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9218002
139-1170-2652
公司客服:010-89218002
杜經理:13911702652(微信同號)
張老師:18610339331
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備設施產業鏈及充換電發展趨勢、市場規模前景
1、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備設施產業鏈
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備設施產業鏈上游是設備零部件,主要包括充電模塊、繼電器、接觸器、監控計量設備、充電槍、充電線纜、主控制器、通信模塊及其他零部件。市場參與者主要包括華為、中興、英可瑞、盛弘股份、通合科技、優優綠能、英飛源、永聯科技等企業。
中游企業為充電樁及其他充電設備生產商,包括直流充電設備生產商和交流充電設備生產商,主要參與者包括 ABB、BTC POWER、Daeyoung、萬幫數字、盛弘股份、玖行能源、科陸電子、中恒電氣、科士達、萬馬股份等企業。
下游企業為運營服務商及終端客戶,包括換電站、充電站、新能源汽車廠商及配套運營服務商。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備設施產業鏈下游參與者包括萬幫數字、特銳德、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奧動新能源、杭州伯坦、蔚來、特斯拉、比亞迪、上汽集團、金龍客車等企業。
2、新能源汽車充電技術發展趨勢
為配合整車的銷售,部分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商會選擇自建充電樁吸引消費者。為提升消費者充電體驗,縮減充電時間,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商通常會為其消費者提供大功率直流快充方案。功率為電流和電壓的乘積,因此,提高充電功率可以通過提高充電電流和提升充電電壓予以實現。
在電壓一定的情況下,提升充電電流能夠提高充電功率,但根據焦耳定律,充電電流的提升將大幅增加充電過程中的熱量釋放,進而對充電設備的散熱性能提出較高要求。以特斯拉大電流快充方案為例,其 V3 超充樁峰值工作電流超過600A,需要使用直徑更大的線纜及液冷充電槍,對散熱技術要求更高。目前,充電設備散熱技術及方案逐步成熟,液冷充電樁、液冷充電槍等已開始逐步應用,超級充電樁有望得到進一步推廣。
在電流一定的情況下,提升充電電壓能夠提高充電功率,且不會顯著增加充電過程中的熱量釋放;在充電功率一定的情況下,提升充電電壓可以大幅減小充電電流,顯著降低充電過程中的熱量釋放,因此,提升充電電壓成為了許多新能源汽車廠商的選擇。由于目前廣泛使用的硅基功率半導體的耐壓能力限制,新能源汽車廠商普遍采用 400V 電壓平臺架構。2019 年保時捷推出的 Taycan 首次推出 800V 電壓平臺架構,充電功率最高可達 350KW。相較于 400V 電壓平臺,800V電壓平臺工作電流更小,可以節省線束體積、降低線路內阻損耗,提升功率密度和能量使用效率。2021 年后,高壓快充方案受到越來越多新能源汽車廠商的青睞,現代、起亞、北汽、廣汽、小鵬等廠商相繼推出 800V 電壓平臺,高壓快充成為新能源汽車廠商增加產品亮點的重要舉措。
未來,充電設備散熱技術的發展以及新能源汽車電壓平臺的提高,將會帶動大電流、高電壓的大功率快充需求,從而推動高壓大功率充電模塊需求的增加。
3、充電樁行業發展趨勢
(1)車樁比進一步下降
車樁比是衡量充電樁建設程度的關鍵指標。2015 年,發改委、工信部等部委發布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 年)》中提出了到 2020年我國車樁比達到 1:1 的戰略目標。截至 2022 年 9 月末,中國大陸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 1,149.00 萬輛,公共充電樁和私人充電樁合計保有量為 448.80 萬臺,車樁比從 2017 年末的 3.43:1 下降至 2022 年 9 月末的 2.56:1,呈下降趨勢,但距離政策目標仍有較大差距。
資料來源:充電聯盟、普華有策
為實現既定車樁比目標,且考慮到中長期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預計未來充電樁保有量也將快速增長,可以預見以充電模塊為核心器件的大功率直流充電樁增長潛力巨大。
(2)公私樁保有量占比趨于穩定
從 2018 年末至 2022 年 9 月末,中國大陸公共充電樁保有量從 299,752 臺增加至 1,635,826 臺,私人充電樁保有量從 476,869 臺增加至 2,852,390 臺,在數量上均大幅增加。從比例上看,公共充電樁和私人充電樁的占比結構總體維持在4:6 左右。目前來看,公共充電樁和私人充電樁數量均呈較快增長趨勢,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公私樁保有量占比仍將趨于穩定。
(3)直流充電樁占比上升
直流充電樁是目前充電模塊最主要的下游應用領域。直流充電樁樁體體積和占用面積較大,目前多數應用于集中運營的充電站中,即主要應用于公共充電領域。
縱觀 2018 年末至 2022 年 9 月末中國大陸公共充電樁中直流充電樁和交流充電樁的比例變化,公共直流充電樁樁占比從 2018 年末的 36.62%上升至 2022 年 9月末的 43.06%,呈明顯上升的趨勢。直流充電樁與交流充電樁相比功率較大,充電速度更快,但建設成本較高,占地面積較大,對電網供電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數量相對較少。但隨著用戶對快速充電需求的增加,提高新能源汽車充電速度將是行業未來發展趨勢,預計未來直流充電樁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
(4)充電站運營市場集中度較高,但呈降低趨勢
從運營端來看,充電樁運營具有顯著的規模效應,導致了較高的市場集中度。截至 2022 年 6 月,在中國大陸充電站運營商中,所運營充電樁數量超過 1 萬臺的共有 16 家,其中特來電、星星充電和國家電網分別運營 28.69 萬臺、28.43萬臺和 19.65 萬臺,處于前三的市場地位。整體上看,前十大運營商運營充電樁數量占總量的 85.09%。由于充電站建設和運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回本周期長,其行業特性決定了企業需要具有資金優勢、技術優勢、資源優勢、互聯網思維和服務意識,具有較高的行業門檻,因此目前行業保持著較高的市場集中度。
雖然目前中國大陸公共充電樁運營市場仍保持著較高的市場集中度,但隨著行業政策出臺及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市場各參與主體對建設和布局充電基礎設施的積極性有所提高,公共充電樁運營市場集中度呈下降趨勢。2021 年 6 月底、2022年6月底,前三大、前五大、前十大運營商公共充電樁數量占比分別從66.90%、79.13%和 90.29%下降至 50.24%、68.48%和 85.09%。
4、換電行業發展趨勢
為滿足動力電池的充電需求,換電站需要使用充電柜等直流充電設備,而充電模塊是直流充電設備必不可少的核心部件。目前,中國大陸換電站運營市場主要由蔚來、奧動新能源和杭州伯坦三家企業參與。根據充電聯盟數據統計,蔚來換電站建設規模最大,截至 2022 年 9 月,蔚來在國內建成換電站 1,160 座,占比高達 65.83%;奧動新能源建成換電站 494 座,占比為 28.04%;杭州伯坦建成換電站 108 座,占比為 6.13%。
當前,各運營商紛紛明確“十四五”期間的建站規劃。根據充電聯盟發布的《2021 年度中國電動汽車換電生態發展》數據顯示,奧動新能源計劃至 2025 年在全國建成 10,000 座換電站;杭州伯坦計劃至 2025 年在全國建成換電站累計超過 2,000 座;協鑫能科計劃至 2025 年建成 6,000 座換電站,其中乘用車換電站建設目標為 3,600 座。未來,隨著國內換電市場前景不斷明朗,行業內企業將會更加積極布局、規劃換電站建設,市場競爭將逐漸加劇,國內換電市場格局將迎來較大變革。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3-2029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細分市場調研及前景專項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
目錄
第1章 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概述
1.1 新能源汽車的定義和分類
1.1.1 新能源汽車的定義
1.1.2 新能源汽車的類型
1.2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概述
1.2.1 混合動力汽車的定義
1.2.2 混合動力汽車的分類
1.2.3 混合動力汽車的缺點
1.3 純電動汽車概述
1.3.1 純電動汽車的定義
1.3.2 純電動汽車的優勢
1.3.3 純電動汽車結構原理
1.4 燃料電池汽車概述
1.4.1 燃料電池汽車的定義
1.4.2 燃料電池汽車的優點
第2章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環境分析
2.1 宏觀經濟環境
2.1.1 全球宏觀經濟形勢
2.1.2 中國宏觀經濟概況
2.1.3 中國工業生產形勢
2.1.4 中國消費市場特征
2.1.5 中國宏觀經濟展望
2.2 汽車產業運行
2.2.1 汽車行業經營狀況
2.2.2 重點企業市場競爭
2.2.3 中國汽車產銷規模
2.2.4 中國汽車技術發展
2.3 社會環境分析
2.3.1 能源消費結構分析
2.3.2 空氣質量狀況分析
2.3.3 汽車排放與相關標準
2.3.4 新能源汽車戰略意義
2.4 專利技術環境
2.4.1 專利申請規模變化
2.4.2 專利申請區域分布
2.4.3 專利申請人情況
2.4.4 技術創新熱點分析
第3章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分析
3.1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綜述
3.1.1 產業鏈結構分析
3.1.2 產業鏈主要企業
3.1.3 產業鏈發展機遇
3.2 上游產業
3.2.1 四大材料
3.2.2 正極材料
3.2.3 負極材料
3.2.4 電解液
3.2.5 鋰電池生產設備
3.2.6 鎳鈷鋰礦資源
3.3 中游產業
3.3.1 動力電池
3.3.2 電機系統
3.3.3 電控系統
3.3.4 熱管理系統
3.4 下游產業
3.4.1 整車行業
3.4.2 充電設備行業
3.4.3 新能源汽車后市場
第4章 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分析
4.1 世界新能源汽車發展概況
4.1.1 全球產業政策解析
4.1.2 各國產業政策分析
4.1.3 全球市場發展態勢
4.1.4 全球市場銷量規模
4.1.5 全球區域發展情況
4.1.6 企業競爭格局分析
4.2 部分地區及國家新能源汽車發展分析
4.2.1 歐洲
4.2.2 美國
4.2.3 日本
4.2.4 韓國
4.2.5 印度
4.3 2017-2022年全球不同類型新能源汽車市場分析
4.3.1 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分布
4.3.2 純電動汽車的市場分布
4.3.3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分布
4.3.4 燃料電池車的市場分布
第5章 2017-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分析
5.1 2017-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運行情況
5.1.1 產銷規模
5.1.2 產品結構
5.1.3 市場格局
5.1.4 市場滲透率
5.1.5 銷售模式
5.1.6 企業數量
5.1.7 人才需求
5.1.8 產品滿意度
5.2 2017-2022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區域動態
5.2.1 上海市
5.2.2 深圳市
5.2.3 廣州市
5.2.4 武漢市
5.2.5 江蘇省
5.2.6 安徽省
5.3 新能源汽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5.3.1 疫情對新能源汽車的影響
5.3.2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問題
5.3.3 新能源汽車發展法制問題
5.3.4 新能源汽車企業技術瓶頸
5.3.5 新能源汽車過熱問題分析
5.4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對策及戰略
5.4.1 新能源汽車近期發展對策
5.4.2 新能源汽車中遠期發展戰略
5.4.3 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策略
5.4.4 完善新能源汽車法律法規
5.4.5 解決新能源汽車過熱問題
第6章 2017-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不同功能汽車發展分析
6.1 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分析
6.1.1 新能源乘用車產量
6.1.2 新能源乘用車銷量
6.1.3 乘用車車型級別分布
6.1.4 熱銷車型參數對比
6.1.5 企業競爭格局分析
6.1.6 乘用車上險結構
6.1.7 區域市場分布
6.2 新能源客車市場分析
6.2.1 市場生產規模
6.2.2 市場銷售規模
6.2.3 細分市場情況
6.2.4 區域市場分布
6.2.5 企業競爭格局
6.2.6 技術發展水平
6.3 新能源貨車市場分析
6.3.1 貨車銷售規模
6.3.2 細分市場結構
6.3.3 市場競爭格局
6.3.4 區域分布情況
6.3.5 技術發展水平
6.4 新能源專用車發展綜述
6.4.1 市場產量分析
6.4.2 市場銷量分析
6.4.3 細分市場分析
6.4.4 企業競爭分析
6.4.5 區域市場分析
6.4.6 市場前景分析
第7章 2017-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不同類型汽車發展分析
7.1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發展分析
7.1.1 發展政策支撐
7.1.2 行業發展態勢
7.1.3 市場產銷規模
7.1.4 進出口規模分析
7.1.5 企業布局情況
7.1.6 區域市場分布
7.1.7 行業發展困境
7.1.8 發展前景展望
7.2 純電動汽車發展分析
7.2.1 市場保有量
7.2.2 市場產銷規模
7.2.3 新款上市車型
7.2.4 市場競爭格局
7.2.5 企業融資動態
7.2.6 區域市場分布
7.2.7 行業發展展望
7.3 燃料電池汽車發展分析
7.3.1 相關政策發布
7.3.2 市場產銷規模
7.3.3 市場需求結構
7.3.4 區域分布情況
7.3.5 車企競爭狀況
7.3.6 行業發展展望
第8章 2017-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發展分析
8.1 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技術研究
8.1.1 PHEV技術優勢比較
8.1.2 技術性能發展分析
8.1.3 主要車型技術路徑
8.1.4 PHEV動力技術類型
8.1.5 關鍵部件技術進展
8.2 中國純電動汽車技術發展分析
8.2.1 全球技術研發重點
8.2.2 技術發展水平分析
8.2.3 BEV關鍵技術進展
8.2.4 主要車企研發情況
8.2.5 BEV技術發展趨勢
8.3 中國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發展分析
8.3.1 FCV關鍵技術構成
8.3.2 技術標準發布情況
8.3.3 技術發展水平分析
8.3.4 主要車企研發情況
8.4 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標準分析
8.4.1 產品技術水平分析
8.4.2 標準化工作要點
8.4.3 現行國家標準匯總
8.4.4 國家標準發布動態
第9章 國內外主要新能源汽車廠商經營狀況分析
9.1 A公司
9.1.1 企業發展概況
9.1.2 新能源汽車銷量
9.1.3 企業經營狀況分析
9.2 B公司
9.2.1 企業發展概況
9.2.2 汽車產銷分析
9.2.3 企業發展動態
9.2.4 企業經營狀況分析
9.3 C公司
9.3.1 企業發展概況
9.3.2 新能源汽車銷量
9.3.3 企業經營狀況分析
9.4 D公司
9.4.1 企業發展概況
9.4.2 新能源汽車銷量
9.4.3 經營效益分析
9.4.4 業務經營分析
9.4.5 財務狀況分析
9.4.6 核心競爭力分析
9.5 E公司
9.5.1 企業發展概況
9.5.2 新能源汽車產銷
9.5.3 經營效益分析
9.5.4 業務經營分析
9.5.5 財務狀況分析
9.5.6 核心競爭力分析
9.5.7 公司發展戰略
9.6 F公司
9.6.1 企業發展概況
9.6.2 新能源汽車銷量
9.6.3 經營效益分析
9.6.4 業務經營分析
9.6.5 財務狀況分析
9.6.6 核心競爭力分析
9.6.7 公司發展戰略
9.7 G公司
9.7.1 企業發展概況
9.7.2 新能源汽車銷量
9.7.3 經營效益分析
9.7.4 業務經營分析
9.7.5 財務狀況分析
9.7.6 核心競爭力分析
9.7.7 公司發展戰略
第10章 2017-2022年新能源汽車電池市場發展分析
10.1 2017-2022年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綜述
10.1.1 行業團體標準
10.1.2 產業發展階段
10.1.3 產業發展現狀
10.1.4 行業產能擴建
10.1.5 產業發展機遇
10.2 2017-2022年中國動力電池市場發展現狀
10.2.1 市場產量規模
10.2.2 市場裝車規模
10.2.3 出口貿易情況
10.2.4 區域分布情況
10.2.5 企業規模狀況
10.3 2017-2022年中國不同類型動力電池發展現狀
10.3.1 不同類型電池產量
10.3.2 不同類型電池銷量
10.3.3 不同類型電池裝機
10.3.4 電池技術發展方向
10.4 2017-2022年中國動力電池系統集成企業發展綜述
10.4.1 不同企業類型
10.4.2 動力電池成本
10.4.3 能量密度水平
10.4.4 安全性研究
10.4.5 行業競爭格局
10.4.6 企業發展動態
10.5 中國動力電池行業未來發展展望
10.5.1 產業面臨挑戰
10.5.2 企業發展方向
10.5.3 產業發展趨勢
10.5.4 未來發展目標
10.5.5 市場規模測算
第11章 2017-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分析
11.1 電動汽車充(換)電站
11.1.1 充(換)電站基本介紹
11.1.2 充(換)電站保有規模
11.1.3 充(換)電站市場規模
11.1.4 充(換)電站競爭格局
11.1.5 充(換)電站綜合效益
11.1.6 充(換)電站建設規劃
11.1.7 充(換)電站市場展望
11.2 充電樁
11.2.1 行業基本介紹
11.2.2 基礎設施標準
11.2.3 行業運行狀況
11.2.4 市場規模分析
11.2.5 充電樁配比情況
11.2.6 充電樁技術分析
11.2.7 充電樁發展展望
11.3 加氫站
11.3.1 加氫站相關政策
11.3.2 加氫站建設規模
11.3.3 加氫站成本構成
11.3.4 加氫站企業布局
11.3.5 加氫站區域布局
11.3.6 加氫站技術路徑
11.3.7 加氫站發展前景
第12章 2017-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政策背景解析
12.1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分析
12.1.1 稅收優惠政策
12.1.2 財政補貼政策
12.1.3 促進消費政策
12.1.4 雙積分制政策
12.2 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政策
12.2.1 產業技術支持政策
12.2.2 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
12.2.3 節約能源工作規劃
12.2.4 地方產業發展規劃
12.3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相關政策
12.3.1 汽車動力電池政策
12.3.2 動力電池回收政策
12.3.3 充電基礎設施政策
12.3.4 外商投資準入政策
12.4 新能源汽車其他政策分析
12.4.1 標準化工作要點
12.4.2 汽車產業發展建議
12.4.3 企業及產品準入規定
12.4.4 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政策
12.4.5 能源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計劃
12.5 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
12.5.1 總體目標
12.5.2 節能汽車技術路線圖
12.5.3 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路線圖
12.5.4 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路線圖
12.5.5 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路線圖
12.5.6 動力電池技術路線圖
12.5.7 電驅動總成系統路線圖
12.5.8 智能制造與關鍵裝備技術
12.5.9 汽車輕量化技術路線圖
12.5.10 充電基礎設施路線圖
12.5.11 技術路線圖實施效果預估
第13章 2023-202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投資價值分析
13.1 上市公司在新能源及智能汽車行業投資案例分析
13.2 投資價值評估
13.3 市場投資機會
13.4 發展驅動因素
13.5 行業投資壁壘
13.5.1 政策壁壘
13.5.2 技術壁壘
13.5.3 資金壁壘
13.5.4 其他壁壘
13.6 行業投資建議
13.7 投資風險預警
第14章 2023-202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4.1 世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前景及趨勢
14.1.1 全球新能源汽車前景展望
14.1.2 全球新能源汽車規模預測
14.1.3 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
14.1.4 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
14.1.5 主要區域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
14.2 “十四五”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展望
14.2.1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目標
14.2.2 新能源汽車發展空間廣闊
14.2.3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機遇
14.2.4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14.2.5 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預測
14.3 新能源汽車細分市場發展前景及趨勢分析
14.3.1 汽車行業輕量化需求趨勢
14.3.2 純電動汽車未來發展趨勢
14.3.3 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趨勢
14.3.4 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前景
14.3.5 電機電控技術一體化趨勢
14.4 2023-202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預測分析
14.4.1 2023-202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影響因素分析
14.4.2 2023-202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預測
14.4.3 2023-202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預測
拔打普華有策全國統一客戶服務熱線:01089218002,24小時值班熱線杜經理:13911702652(微信同號),張老師:18610339331
點擊“在線訂購”進行報告訂購,我們的客服人員將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
發送郵件到puhua_policy@126.com;或13911702652@139.com,我們的客服人員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
您可直接下載“訂購協議”,或電話、微信致電我公司工作人員,由我公司工作人員以郵件或微信給您“訂購協議”;掃描件或快遞原件蓋章版
戶名: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開戶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復興路支行 賬號:1121 0301 0400 11817
任何客戶訂購普華有策產品,公司都將出具全額的正規增值稅發票。發票我們將以快遞形式及時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