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9218002
139-1170-2652
公司客服:010-89218002
杜經理:13911702652(微信同號)
張老師:18610339331
未來軌道交通行業將深度融合新理論、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
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和運營過程中,智慧化技術的應用與應用場景的建設已經成為技術進步和相關服務業態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提高城市軌道交通自身運營效率、安全和服務水平的必然要求。世界各國都開始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在城市軌道交通中的應用,并逐漸形成各具特色的智慧城市軌交體系。
1、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概況
伴隨國家發展城市都市生活圈理念的推行,為解決我國城市當前面臨的交通擁堵、流動性差、環境污染、職住平衡等諸多問題,城市軌道交通以其綠色、環保、大容量、環保便捷等優勢得到廣泛認可。隨著大城市都市生活圈和二三線城市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深入,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將進入黃金發展期。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加快發展市域(郊)快軌(鐵路)。2021 年 4 月 8 日國家發改委印發《2021 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提出要加強建設“軌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同時加快規劃建設京津翼、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城市群城際鐵路。中期來看,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話,以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等軌道交通為骨干,推動市內市外交通有效銜接和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城市群、都市圈建設對城軌交通提出了制式多樣化的要求,市域快軌(鐵路)未來發展潛力較大。
2018-2022 年,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投資規模保持在較高水平,促使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運營、建設、規劃線路規模呈快速發展趨勢。
2018-2022年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投資規模及增速
可研批復投資額是城軌建設的前置指標,截至 2022 年末城軌可研批復投資額達到 4.62 萬億元,除 2020 年受疫情影響可研批復投資額出現下滑,其他年度可研批復投資額都處于增長趨勢。由于城軌交通的建設周期較長,以地鐵為例,通常工程可行性研究批復通過后還需要經歷約 5 年的設計施工周期(線路設計 2 年+工程施工及運營 3 年)方可投入運營。隨著“新 10 條”等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優化落實,新冠疫情對出行的影響將逐漸消退,預計城軌可研批復投資及建設投資將恢復增長。
數據顯示,2022 年,中國內地城軌交通運營線路規模達到 10,287.45 公里,邁進10,000 公里大關,運營城市達到 55 個,城市軌道交通規模持續擴大。已投運城軌交通線路系統制式達到 9 種,其中,地鐵占比略有下降,市域快軌增長較快,中運能城軌交通系統穩步發展,新型低運能城軌交通系統研制成功并開工建設,城軌交通多制式協調發展。
預計“十四五”后三年城軌交通仍處于比較穩定的快速發展期,根據現有數據推算,“十四五”期末城軌交通運營線路規模將接近 13,000 公里,運營城市有望超過 60 座,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規模持續擴大,在公共交通中發揮的骨干作用更加明顯。
2、軌道交通行業對軌道車列控、通信和車輛運行安全裝備的需求情況
(1)軌道車列控設備:軌道車列控設備是確保軌道車運行安全和運行效率的關鍵裝備。隨著鐵路營業里程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的增加,對列控設備的需求也會隨之增長。這些設備包括信號系統、列車控制系統、自動列車保護系統等,用于確保列車的運行安全和順暢。
(2)通信設備:在軌道交通行業中,高效的通信系統對于車輛之間的通信、運營指揮和安全管理至關重要。隨著軌道交通網絡的擴展和技術的進步,對通信設備的需求也在增加。這些設備包括無線通信設備、GSM-R 手持終端等,用于實現車輛之間、車輛與指揮中心之間的實時通信。
(3)車輛運行安全裝備:為確保軌道車的運行安全,需要安裝各種安全裝備。這些裝備包括作業視頻安全監控系統、軸溫監測裝置等,用于監測車輛的運行狀態、預防事故和故障,并提供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
(4)更新改造和技術升級:隨著時間的推移,軌道車相關設備可能會達到規定的使用年限,或者由于老化和效率降低而需要更新改造和技術升級。這將進一步增加對相關設備的需求,包括新建線路、新造軌道車以及現有軌道車的設備更新和改造。
總體而言,隨著我國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的持續發展,對軌道車列控、通信和車輛運行安全裝備的需求將不斷增長。這為相關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商機,同時也促進了相關技術的創新和發展。
3、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發展趨勢及面臨的機遇分析
隨著技術變革加速,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在自主創新和科研攻關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推動了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向中高端邁進。政府部門發布了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意見,提出到 2025 年和 2035 年的科技創新目標,強調了前沿技術與交通運輸融合的重要性。未來,軌道交通運行安全裝備行業將在有利政策支持下不斷擴大產品應用規模,提升產品智能化水平,并深入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自動化等新技術。
(1)國家有關政策大力支持
軌道交通是國家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物質條件,是新型城鎮化和城市化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命脈,對促進物流運輸、人口流動速度、提升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2020 年 4 月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了“新基建”的范圍,正式將城際高鐵與城市軌道交通列為新基建建設七大領域之一。
(2)“一帶一路”合作為國產軌道交通裝備打開全球市場
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是我國重大戰略決策,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帶一路”的重點合作領域,其中鐵路是備受關注的“一帶一路”基建領域。以中國軌道交通技術體系為基礎進行的“一帶一路”建設合作,有望促進各類國產軌道交通裝備在海外市場得到更多的實際應用。
(3)更新改造市場即將迎來爆發
根據相關文件規定,我國的GYK型設備壽命周期為6年,GYK-160型設備壽命周期為10年,無線通信移動設備使用壽命為6年。鐵路信號、通信設備對鐵路系統安全運轉至關重要,需要定期維護或更新。隨著鐵路新線里程增加和5G技術應用,未來幾年GYK設備將面臨大規模更新改造。工信部批復了基于5G技術的鐵路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試驗頻率,有利于推動鐵路通信事業發展。隨著國產化和自主化進程,信號、通信設備維護升級市場將迎來黃金發展期,推動軌道交通行業相關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4)對技術創新企業帶來了更大政策支持
國家鐵路局強調鐵路企業要聚焦科技創新,打造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推動鐵路科技自立自強,為鐵路發展提供支撐?!丁笆奈濉辫F路科技創新規劃》提出深度融合前沿技術與鐵路領域,推進智能鐵路關鍵技術研發應用,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提升智能化水平。至2025年,智能鐵路技術體系將不斷完善,信息技術在鐵路應用更廣泛,信息共享水平增強。
在城市軌道交通方面,《交通運輸部關于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指導意見》強調推進新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5G、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發展智能交通,完善標準規范和政策。
由此可見,軌道交通行業將在未來深度融合 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理論、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這將有利于具備較強自主技術創新能力、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的行業內企業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4-2030年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專精特新小巨人認證、市場占有率報告、十四五規劃、項目后評價報告、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認證、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
報告目錄:
第1章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發展概況
1.1.1 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定義
1.1.2 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分類
1.1.3 軌道交通裝備關聯國民經濟行業分類
1.2 軌道交通裝備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1.2.1 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主要政策
1.2.2 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發展規劃
1.2.3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
1.2.4 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發展規劃
1.3 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經濟環境分析
1.3.1 GDP發展
1.3.2 固定資產投資
1.4 軌道交通裝備行業技術環境分析
1.4.1 軌道交通裝備行業主要技術分析
1.4.2 軌道交通裝備國產化進程分析
1.4.3 軌道交通裝備專利分析
1.5 軌道交通裝備行業需求環境分析
1.5.1 中國物流行業發展概況
1.5.2 中國客運行業發展分析
1.5.3 中國貨運行業發展分析
1.6 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產業鏈分析
1.6.1 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產業鏈分析
1.6.2 軌道交通裝備行業供應鏈分析
1.6.3 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價值鏈分析
第2章全球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發展分析
2.1 國際軌道交通建設進程分析
2.1.1 國際軌道交通建設歷程分析
2.1.2 國際軌道交通建設投資規模
2.1.3 國際軌道交通運營規模分析
2.1.4 國際軌道交通裝備市場規模分析
2.2 主要國家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發展分析
2.2.1 美國軌道交通裝備發展分析
2.2.2 德國軌道交通裝備發展分析
2.2.3 日本軌道交通裝備發展分析
2.2.4 韓國軌道交通裝備發展分析
2.2.5 俄羅斯軌道交通裝備發展分析
2.3 國際領先企業發展情況分析
2.3.1 A公司
2.3.2 B公司
2.3.3 C公司
2.4 國際軌道交通裝備前景分析
第3章中國軌道交通行業發展情況
3.1 軌道交通行業發展歷程
3.2 軌道交通行業建設情況
3.2.1 軌道交通建設聯合開發模式
3.3 中國軌道交通運營情況分析
3.3.1 鐵路行業
3.3.2 城市軌道
3.3.3 軌道交通客流來源分析
3.3.4 軌道交通票制體系分析
3.3.5 軌道交通價格分析
3.3.6 軌道交通運營發展趨勢
第4章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整體發展情況
4.1 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發展概述
4.1.1 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總體發展情況
4.1.2 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發展特點
4.2 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發展現狀
4.2.1 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市場規模及前景測算
4.2.2 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發展瓶頸
4.3 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4.3.1 軌道交通裝備行業五力模型分析
4.3.2 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品牌競爭格局
第5章中國軌道交通機車車輛市場需求前景
5.1 機車車輛市場整體經營情況
5.2 鐵路機車車輛需求前景分析
5.2.1 鐵路機車整體產量分析
5.2.2 鐵路機車需求規模分析
5.2.3 鐵路機車國產化率分析
5.2.4 鐵路機車研制開發情況
5.2.5 鐵路機車需求前景預測
5.3 鐵路客車車輛需求前景分析
5.3.1 鐵路客車需求規模分析
5.3.2 鐵路客車整體產量分析
5.3.3 鐵路客車國產化率分析
5.3.4 鐵路客車研制開發情況
5.3.5 鐵路客車需求潛力分析
5.3.6 鐵路客車需求前景預測
5.4 鐵路貨車車輛需求前景分析
5.4.1 鐵路貨車需求規模分析
5.4.2 鐵路貨車整體產量分析
5.4.3 鐵路貨車國產化率分析
5.4.4 鐵路貨車研制開發情況
5.4.5 鐵路貨車需求潛力分析
5.4.6 鐵路貨車需求前景預測
5.5 動車組需求前景分析
5.5.1 動車組產量規模分析
5.5.2 動車組需求規模分析
5.5.3 動車組國產化率分析
5.5.6 動車組保有前景預測
5.5.7 動車組最新市場動向
5.6 城軌交通車輛需求前景分析
5.6.1 城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5.6.2 城軌交通運營線路走勢
5.6.3 城軌交通車輛規模走勢
5.6.4 城軌交通國產化率分析
5.6.5 城軌交通研制開發情況
5.6.6 城市軌道交通發展預測
第6章中國軌道交通機車零部件市場需求前景
6.1 機車零部件市場需求前景分析
6.1.1 機車零部件市場需求分析
6.1.2 機車零部件市場規模分析
6.1.3 機車零部件企業及區域分布
6.2 牽引系統市場需求前景分析
6.2.1 牽引系統市場發展現狀
6.2.2 牽引系統市場發展前景
6.3 制動系統市場需求前景分析
6.3.1 制動系統市場發展現狀
6.3.2制動系統市場發展前景
6.4 轉向架市場需求前景分析
6.4.1 轉向架市場發展現狀
6.4.2 轉向架市場發展前景
6.5 自動防護系統市場需求前景分析
6.5.1 自動防護系統市場發展現狀
6.5.2 自動防護系統市場發展前景
6.6 自動駕駛系統市場需求前景分析
6.6.1 自動駕駛系統市場發展現狀
6.6.2 自動駕駛系統市場發展前景
6.7 車門系統市場需求前景分析
6.8 軸承市場需求前景分析
6.8.1 軸承市場發展現狀
6.8.2 軸承市場規模
第7章中國軌道交通配套設備市場需求前景
7.1 牽引供電設備市場需求前景分析
7.1.1 牽引供電設備市場發展歷程
7.1.2 牽引供電設備市場需求分析
7.1.3 牽引供電設備市場發展前景
7.2 軌道建設設備市場需求前景分析
7.2.1 軌道建設設備市場產品結構
7.2.2 軌道建設設備市場需求分析
7.2.3 軌道建設設備市場發展前景
7.3 通信信號設備市場需求前景分析
7.3.1 通信信號設備市場產品結構
7.3.2 通信信號設備市場需求分析
7.3.3 通信信號設備市場發展前景
7.4 軌道養護設備市場需求前景分析
7.5 軌交設備運維設備市場需求前景分析
7.6 中國重點城市軌道交通裝備市場需求預測
7.6 .1北京市軌道交通裝備市場需求前景
7.6 .2上海市軌道交通裝備市場需求前景
7.6 .3廣州市軌道交通裝備市場需求前景
7.6 .4深圳市軌道交通裝備市場需求前景
第8章中國領先軌道交通設備生產企業發展情況分析
8.1 國內領先軌道交通企業總體經營情況
8.2 國內領先軌道交通企業發展情況分析
8.2.1 A公司
8.2.2 B公司
8.2.3 C公司
8.2.4 D公司
8.2.5 E公司
第9章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發展趨勢與前景預測
9.1 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發展影響因素
9.1.1 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發展影響因素綜合分析
9.1.2 行業發展影響因素綜合判斷
9.2 軌道交通裝備行業進入門檻
9.2.1 軌道交通裝備行業政策壁壘
9.2.2 軌道交通裝備行業核心技術門檻
9.2.3 企業資質與招投標門檻
9.2.4 軌道交通裝備行業資金門檻
9.3 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市場規模與發展趨勢
9.3.1 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市場規模預測
9.3.2 產品技術發展趨勢分析
9.3.3 軌道交通信息化趨勢分析
9.3. 4軌道交通裝備國產化趨勢
拔打普華有策全國統一客戶服務熱線:01089218002,24小時值班熱線杜經理:13911702652(微信同號),張老師:18610339331
點擊“在線訂購”進行報告訂購,我們的客服人員將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
發送郵件到puhua_policy@126.com;或13911702652@139.com,我們的客服人員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
您可直接下載“訂購協議”,或電話、微信致電我公司工作人員,由我公司工作人員以郵件或微信給您“訂購協議”;掃描件或快遞原件蓋章版
戶名: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開戶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復興路支行 賬號:1121 0301 0400 11817
任何客戶訂購普華有策產品,公司都將出具全額的正規增值稅發票。發票我們將以快遞形式及時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