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9218002
139-1170-2652
公司客服:010-89218002
杜經理:13911702652(微信同號)
張老師:18610339331
信用服務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分析(附報告目錄)
1、行業的內涵與特征
廣義的信用服務行業是指在國家法律法規和政府監督下,按照獨立、公正、公平的原則,以第三者身份從事信用調查、信用征集、信用評價、信用增進、信用風險管理、信用數據服務、信用咨詢等活動,為社會各界提供信用產品或信用服務的行業??傮w而言,信用服務行業具有智力密集、技術密集、專業化程度高的特征,承擔著信用信息收集、加工、傳遞、信用增進、信用中介、信用保障、信用輔助等功能,并在防范信用風險、促進信用交易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信用服務行業對解決市場交易信息不對稱的矛盾,發揮社會信用體系的功能具有重大意義。
信用服務行業的應用場景廣闊,包括融資場景和非融資場景,融資場景下的信用服務主要應用于信貸市場、債券市場、個人消費市場等,非融資場景下的信用服務主要應用于社交、求職等。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7年信用服務行業市場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2、科技驅動下的行業發展與變革
信用科技是技術驅動的信用服務創新,旨在運用現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創新信用服務模式和業務流程,延展信用服務行業的廣度和深度,從而節約信用成本、提高信用效率、優化現有的信用市場。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信用科技蓬勃發展,并與信用服務深度融合,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亦推動了行業的持續變革與創新。
首先,信用科技能夠提升信用服務機構的服務技能、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例如,傳統增信和擔保機構在信用信息的收集與處理方面主要通過人工來完成,獲取的信息維度有限,成本高且效率較低,亦難以實現數據之間的相互校驗。而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合理運用,增信和擔保機構得以豐富自身的信息獲取維度,增強信用風險評估能力,實現提質增效。
其次,信用科技能夠創新現有信用服務模式,開發出定位清晰、定制化程度高的動態創新服務模式。例如,運用大數據、自然語言處理、智能匹配引擎等技術,信用資產交易管理機構得以將資產價格等數據整合到各種分析工具中,為投資者提供全面的投資、研究、交易一體化平臺,從而提升各類資產,特別是低流動性的信用資產交易效率,幫助客戶高效定位到交易對手。
再次,信用科技可以變革信用資產,重塑信用服務,將傳統的基于產品、依靠經驗判斷的定價方式,轉變為風險定價方式。例如,依托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以及機器學習等技術,信用風險管理機構得以展開實時數據分析、識別風險特征、構建全方位用戶畫像,并將畫像進一步納入決策模型,從而為每一項信用資產定制動態的風險定價方法,實現更精準地定價。
此外,信用科技創新在信用評級領域亦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促使信用評級機構加快實現評級技術的智能化,推動信用評級技術的信息化進程。以此為契機,信用評級機構將改變基礎信用數據的收集方式,提升信用數據的維度和真實性,提高評級模型的預測能力,從而實現評級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3、行業發展面臨的主要機遇
(1)國家頂層設計為信用服務行業發展賦予新使命
從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來看,加快信用服務行業發展已到了關鍵階段?!渡鐣庞皿w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 年)》《關于充分發揮信用服務機構作用加快推進社會信用服務體系建設的通知》等高規格改革性文件接連出臺,意味著國家層面頂層設計已完成,也標志著我國信用服務行業作為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進入全面發力、快速提升的關鍵階段。
(2)監管政策引導為信用服務行業發展指明新方向
近年來,在一系列政策帶動下,信用服務行業的定位逐步清晰,監管體制體系不斷完善,為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
信用增進業務方面,2010 年頒布的《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暫行辦法》為行業發展與監管建立了基本制度框架;2017 年施行的《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進一步完善了原有監管制度;隨著 2018 年 4 月銀保監會四項配套制度的出臺,“1+4”法規制度體系已較為完備。
信用評級業務方面,2019 年頒布的《信用評級業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行業規范發展的政策導向,健全了符合管理實際的監管模式,建立并健全了統一監管的制度框架。該辦法的頒布改變了過去多頭監管的格局,有助于發揮監管合力,促進信用評級業長期健康發展。
其他信用服務業務方面,2018 年頒布的《關于充分發揮信用服務機構作用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通知》指出要認定一批符合條件的信用服務機構開展綜合信用服務試點探索,支持推薦入圍機構在重點領域和廣泛區域創新信用服務產品,拓展信用服務場景,提高服務質量和國際競爭力,為采用全信用價值鏈經營模式的綜合信用服務機構的發展和創新奠定了政策基礎。
(3)市場規模擴大為信用服務行業發展創造新機遇
信用服務最主要的應用領域在于融資場景。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平穩發展,實體經濟對資金的需求日益增強,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初步統計,2020 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 34.86 萬億元,為繼 2016 年以來連續第五年增長。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信貸市場方面,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20 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截至 2020 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 172.75 萬億元,同比增長 12.8%;全年增加 19.63 萬億元,同比多增 2.82 萬億元。其中,普惠小微貸款增速較快,截至 2020 年末,金融機構普惠小微貸款余額 15.1 萬億元,同比增長 30.3%,比上年末高 7.2 個百分點,全年增加 3.52 萬億元,同比多增 1.43 萬億元。信貸市場的不斷擴張,尤其是普惠小微貸款需求的穩健增長,將為信用服務行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市場基礎,亦將推動信用科技在行業中的推廣和運用。
信用債市場方面,截至 2020 年末,我國存量信用債數量為 34,819 只,票面總額 386,936.27 億元,數量和票面總額較 2019 年末分別增長 22.36%和 17.66%;2019 年度,我國信用債市場發行只數為 18,697只,發行規模為 190,830.70 億元,較 2019 年度同期發行只數和發行規模分別增長 33.84%和 28.50%。信用債市場規模的穩定增長為信用服務行業中增信、評級、內評、風控等領域的長遠發展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
(4)信用科技興起為信用服務行業發展拓展新內涵
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興起與應用,極大地推動了信用服務變革,為信用服務行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推動信用服務邊界外延。在此背景下,信用服務機構推動信用服務與信用科技結合,利用技術創新,節約信用服務成本,提高信用服務效率,不斷優化信用服務市場業務模式。
同時,新技術的發展也催生了信用服務行業細化。信用科技在信用風險分析方面的應用,讓基于信用科技的新型綜合信用服務機構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服務模式,而是向信用風控、信用交易流轉服務等新業態不斷拓展。信用服務行業面臨進一步細化分工、進一步拓展內涵和外延、進一步完善服務結構的新機遇。
(5)金融產品創新為信用服務行業發展開辟新空間
近年來,國內金融產品創新不斷涌現,PPP 基金、債轉股基金、結構化產品、ABS/ABN、REITS、CMBS、CLO、CDS 等金融創新模式層出不窮,而以傳統債券為基礎,創新發行的綠色債、扶貧債及各類專項債券也陸續放行。信用資產的種類日新月異,為綜合信用服務機構帶來了廣闊的業務空間,也在考驗著信用服務機構的人才、知識儲備。
4、行業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
整體上看,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信用服務行業發展仍較為滯后,當前行業主要面臨以下三方面挑戰:
一是市場發育尚不完善,應用場景有待發掘。總體上看,信用服務行業在我國各個產業中的覆蓋面、滲透強度還較低。信用服務行業的主要客戶多為傳統金融機構,信用服務尚未在政府行政監管、企業經營管理和風險內評、消費金融風險評估等方面得到充分應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發揮還顯不足。
二是科技含量尚不充分,技術水平有待提升。信用服務本身的性質決定了整個行業對于數據收集、信息處理、實施評估等都具有強烈的現實和技術需求,如何采集、整理、保存、評價、加工、應用各類信用信息在整個行業發展過程之中至關重要。但目前,行業內的多數企業受到資金、人才、技術水平等方面的限制,研發能力偏弱,未能將技術發展成果充分運用于信用服務實踐,提供的信用服務比較初級,適用性和權威性難以滿足客戶需要。
三是業務協同尚不成熟,產業鏈條有待打通。若基于信用的信息、數據、系統和技術廣泛運用于擔保、評級、風控、咨詢等多個細分領域,可帶來顯著的規模效應。但目前,國內的信用服務行業尚未形成完整的、符合發展需求的產業鏈條,絕大多數信用服務機構僅涉足信用服務中的個別領域,資源協同能力和規模效應較差,亦無力為市場提供具有信用科技能力和資源協同性的綜合信用服務。
5、行業未來發展態勢
近年來,信用科技在全球范圍內迅猛發展。作為金融市場的核心,“信用市場”將不可避免地受到科技的影響。借力互聯網、移動通信、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新興技術,信用服務機構可以完成商業模式的變革和業務流程的改造,將信用服務應用于更多場景。此外,隨著科技賦能信用風險管理,現有的信用業務模式將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獲得提升,打造新一代的信用基礎設施、信用服務和信用交易市場,也將逐漸成為市場的熱點。
在此背景下,傳統信用服務機構的業務空間和盈利空間被逐步擠壓,而基于信用科技的科技創新、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將成為信用服務行業未來發展的新趨勢。
在科技創新趨勢方面,信用服務機構未來將逐步啟動數據及技術戰略,搭建符合自身業務情況的風險管理中臺。在完成企業數字化改造的前提下,基于復雜網絡理論、風險傳導模型等先進人工智能技術,信用服務機構可進行企業畫像、風險掃描、經營核查、行為監控、深度分析及智能預測等多個維度的風控管理操作。通過風險管理中臺中不同模塊和工具的組合應用,可以串聯信用服務流程中不同時間節點,實現全流程風險管理價值鏈。
在模式創新趨勢方面,由于信用服務行業朝著中小微業務方向發展,對于風險的識別、度量、定價、處置將成為系統性工程,需要通過依托信用科技來構建開放平臺,將各相關參與主體連接起來,形成有機生態體系的信用服務模式。這種基于科技化改造的新模式,將進一步解決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通過推廣普及,逐步下沉服務,將信用服務向弱勢群體滲透并普及。在業態創新趨勢方面,隨著國家大力倡導加大對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的服務力度,信用服務行業只有借助新興技術,并形成獲客、數據、風控、評價、資金等業務節點為一體的聚合模式,構建完整的、符合發展需求的信用服務全產業鏈,才能對企業的經營狀態進行動態監測、及時預警,將業務風險壓縮至可控范圍。在此背景下,利用信用科技的新技術,采用多點聚合服務的新業態,將為行業帶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目錄
第1章 中國信用服務行業發展綜述
1.1信用服務行業報告研究范圍
1.1.1信用服務行業專業名詞解釋
1.1.2信用服務行業研究范圍界定
1.1.3信用服務行業分析框架簡介
1.1.4信用服務行業分析工具介紹
1.2信用服務行業定義及分類
1.2.1信用服務行業概念及定義
1.2.2信用服務行業主要產品分類
1.3信用服務行業產業鏈分析
1.3.1信用服務行業所處產業鏈簡介
1.3.2信用服務行業產業鏈上游分析
1.3.3信用服務行業產業鏈下游分析
第2章 國外信用服務行業發展經驗借鑒
2.1美國信用服務行業發展經驗與啟示
2.1.1美國信用服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1.2美國信用服務行業運營模式分析
2.1.3美國信用服務行業發展經驗借鑒
2.1.4美國信用服務行業對我國的啟示
2.2日本信用服務行業發展經驗與啟示
2.2.1日本信用服務行業運作模式
2.2.2日本信用服務行業發展經驗分析
2.2.3日本信用服務行業對我國的啟示
2.3韓國信用服務行業發展經驗與啟示
2.3.1韓國信用服務行業運作模式
2.3.2韓國信用服務行業發展經驗分析
2.3.3韓國信用服務行業對我國的啟示
2.4歐盟信用服務行業發展經驗與啟示
2.4.1歐盟信用服務行業運作模式
2.4.2歐盟信用服務行業發展經驗分析
2.4.3歐盟信用服務行業對我國的啟示
第3章 中國信用服務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3.1信用服務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3.1.1信用服務行業監管體系
3.1.2信用服務行業產品規劃
3.1.3信用服務行業布局規劃
3.1.4信用服務行業企業規劃
3.2信用服務行業經濟環境分析
3.2.1中國GDP增長情況
3.2.2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3.3信用服務行業技術環境分析
3.3.1信用服務行業專利申請數分析
3.3.2信用服務行業專利申請人分析
3.3.3信用服務行業熱門專利技術分析
3.4信用服務行業消費環境分析
3.4.1信用服務行業消費態度調查
3.4.2信用服務行業消費驅動分析
3.4.3信用服務行業消費需求特點
3.4.4信用服務行業消費群體分析
3.4.5信用服務行業消費行為分析
3.4.6信用服務行業消費關注點分析
3.4.7信用服務行業消費區域分布
第4章 中國信用服務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4.1信用服務行業發展概況
4.1.1信用服務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4.1.2信用服務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4.1.3信用服務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4.2信用服務行業供需狀況分析
4.2.1信用服務行業供給狀況分析
4.2.2信用服務行業需求狀況分析
4.2.3信用服務行業整體供需平衡分析
4.2.4主要省市供需平衡分析
4.3信用服務行業經濟指標分析
4.3.1信用服務行業產銷能力分析
4.3.2信用服務行業盈利能力分析
4.3.3信用服務行業運營能力分析
4.3.4信用服務行業償債能力分析
4.3.5信用服務行業發展能力分析
4.4信用服務行業進出口市場分析
4.4.1信用服務行業進出口綜述
4.4.2信用服務行業進口市場分析
4.4.3信用服務行業出口市場分析
4.4.4信用服務行業進出口前景預測
第5章 中國信用服務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5.1信用服務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5.1.1信用服務行業區域分布格局
5.1.2信用服務行業企業規模格局
5.1.3信用服務行業企業性質格局
5.2信用服務行業競爭五力分析
5.2.1信用服務行業上游議價能力
5.2.2信用服務行業下游議價能力
5.2.3信用服務行業新進入者威脅
5.2.4信用服務行業替代產品威脅
5.2.5信用服務行業行業內部競爭
5.3信用服務行業重點企業競爭策略分析
5.4信用服務行業投資兼并重組整合分析
5.4.1投資兼并重組現狀
5.4.2投資兼并重組案例
第6章 中國信用服務行業重點區域市場競爭力分析
6.1中國信用服務行業區域市場概況
6.1.1信用服務行業產值分布情況
6.1.2信用服務行業市場分布情況
6.1.3信用服務行業利潤分布情況
6.2華東地區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2.1上海市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2.2江蘇省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2.3山東省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2.4浙江省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2.5安徽省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2.6福建省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3華南地區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3.1廣東省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3.2廣西省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3.3海南省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4華中地區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4.1湖南省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4.2湖北省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4.3河南省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5華北地區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5.1北京市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5.2山西省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5.3天津市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5.4河北省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6東北地區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6.1遼寧省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6.2吉林省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6.3黑龍江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7西南地區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7.1重慶市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7.2川省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7.3云南省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8西北地區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8.1陜西省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8.2新疆省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6.8.3甘肅省信用服務行業需求分析
第7章 中國信用服務行業競爭對手經營狀況分析
7.1信用服務行業競爭對手發展總狀
7.1.1企業整體排名
7.1.2信用服務行業銷售收入狀況
7.1.3信用服務行業資產總額狀況
7.1.4信用服務行業利潤總額狀況
7.2信用服務行業競爭對手經營狀況分析
7.2.1A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核心競爭力分析
7.2.2B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7.2.3C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7.2.4D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7.2.5E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第8章 中國信用服務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和投融資分析
8.1中國信用服務行業發展趨勢
8.1.1信用服務行業市場規模預測
8.1.2信用服務行業產品結構預測
8.1.3信用服務行業企業數量預測
8.2信用服務行業投資特性分析
8.2.1信用服務行業進入壁壘分析
8.2.2信用服務行業投資風險分析
8.3信用服務行業投資潛力與建議
8.3.1信用服務行業投資機會剖析
8.3.2信用服務行業營銷策略分析
8.3.3行業投資建議
拔打普華有策全國統一客戶服務熱線:01089218002,24小時值班熱線杜經理:13911702652(微信同號),張老師:18610339331
點擊“在線訂購”進行報告訂購,我們的客服人員將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
發送郵件到puhua_policy@126.com;或13911702652@139.com,我們的客服人員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
您可直接下載“訂購協議”,或電話、微信致電我公司工作人員,由我公司工作人員以郵件或微信給您“訂購協議”;掃描件或快遞原件蓋章版
戶名: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開戶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復興路支行 賬號:1121 0301 0400 11817
任何客戶訂購普華有策產品,公司都將出具全額的正規增值稅發票。發票我們將以快遞形式及時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