.3 海水淡化利用
2.2 海水利用行業的發展綜況
2.2.1 海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意義
2.2.2 海水利用產業發展規模
2.2.3 海水利用政策及標準狀況
2.2.4 深層海水的開發與利用分析
2.2.5 海水利用發展的環境與條件
2.3 2017-2021年主要地區海水利用狀況
2.3.1 河北
2.3.2 天津
2.3.3 大連
2.3.4 煙臺
2.3.5 青島
2.3.6 廣東
2.3.7 海南
2.4 海水利用技術發展分析
2.4.1 中國海水利用技術綜述
2.4.2 海水利用技術進展及應用
2.4.3 海水利用自主技術有待加強
2.5 海水利用中的問題及對策
2.5.1 海水利用產業存在的問題
2.5.2 海水利用產業發展建議
2.5.3 需解除制度和技術障礙
2.5.4 我國海水開發利用策略
2.5.5 海水利用應關注環境影響
第三章 2017-2021年世界海水淡化產業分析
3.1 世界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
3.1.1 產業發展規模
3.1.2 經濟成本分析
3.1.3 政府積極扶持
3.1.4 市場前景預測
3.2 沙特
3.3 以色列
3.4 新加坡
3.5 其他國家及地區
第四章 2017-2021年中國海水淡化產業分析
4.1 中國海水淡化產業政策環境
4.2 2017-2021年中國海水淡化產業綜析
4.2.1 海水淡化發展歷程
4.2.2 海水淡化行業現狀
4.2.3 海水淡化民用水平
4.2.4 海水淡化技術實力
4.2.5 海水淡化企業格局
4.3 2017-2021年中國海水淡化工程分析
4.3.1 工程規模
4.3.2 區域分布
4.3.3 技術路線
4.3.4 終端市場
4.3.5 能源消耗
4.3.6 工程取排水
4.4 2017-2021年電廠配套海水淡化發展探析
4.4.1 電廠配套海水淡化是戰略選擇
4.4.2 火電廠配套海水淡化工程的發展
4.4.3 電廠配套海水淡化的問題及建議
4.5 中國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發展分析
4.5.1 風能海水淡化
4.5.2 太陽能海水淡化
4.5.3 海洋能海水淡化
4.5.4 核能海水淡化
4.6 中國海水淡化行業成本效益分析
4.6.1 海水淡化成本逐步下降
4.6.2 影響海水淡化成本的因素
4.6.3 價格機制影響海水淡化成本
4.6.4 海水淡化需考慮環境成本
4.7 中國海水淡化面臨的挑戰分析
4.7.1 規模及成本問題
4.7.2 產能利用問題
4.7.3 海洋環境問題
4.8 中國海水淡化行業發展策略
4.8.1 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建議
4.8.2 國外海水淡化經驗啟示
4.8.3 防止海洋環境污染的策略
第五章 2017-2021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重點區域分析
5.1 天津
5.1.1 海水淡化產業概況
5.1.2 海水淡化投資規模
5.1.3 海水淡化項目動態
5.1.4 海水淡化技術力量
5.1.5 海水淡化制約因素
5.1.6 海水淡化規劃目標
5.2 山東
5.2.1 海水淡化產業概況
5.2.2 青島海水淡化規模
5.2.3 海水淡化項目動態
5.2.4 海水淡化技術力量
5.3 浙江
5.3.1 海水淡化產業概況
5.3.2 海水淡化發展規模
5.3.3 海水淡化項目動態
5.3.4 海水淡化技術研發
5.3.5 海水淡化規劃目標
第六章 2017-2021年海水淡化技術研究進展
6.1 海水淡化主要傳統技術介紹
6.1.1 冷凍法
6.1.2 反滲透法
6.1.3 多級閃蒸法
6.1.4 壓汽蒸餾法
6.1.5 電滲析法
6.1.6 熱膜聯產法
6.2 海水淡化新技術分析
6.2.1 電化學海水淡化技術
6.2.2 海水淡化和濃鹽水綜合利用技術
6.2.3 膜蒸餾脫鹽技術
6.2.4 兆瓦級非并網風電海水淡化技術
6.3 國際海水淡化技術概況
6.3.1 海水淡化技術發展概述
6.3.2 海水淡化技術的主要進展
6.3.3 海水淡化技術應用結構
6.3.4 海水淡化正滲透技術的發展
6.3.5 美國可利用芯片淡化海水
6.3.6 韓國海水淡化技術研究進展
6.4 2017-2021年中國海水淡化技術的進展
6.4.1 我國海水淡化技術概況
6.4.2 海水淡化技術應用結構
6.4.3 非并網風電—海水淡化技術
6.4.4 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技術國際化
6.4.5 大規模海水淡化技術取得突破
6.4.6 首個正滲透技術海水淡化項目開建
6.4.7 國產膜法海水淡化技術打破國外壟斷
6.4.8 中關村海水淡化新技術降低成本
6.5 可再生能源的海水淡化技術的發展
6.5.1 可再生能源的熱法海水淡化技術
6.5.2 可再生能源的膜法海水淡化技術
6.5.3 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技術研究方向
6.5.4 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技術發展前景
6.6 反滲透膜法海水淡化技術概述
6.6.1 滲透、反滲透的相關概念
6.6.2 反滲透膜法海水淡化技術歷程
6.6.3 反滲透膜法海水淡化技術創新進展
6.6.4 反滲透膜法海水淡化技術發應用領域
6.6.5 膜性能優化對海水淡化系統的影響
6.7 國內海水淡化技術主要研究機構
6.7.1 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
6.7.2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6.7.3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6.7.4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第七章 2017-2021年海水淡化裝置發展分析
7.1 2017-2021年海水淡化裝置發展綜述
7.1.1 海水淡化裝置制造及研發能力
7.1.2 反滲透復合膜制備裝置研制成功
7.1.3 2019年海豐電廠海水淡化裝置投產
7.1.4 2020年新能源淡化海水裝置獲進展
7.2 船用海水淡化裝置技術原理
7.2.1 對設備的要求
7.2.2 工作原理
7.2.3 裝置的維護
7.3 太陽能海水淡化裝置
7.3.1 太陽能海水淡化裝置原理
7.3.2 沙特開展太陽能海水淡化項目
7.3.3 太陽能反滲透海水淡化項目通過驗收
7.3.4 新型太陽能海水淡化裝置CPC優化設計
7.3.5 沖繩瀨戶太陽能海水淡化案例分析
第八章 2017-2021年國際海水淡化重點企業經營狀況
8.1 A公司
8.2 B公司
8.3 C公司
第九章 2016-2019年國內海水淡化重點企業經營狀況
9.1 A公司
9.1.1 企業發展概況
9.1.2 經營效益分析
9.1.3 業務經營分析
9.1.4 財務狀況分析
9.1.5 競爭實力分析
9.1.6 公司發展戰略
9.1.7 未來發展前景
9.2 B公司
9.2.1 企業發展概況
9.2.2 經營效益分析
9.2.3 業務經營分析
9.2.4 財務狀況分析
9.2.5 競爭實力分析
9.2.6 公司發展戰略
9.2.7 未來發展前景
9.3 C公司
9.3.1 企業發展概況
9.3.2 經營效益分析
9.3.3 業務經營分析
9.3.4 財務狀況分析
9.3.5 競爭實力分析
9.3.6 公司發展戰略
9.3.7 未來發展前景
9.4 D公司
9.4.1 企業發展概況
9.4.2 經營效益分析
9.4.3 業務經營分析
9.4.4 財務狀況分析
9.4.5 競爭實力分析
9.4.6 公司發展戰略
9.4.7 未來發展前景
9.5 E公司
9.5.1 企業發展概況
9.5.2 經營效益分析
9.5.3 業務經營分析
9.5.4 財務狀況分析
9.5.5 競爭實力分析
9.5.6 公司發展戰略
9.5.7 未來發展前景
第十章 普華有策對2021-2027年海水淡化行業前景預測
10.1 “十四五”中國海水利用發展規劃
10.1.1 海水利用的指導思路及原則
10.1.2 中國主要區域海水利用規劃
10.1.3 中國海水利用的重點工程
10.1.4 中國海水利用的規劃目標
10.1.5 海水利用規劃的投融資分析
10.1.6 海水利用規劃的環境保護措施
10.2 中國海水淡化產業投資潛力分析
10.2.1 海水淡化處于發展機遇期
10.2.2 海水淡化產業投資機會
10.2.3 政策扶持海水淡化產業
10.2.4 海水淡化產業的投資空間
10.2.5 海水淡化投資風險及建議
10.3 中國海水淡化產業前景展望
10.3.1 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趨勢
10.3.2 海水淡化產業前景向好
10.3.3 海水淡化市場潛力分析
10.3.4 海水淡化高純水市場空間
10.3.5 海水淡化設備發展空間
10.4 普華有策對2021-2027年中國海水淡化產業預測分析
10.4.1 普華有策對中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因素分析
10.4.2 普華有策對2021-2027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收入預測
10.4.3 普華有策對2021-2027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利潤預測
10.4.4 普華有策對2021-2027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總資產預測
拔打普華有策全國統一客戶服務熱線:01089218002,24小時值班熱線杜經理:13911702652(微信同號),張老師:18610339331
點擊“在線訂購”進行報告訂購,我們的客服人員將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
發送郵件到puhua_policy@126.com;或13911702652@139.com,我們的客服人員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
您可直接下載“訂購協議”,或電話、微信致電我公司工作人員,由我公司工作人員以郵件或微信給您“訂購協議”;掃描件或快遞原件蓋章版
戶名: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開戶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復興路支行 賬號:1121 0301 0400 11817
任何客戶訂購普華有策產品,公司都將出具全額的正規增值稅發票。發票我們將以快遞形式及時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