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9218002
139-1170-2652
公司客服:010-89218002
杜經理:13911702652(微信同號)
張老師:18610339331
數字化轉型產業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
1、數字化轉型產業概況
數字化轉型是指深化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激發數據要素創新驅動潛能,建設提升數字時代生存和發展的新型能力,提高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實現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我國數字經濟保持較快發展,總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數字經濟規模由2017年的27.20萬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50.20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3.04%。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也逐年增長,占比由2016年的32.69%增長至2022年的41.50%,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產業規模快速壯大,2017年到2022年,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營收由10.62萬億元增長至15.40萬億元;規模以上軟件業營收由5.51萬億元增長至10.81萬億元;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營收由0.71萬億元增長至1.46萬億元。
智慧城市是數字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可有效推動城市生態功能、社會功能、經濟功能、服務功能的智能化升級,構建城市產業發展的智能化生態圈,涵蓋了智慧政務、智慧產業、智慧民生等領域,有效提升數字化社會規劃與治理效能。數字化轉型將促使信息通信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度融合,企業上云數量持續提升,提高智慧城市的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當前,我國智慧城市已全面進入建設期,各級政府持續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的同時,吸引了大量社會資本加速投入,拉動智慧城市產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智慧城市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融合應用,正向更大規模、更多領域、更高集成的方向加快升級,為智慧城市市場的增長帶來持續動力。
隨著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應用的不斷深化,我國對新型智慧城市發展理解和重視程度也在日益提升,推動智慧城市方面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從國家到地方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和行業政策,優化發展環境。根據國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各類新型智慧城市相關試點已超過900個,內容涉及政務、教育、技術、消費等多個方面。
自“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建設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以來,各地均重視智慧城市建設工作。根據國家發改委相關統計,截至2021年,我國所有副省級以上城市、89%地級以上城市、52%縣級以上城市都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目前,智慧城市建設正快速向大中小各城市和區縣輻射,除了試點城市外,許多非試點地區也開始規劃智慧城市相關建設。
在信息化和數字化快速建設的同時,數據開放共享體系也在加快建設。截至2022年10月,我國已有208個省級和城市的地方政府上線了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其中省級平臺21個(含省和自治區,不包括直轄市和港澳臺),城市平臺187個(含直轄市、副省級與地級行政區)。自2017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政府數據開放平臺數量持續增長,從2017年報告首次發布時的20個到2022下半年的208個,政務數據共享交換體系建設正加速推進,構建公共能力平臺逐漸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
2、行業發展趨勢
(1)數字基礎建設需求穩定增長
隨著我國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城市資源分配、人口、就業等多項城市建設問題的解決有賴于城市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對城市管理效率有較高要求,數字基礎建設是城市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的主要趨勢,推動我國信息化和數字化長期建設,行業潛力巨大。以數據作為基礎驅動是建設信息化和數字化的必然趨勢,依賴運用大數據整合技術。不斷發展的新興技術與市場需求,使得智能化系統搭建日益復雜,客戶對于產品要求和智能化服務要求則更加嚴格,更多客戶傾向選擇能夠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服務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因此,根據客戶需求提供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成為行業的發展趨勢。
(2)新基建相關技術推動信息化和數字化發展
伴隨著信息化和數字化浪潮蓬勃興起,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加速與實體經濟融合,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方面推動國內經濟轉型升級,提高運作效率。信息化和數字化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載體,為其提供技術保障。在信息化和數字化越來越完善的基礎上,大數據從概念走向現實,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巨大的技術可行性,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戰略引擎,通過構建深度覆蓋的信息網絡體系,使數據應用深入各個環節,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數字孿生、人工智能、5G等技術全面滲透,將驅動經濟發展的變革與創新,并推動城市的智慧化建設。智慧公安、智慧醫療、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建筑、智慧教育、智慧農業等作為智慧城市體系中的一部分,其行業技術發展水平與智慧城市通用模型結構及關鍵技術發展息息相關。新基建中通信技術、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成熟,使得“科技紅利”逐漸替代“人口紅利”成為國家新的發展動能。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網絡和最大的窄帶物聯網(NB-loT)網絡,網絡連接形成的海量非結構化數據遠超出傳統數據多個數量級,大數據即時管理、交換、存儲、挖掘等技術逐漸成熟;區塊鏈技術在數據安全、業務協同等方面加速探索,并已在多個領域有較好的落地應用,大幅提高效率與安全性。
(3)個性化定制成為信息化和數字化應用發展方向
隨著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的發展,城市發展理念已經從技術為先向以人為本逐漸轉變。在現有體系化、固定化的服務模式下伴隨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的搜集整合數據資源、服務資源的能力轉化為對實體和個人的定制化服務,各領域服務之間延伸發展出互相結合的新服務,個性化定制成為信息化和數字化應用發展方向。下游客戶個性化定制需求將推動數字基礎建設解決方案提供商不斷強化技術研發能力、解決方案設計能力、項目實施交付經驗等核心技能。
(4)構建公共能力平臺成為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的關鍵
數據是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的核心資源,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已經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尤其是智慧城市建設涵蓋的交通、政務、醫療、教育、金融等領域的數據,涉足面廣、數量龐大、價值高。數據開放共享是大數據應用和深入挖掘數據價值的基礎,也是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內容,建立跨行業、跨領域的數據共享機制,實現數據規范共享與高效應用至關重要。
公共能力平臺解決方案通過構建一個大型數據整合、處理、共享與應用分發的智能平臺,一方面匯集城市各部門已有信息化成果,減少重復投入,起到統一資源、統一標準、統一調度的目的;另一方面,對匯聚的數據資源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數據資源有效分類、技術資源充分共享、業務服務高效協同,從而全面賦能數字政府、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高質量發展。
3、行業競爭格局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總體規模較大,數字化轉型產業參與企業眾多,市場競爭格局分散,集中度不高。國內數字化轉型產業的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全國性企業,此類企業在國內多個省份均有業務部署,業務領域覆蓋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多個細分領域,經營規模較大;第二類是區域性企業,此類企業在特定省份或區域具有相對競爭優勢,業務領域也覆蓋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多個細分領域,但經營規模低于全國性企業;第三類是行業性企業,此類企業專注于服務特定行業,業務領域僅為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某一細分領域。行業內除少數全國性經營企業和區域龍頭企業外,大多數小型系統集成商基本沒有整體解決方案設計能力,大多只能進行單一子系統的施工服務和基本的安裝調試服務,無法承擔系統多、規模大的項目以及不同子系統間互通聯動、根據客戶需求提供應用軟件開發等具備一定技術含量的業務。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3-2029年數字經濟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
目錄
第1章 數字經濟行業概述及發展環境
1.1 數字經濟的概念界定
1.1.1 數字經濟概念界定
1.1.2 數字經濟特征
(1)數據成為新的關鍵生產要素
(2)數字技術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3)信息產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突出
(4)產業融合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5)平臺化生態化成為產業組織的顯著特征
(6)線上線下一體化成為產業發展的新方向
1.1.3 數字經濟“四化”框架
1.1.4 數字經濟“四化”內涵
(1)數字產業化
(2)產業數字化
(3)數字化治理
(4)數據價值化
1.1.5 本報告數據來源及統計口徑說明
1.2 數字經濟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1.2.1 數字經濟政策熱力圖
1.2.2 全國及31省市數字經濟政策匯總及解讀
(1)國家層面數字經濟政策匯總
(2)31個省市數字經濟政策匯總
(3)重點城市數字經濟政策匯總
1.2.3 全國主要省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目標匯總
1.2.4 數字經濟重點發展政策解讀
1.2.5 數字經濟行業政策特征分析
(1)政策時間集中在2018年后
(2)政策類型以規劃行動類為主
1.2.6 政策環境對數字經濟行業影響分析
1.3 數字經濟行業經濟環境分析
1.3.1 宏觀經濟現狀
(1)GDP增長情況
(2)財政收入與支出情況
1.3.2 宏觀經濟展望
(1)中國宏觀經濟預測
(2)中國經濟綜合展望
1.3.3 宏觀經濟環境對數字經濟行業影響分析
1.4 數字經濟行業社會環境分析
1.4.1 中國人口環境及網民數量分析
1.4.2 中國數據產生量分析
1.4.3 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與支出水平分析
(1)收入水平提升
(2)消費能力提升
1.4.4 中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分析
1.4.5 社會環境對數字經濟行業影響分析
1.5 數字經濟行業技術環境分析
1.5.1 數字經濟行業發展關鍵技術及發展現狀
(1)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
(2)大數據
(3)云計算
(4)人工智能
(5)物聯網
1.5.2 技術環境對數字經濟行業影響分析
1.6 數字經濟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
第2章 全球數字經濟行業發展現狀及經驗借鑒
2.1 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2.1.1 全球數字經濟政策發展動向
2.1.2 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1)全球數字經濟整體發展現狀
(2)全球數字經濟結構
(3)全球數字經濟產業結構
(4)全球數字經濟增速與GDP增速
2.1.3 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特征
2.1.4 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競爭格局
(1)各大洲數字經濟發展狀況
(2)不同經濟體數字經濟發展狀況
2.2 全球主要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狀況
2.2.1 美國
(1)發展規模
(2)發展歷程
(3)發展規劃
2.2.2 德國
(2)發展規劃
2.2.3 日本
2.3 全球數字經濟行業發展趨勢及經驗啟示
2.3.1 全球數字經濟行業發展趨勢
(1)占GDP比重持續提高
(2)全球新基建共建共享
(3)融合創新助推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
(4)數據跨境合作機制建立
2.3.2 對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經驗啟示
第3章 中國數字經濟行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3.1 中國數字經濟行業發展概述
3.1.1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歷程分析
3.1.2 數字經濟發展特征
3.2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3.2.1 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現狀
(1)傳統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2)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3.2.2 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1)數字經濟總體規模
(2)各行業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3.3 中國數字經濟競爭格局分析
3.3.1 中國數字經濟行業細分市場格局
3.3.2 中國數字經濟行業區域分布格局
(1)全國城市數字經濟指數分析
(2)全國城市數字經濟規模分析
3.4 中國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貢獻水平
3.4.1 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貢獻
3.4.2 數字經濟對就業貢獻
3.5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存在問題
3.5.1 產業數字化水平偏低
3.5.2 數據開放共享水平不高
3.5.3 智慧社會建設與治理需求不匹配
3.5.4 制度及監管暫未數字化轉型
第4章 中國數字經濟主要細分領域分析
4.1 數字產業化
4.1.1 數字產業化概念
4.1.2 數字產業化發展現狀
(1)數字產業化發展規模
(2)數字產業化內部結構
4.1.3 數字產業化細分領域發展現狀
(1)電信業
(2)電子信息制造業
(3)軟件業
(4)互聯網業
4.1.4 數字產業化發展前景
4.2 產業數字化
4.2.1 產業數字化概念
4.2.2 產業數字化發展現狀
(1)產業數字化發展規模
(2)三次產業數字經濟滲透率
4.2.3 產業數字化主要領域發展現狀
(1)工業互聯網
(2)車聯網
(3)智能制造
4.2.4 產業數字化發展特征
4.3 數字化治理
4.3.1 數字化治理概念
4.3.2 數字化治理主要內容
(1)數據治理
(2)算法治理
(3)數字市場競爭治理
(4)網絡生態治理
4.3.3 數字化治理發展現狀
(1)數字政府
(2)智慧城市
4.3.4 數字化治理的趨勢與展望
4.4 數據價值化
4.4.1 數據價值化概念
4.4.2 數據價值化主要領域發展現狀
(1)數據采集
(2)數據交易
(3)數據定價
(4)數據資本化
4.4.3 數據價值化發展前景
第5章 中國數字經濟區域市場發展現狀及潛力分析
5.1 中國數字經濟區域市場發展概述
5.2 廣東省數字經濟市場發展現狀及潛力
5.2.1 區域發展環境分析
(1)相關發展政策
(2)GDP增長情況
5.2.2 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1)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現狀
(2)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5.2.3 數字經濟發展潛力
5.3 北京市數字經濟市場發展現狀及潛力
5.3.1 區域發展環境分析
5.3.2 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5.3.3 數字經濟發展潛力
5.4 江蘇省數字經濟市場發展現狀及潛力
5.4.1 區域發展環境分析
5.4.2 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5.4.3 數字經濟發展潛力
5.5 浙江省數字經濟市場發展現狀及潛力
5.5.1 區域發展環境分析
5.5.2 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5.5.3 數字經濟發展潛力
5.6 上海市數字經濟市場發展現狀及潛力
5.6.1 區域發展環境分析
5.6.2 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5.6.3 數字經濟發展潛力
5.7 四川省數字經濟市場發展現狀及潛力
5.7.1 區域發展環境分析
5.7.2 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5.7.3 數字經濟發展潛力
5.8 福建省數字經濟市場發展現狀及潛力
5.8.1 區域發展環境分析
5.8.2 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5.8.3 數字經濟發展潛力
5.9 山東省數字經濟市場發展現狀及潛力
5.9.1 區域發展環境分析
5.9.2 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5.9.3 數字經濟發展潛力
第6章 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現狀與趨勢分析
6.1 企業數字化轉型概念及驅動因素
6.1.1 企業數字化轉型概念
6.1.2 企業數字化轉型驅動因素
(1)市場驅動因素
(2)技術驅動因素
6.2 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
6.3 不同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特征及案例分析
6.3.1 制造業
(1)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特征
(2)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案例分析
6.3.2 零售業
(1)零售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特征
(2)零售業企業數字化案例分析
6.3.3 公共服務業
(1)公共服務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特征
(2)公共服務業企業數字化案例分析
6.3.4 建筑與房地產
(1)建筑與房地產企業數字化轉型特征
(2)建筑與房地產企業數字化案例分析
6.3.5 現代農業與養殖業
(1)現代農業與養殖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特征
(2)現代農業與養殖業企業數字化案例分析
6.4 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趨勢分析
第7章 數字經濟行業投資前景分析
7.1 數字經濟行業發展前景和發展趨勢分析
7.1.1 數字經濟發展前景
7.1.2 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1)數字經濟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2)數字技術的擴散程度將進一步提高
(3)數字生態的競爭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4)數字安全的底線意識將進一步增強
7.2 數字經濟行業投資特性分析
7.2.1 行業進入壁壘分析
(1)資源壁壘
(2)技術壁壘
(3)其他壁壘
7.2.2 行業投資風險預警
(1)信息安全風險
(2)其他風險
7.3 數字經濟行業投資價值與投資機會
7.3.1 行業投資價值分析
(1)傳統企業賦能價值
(2)國家增長引擎價值
(3)降低社會成本價值
7.3.2 數字經濟行業投資策略與可持續發展建議
拔打普華有策全國統一客戶服務熱線:01089218002,24小時值班熱線杜經理:13911702652(微信同號),張老師:18610339331
點擊“在線訂購”進行報告訂購,我們的客服人員將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
發送郵件到puhua_policy@126.com;或13911702652@139.com,我們的客服人員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
您可直接下載“訂購協議”,或電話、微信致電我公司工作人員,由我公司工作人員以郵件或微信給您“訂購協議”;掃描件或快遞原件蓋章版
戶名: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開戶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復興路支行 賬號:1121 0301 0400 11817
任何客戶訂購普華有策產品,公司都將出具全額的正規增值稅發票。發票我們將以快遞形式及時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