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9218002
139-1170-2652
公司客服:010-89218002
杜經理:13911702652(微信同號)
張老師:18610339331
國防信息化行業發展趨勢及技術水平特點分析(附報告目錄)
1、國防信息化行業概況
隨著現代戰爭形態和制勝機理的深刻變化,國防信息化建設已成為推動國防現代化全方位轉型升級,實現國防軍事從傳統人力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轉變的主要推動力量。
國防信息化戰略構想最早在 1999 年由美國國防部提出,意在構建一個集指揮(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計算機(computer)、情報(intelligence)及監視(surveillance)與偵察(reconnaissance)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軍事信息指揮控制系統,現稱 C4ISR(軍用指揮控制通信專網)系統。搭建包括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偵察等要素的全維度軍事信息系統框架,及時將戰場信息分析處理后,以指令經由可靠安全的軍工通信網絡傳達到具體作戰單元,形成完整的信息閉環,達到增強戰力的作用。美軍在后來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中顯示了國防信息化升級后的強大能量。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1-2026年國防信息化行業市場調研及前景預測報告》
經多年發展與技術更迭,我國國防信息化建設主要著眼于裝備自身信息化、裝備管理信息化及綜合指揮信息化,循序漸進的推進國防信息體系建設。受益于國防信息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與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國防信息化行業已形成了圍繞雷達、衛星導航、軍工電子、信息安全、軍工通信五大應用領域的全產業鏈條,主要參與者包括信息化軟件商、裝備制造企業、原材料供應商、基礎件制造商、信息化硬件商。
同時,近年《中國的軍事戰略》、《軍隊建設十三五規劃綱要》等國防信息化代表性政策不斷頒布,我國國防信息化建設在雷達、衛星導航、信息安全、軍工通信與軍工電子等五大細分領域中取得了重大進展。在國家安全戰略發展背景下,中國軍費支出不斷增加,新一代武器裝備不斷定型列裝,國防信息化的投入比重與國產化率繼續提升。
2、行業特征
國防信息化行業特征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1)技術含量高
作為新興的高新技術行業,國防信息化行業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涉及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等多學科、多領域技術,技術集成度高。此外,行業用戶需求的多樣性對國防信息化產品的開發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因此,企業需準確理解行業用戶需求,并在共性需求分析的基礎上開發出貼合客戶需要的專業產品,核心技術掌握的難度較高,需要較長時間的積累。
(2)保密性和安全性要求嚴格
國防類客戶對軍事信息保密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決定了供應商應具有較強的保密意識和嚴格的組織紀律觀念。軍工客戶采購物資的交貨時間、地點、批量、物資特點等信息都直接或間接的涉及軍事機密,會影響相關單位的安全性,因此為保證軍工采購的保密性,保障軍事活動有效進行,軍工客戶對供應商的保密及安全意識有嚴格的要求。
(3)采購行為具有穩定性
國防類客戶的采購具有強計劃性的特征,產品從列裝到最終淘汰的周期較長,后續維護、修理的售后需求延續性強,且變更供應商需要較復雜的流程,因此軍方采購一般較為穩定。同時,由于軍方的結算流程較長,付款周期較長,所以軍工客戶往往會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以確保穩定、高質量的供貨。
(4)產品以定制化為主
國防類產品相比民品定制化程度更高,同一類型配套產品,根據應用領域的不同、與之配套的整機裝備不同、同一裝備中各部分性能指標要求不同,使得軍品生產呈現出明顯的“多規格、小批量、定制化”的特征。
3、國防信息化行業發展趨勢
現代戰爭對信息化的要求日益提高,國防信息化建設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戰力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美國陸軍的信息化裝備程度已達到 50%以上,美國海軍、空軍的信息化裝備程度已達到 70%以上,已初步建成了符合現代戰爭、戰術要求的信息化國防體系。在此環境下,我國正加快推進國防信息化進程,近年來發展情況如下:
(1)政策支持力度不斷提升
2016 年 5 月,中央軍委頒發《軍隊建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到 2020 年,軍隊要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需取得重大進展,要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2016 年 7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首次提出“積極適應國家安全形勢新變化、信息技術發展新趨勢和強軍目標新要求,堅定不移把信息化作為軍隊現代化建設發展方向”,吹響了以信息化驅動軍隊現代化的進軍號角。
(2)國防息化建設成為軍隊現代化建設發展方向
國防信息化,是為了適應現代戰爭,特別是信息化戰爭發展的需要而建設的國防信息化體系,最終目標為實現軍隊的全面信息化,提高軍隊的核心戰斗力。軍隊通過信息化建設整合一體化管控能力:將作戰應用、裝備研制、綜合保障、試驗訓練等軍事業務協同于一體,實現全域一體化。國防信息化是現代國防力量倍增器,不僅顯著提高了單兵/單武器的綜合戰力,而且極大提升了整體國防體系的協同性。
當前我國國防信息化建設已經全面啟動。國務院發布的《2013 國防白皮書》指出,機械化戰爭形態正向信息化戰爭形態加速演變,主要國家正大力發展軍事高新技術,搶占太空、網絡空間等國家競爭戰略制高點。根據 2016 年 5 月中央軍委頒發《軍隊建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到 2020 年,要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現代軍事力量體系。2016 年 7 月由國務院印發的《2017-2020 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指出,到 2020 年前,要加快信息強軍,積極適應國家安全形勢新變化、信息技術發展新趨勢和強軍目標新要求,堅定不移把信息化作為軍隊現代化建設發展方向,在新的起點上推動軍隊信息化建設跨越發展。
(3)補償性發展、高質量發展并駕齊驅,產業鏈逐步完善
由于早期我國整體經濟實力較差,整體國防信息化建設水平落后于以美俄為代表的一流軍事強國,因此近年來我國國防信息化建設呈現補償發展與高質量發展并駕齊驅的顯著特征??蒲性核?、部分高校主攻世界領先技術的研發與規?;a,以頂層技術引領全軍發展;軍民企業緊跟核心思路,實現各自優勢技術的產品轉化,目前已經初步實現了國產自主的完整產業集群。
(4)國產化自主可控需求迫切
長期以來,我國多個重要領域的信息系統裝備大部分被外國品牌把持。“棱鏡門”事件、WindowsXP 停止提供服務、Windows8 存在重大安全漏洞、硬盤被植入間諜軟件等信息安全事件的頻繁發生,讓我國在國防建設過程中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實現關鍵軟硬件的自主可控迫在眉睫。2015 年 5 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中國的軍事戰略》更是明確提出國防武器裝備“堅持信息主導、堅持自主創新”的要求。
加之 2018 年以來,中M貿Y摩擦不確定性較強,美方多次針對我國核心信息化企業采取不正當措施,直擊我國自主可控和核心部件國產化率較低的痛點,為避免我國國防安全建設受制于外,我國國防信息化產業鏈自主可控需求迫切。
4、技術水平及技術特點
(1)行業技術水平
A、軍用級射頻識別技術趨于成熟(RFID)
射頻識別是由雷達技術衍生出的一種無線通信技術,它通過無線電信號來識別特定的目標,軍用領域主要用于裝備和器材物資自主可控、透明可視管理。目前大部分軍用射頻識別芯片(RFID)主要由民用產品改造而來,射頻標簽信息輸出、數據讀取模塊、收發天線裝置等保密、耐高低溫、穩定性等低于軍用電子產品強度要求。行業內企業根據軍品品質需求,對射頻芯片及接收采集裝置進行重新設計,顯著增加了射頻識別技術的穩定性與保密性,進一步促進了國防信息化數據采集板塊的發展。
B、戰場生存能力逐步提升
在現代戰爭復雜電磁環境下,武器信息化系統自身的生存能力成為衡量其優越性的重要因素。在保證產品性能的前提下,如何不被敵方所發現,成為系統設計中的關鍵。低輻射技術、無源探測技術、光電類信息技術等可有效降低被敵方偵察手段發現概率的技術采用率正大幅提升。
C、網絡一體化控制水平提升
在指揮控制系統的技術體制上,世界各國一般采用一體化指揮平臺技術體制,建立一體化技術標準,進行一體化設計,建立戰略、戰役和戰術各級指揮控制系統,實現各系統間網絡互連、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逐步提高信息化作戰條件下聯合作戰情報融合、態勢綜合、指揮控制能力。
(2)行業技術特點
A、高可靠性
國防信息化產品對質量有較高標準,所生產的產品需要滿足實戰的各種要求。除滿足從程序設計、系統架構再到集成產出的嚴格質量控制,保障產品的質量穩定性外,還需滿足各種極端條件下,順利完成各種實戰及戰術指標等要求,保障產品的可靠性。
B、專用性
世界各國針對國防科技工業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技術不斷創新發展,對實戰目標要求也更為全能、精細化。因此,國防信息化產品的生產不僅對質量有極高的要求,對產品的整體設計、制造集成方面也有較為明顯的針對性。生產企業通常根據用戶精準需求對項目進行針對性開發,產品生產過程需要經過多次的論證、試驗、測試,最終達到用戶的指標要求后才能順利完成交付,產品專用化、定制化程度較高。
C、復雜性
行業內產品技術水平在研發、生產過程中通常涉及如硬件、軟件、數據科學、保密技術等各類技術,多個學科的原理及多個專業領域的前沿技術的綜合運用,具有較強的復雜性。
目錄
第一章 國防信息化行業市場環境分析(pest)
第一節 國防信息化行業政治法律環境(p)
第二節 宏觀經濟分析
一、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二、宏觀經濟環境對行業的影響分析
第三節 國防信息化行業技術環境分析(t)
一、我國國防行業科研水平進展
二、與國外國防行業的技術差距
三、主要裝備技術發展趨勢
第二章 國外國防信息化產業發展經驗借鑒
第一節 國際國防信息化產業發展概況
一、國際國防信息化產業發展現狀
二、國際國防民用發展模式
三、中國國防國際競爭力分析
第二節 美國國防信息化產業發展經驗與啟示
一、美國國防信息化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二、美國國防信息化企業發展經驗分析
三、美國國防信息化產業發展前景預測
四、美國國防信息化產業對中國的啟示
第三節 日本國防信息化產業發展經驗與啟示
一、日本國防信息化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二、日本國防信息化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三、日本國防信息化產業對中國的啟示
第四節 俄羅斯國防信息化產業發展經驗與啟示
一、俄羅斯國防信息化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二、俄羅斯國防信息化產業發展前景預測
三、俄羅斯國防信息化產業對中國的啟示
第三章 中國國防信息化發展情況
第一節 國防信息化概覽
一、國防信息化基本概念
二、國防信息化應用載體
三、國防信息化發展歷程
四、國防信息化市場空間分析
五、國防信息化產業模式
第二節 國防信息化細分市場分析
一、衛星導航產業分析
1、衛星導航系統概況
2、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發展
3、衛星導航系統產業
二、軍工電子產業分析
1、軍工電子技術
2、紅外技術
3、激光技術
4、軍工半導體
5、虛擬仿真技術
三、軍工通信分析
1、軍工通信技術
2、軍工通信產業
3、中國軍工通信發展
四、雷達
1、雷達技術概況
2、中國雷達產業發展
3、雷達產業
五、信息安全產業分析
1、信息安全概況
2、美國信息安全建設
3、中國信息安全建設
4、兩大主題
第四章 軍隊信息化建設情況分析
第一節 中國軍事變革的核心
一、以信息為基礎的全新軍隊
二、信息化軍隊的演變
1、冷兵器時代
2、熱兵器時代
3、機械化時代
4、信息化時代
5、信息化戰爭的控索
三、信息化戰爭的作戰方式
1、監視與偵察
2、決策與指揮
3、機動與打擊
4、評估與反饋
5、重組與恢復
四、信息化軍隊與傳統軍隊比較
1、武器裝備信息化
2、信息權成為核心
3、實時高效的指揮作戰系統
4、作戰協同性高
五、信息化軍隊的武器裝備
1、單兵信息化裝備
2、信息化作戰平臺
第二節 官兵職業化和扁平化的指揮作戰體系
一、智慧型軍人推動官兵職業化
二、質量效能型軍隊取代數量規模型
第三節 走軍民融合之路
第五章 中國軍事通信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第一節 軍事通信產業發展現狀綜述
一、通信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二、通信應用產業市場規模
第二節 國外通信產業市場現狀分析
一、國外通信系統政策分析
二、歐洲通信系統發展分析
三、各國通信系統對比分析
四、全球通信產業經營分析
1、全球通信產業總收入狀況
2、全球通信服務業收入狀況
3、全球通信制造業收入狀況
第三節 國內通信產業市場現狀分析
一、通信市場的發展概況
二、通信市場的發展規模
三、通信市場影響因素分析
四、通信市場類型及特點
第四節 通信設備市場分析
一、硬件市場分析
二、衛星導航gis軟件市場分析
三、衛星導航電子地圖市場分析
四、衛星導航終端產品市場分析
1、導航終端產品市場概況
2、國內車載導航市場分析
3、個人PND產品市場分析
第六節 衛星導航市場競爭分析
一、衛星導航市場的競爭格局
二、衛星導航市場化程度分析
三、衛星導航產品的市場份額
四、衛星導航行業的進入壁壘
第六章 國防信息化主要企業分析
第一節 A
一、企業基本情況
二、企業主營業務及經營情況
三、企業核心競爭力分析
四、企業發展戰略
第二節 B
第三節 C
第四節 D
第五節 E
第七章 2021-2026年國防信息化行業前景及趨勢預測
第一節 中國國防信息化市場發展前景分析
一、2021-2026年國防信息化市場發展驅動因素
二、2021-2026年國防信息化市場發展前景展望
三、2021-2026年國防信息化細分行業發展前景
第二節 中國國防信息化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一、2021-2026年國防信息化行業發展趨勢
二、2021-2026年國防信息化市場規模預測
三、2021-2026年細分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第三節 中國國防信息化行業供需預測
一、2021-2026年中國國防信息化行業供給預測
二、2021-2026年中國國防信息化行業需求預測
三、2021-2026年中國國防信息化行業供需平衡預測
第八章 2021-2026年國防信息化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范
第一節 國防信息化行業主要進入障礙分析
第二節 2021-2026年國防信息化行業投資機會
一、投資主線
1、武器裝備
2、軍民結合
3、資產注入
二、產業鏈投資機會
1、信息安全
2、網絡攻防
3、精確制導
4、通信聯絡
三、細分市場投資機會
1、航空發動機
2、微小衛星
3、先進戰機
4、無人機
第三節 2021-2026年國防信息化行業投資風險分析
一、政策風險分析
二、技術風險分析
三、供求風險分析
四、宏觀經濟波動風險分析
五、關聯產業風險分析
六、其他風險分析
拔打普華有策全國統一客戶服務熱線:01089218002,24小時值班熱線杜經理:13911702652(微信同號),張老師:18610339331
點擊“在線訂購”進行報告訂購,我們的客服人員將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
發送郵件到puhua_policy@126.com;或13911702652@139.com,我們的客服人員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
您可直接下載“訂購協議”,或電話、微信致電我公司工作人員,由我公司工作人員以郵件或微信給您“訂購協議”;掃描件或快遞原件蓋章版
戶名: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開戶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復興路支行 賬號:1121 0301 0400 11817
任何客戶訂購普華有策產品,公司都將出具全額的正規增值稅發票。發票我們將以快遞形式及時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