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桌面領域,近年來出貨量同樣呈現緩慢下降的趨勢,但是整體出貨量依然保持在 0.5 億臺/年左右。近兩年采用國產 CPU 的桌面產品發展迅速,但市場份額仍不足 5%,增長空間巨大。國內服務器領域,2020 年中國服務器出貨量為 350 萬臺,同比增長 9.80%。
2、CPU市場未來前景和發展趨勢
(1)我國政府對國產 CPU 領域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續提高
對該領域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政策日趨完善,為產業后續實現跨越式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未來,在科技領域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我國政府對國產 CPU 的支持還將持續,舉措包括:1)對 CPU 相關企業的研發引導、資金支持以及財稅優惠政策;2)支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國際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強,提高國產化能力;3)加強應用端扶持,推動國產化采購工作,將應用國產 CPU 芯片的整機產品列入政府采購清單,鼓勵軟件、周邊設備對國產 CPU 進行優化和適配;4)加強人才培養,2019 年 10 月工信部發布消息稱,將與教育部合作加強集成電路人才隊伍建設,將集成電路設置為一級學科。
(2)中國仍長期是最大 CPU 消費市場,下游需求旺盛
國內仍將長期是全球最大的 CPU 消費市場。首先,計算機的用戶基數十分龐大,迭代更新支撐起較大的 CPU 需求。在電子政務、公共服務、能源、交通、金融、水利、通信等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領域,國產 CPU 應用已在全國逐步鋪開,對未來行業應用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其次,服務器芯片市場將繼續在云計算與企業數字化轉型中受益,尤其是在國內市場上,云計算市場規模未來幾年將持續增長。最后,工業控制領域的嵌入式 CPU 需求廣闊,我國作為制造業大國,目前正在向制造強國轉型,智能化改造是重要方向,CPU 作為智能化的核心部件,將廣泛應用于工控系統當中。
(3)國際供應鏈斷裂和信息安全風險加劇,國內 CPU 加快發展步伐
目前,國內市場對進口通用處理器過度依賴,多數通用處理器產品需要從境外采購,桌面市場主要為 Intel、AMD 占領;服務器市場則主要為 Intel 壟斷。我國對進口通用處理器的過度依賴已經成為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的一大軟肋。近些年,受國際供應鏈不確定性影響,部分企業的 CPU 供應也成為問題。
(4)未來國產 CPU 的潛力巨大
政務及重點行業是國產 CPU 市場確定性最強的領域。隨著自主 CPU 性能的不斷提高和軟件生態的不斷完善,國內電子政務領域正在加大自主化推進力度,基于國產 CPU 的信息產品已經得到批量應用,相關重點行業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正在開展國產 CPU 應用。對信息安全、供應鏈安全要求相對較高的領域,是國產 CPU 的優勢市場,伴隨著未來信息化的加速,桌面、服務器、嵌入式 CPU需求量均將增加。
(5)國產 CPU 存在趕超機會
我國 CPU 技術水平與國外相比雖然存在一定差距,但正在快速逼近國際先進水平。首先,國內關于 CPU 的知識儲備趨于完善。以龍芯中科為代表的國內CPU設計企業在CPU指令系統架構和微結構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其次,國內技術人才的積累也在日趨豐富。隨著國內芯片設計市場的不斷擴大,在行業內已經沉淀一批技術人才,龍頭設計企業都具備了穩定的核心設計團隊。最后,CPU 進入后摩爾定律時期升級速度趨緩,國產 CPU 性能與國際主流水平逐步縮小,存在趕超的可能。
新技術、新架構將為國產 CPU 帶來發展契機。云計算、人工智能、5G、邊緣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和成熟,將對傳統計算需求形成巨大挑戰,并創造出新的計算技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