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通用類自主可控信息化裝備方面,將進一步向高性能、通用化、兼容性方向發展,采用新的技術體系結構,如采用集群或云計算的方式,提高系統整體性能,彌補單機性能不足;通過應用的并行化提高處理性能;對應用支撐、開發運行、應用顯示以及跨平臺兼容性等方面進行適配優化,通過開發、構建、部署完善的開發和運行支撐環境,降低應用軟件開發和部署時間、難度,提高國產基礎軟硬件平臺的兼容適配性,從而最大限度發揮國產 CPU 的性能,提升整個軟硬件系統的部署和運行效率,滿足武器控制系統基礎軟硬件平滑升級和國產化跨平臺遷移改造要求。
2)進一步向高效能異構超融合方面發展
未來信息化戰爭對算力的要求極高,軍用裝備的信息流量大、適時性要求高,要實現快速、高效指揮控制能力,必然要求指揮控制、通信控制、綜合控制類核心裝備具有超強的算力、信息處理和分析判斷能力、自動處理和輔助決策能力,而當前國防信息化裝備的自主可控發展尚處于發展階段,仍存有性能不足、算力單一等突出問題。因此,自主可控信息化裝備未來將朝著異構超融合方向發展,在新一代國產 CPU 的基礎上,融合國產高性能 FPGA、GPU、NPU等異構算力,突破異構資源調度管理、異構資源融合加速處理、新型混合存儲架構等關鍵技術,打造適合網-云-邊-端各類指揮控制系統、情報處理系統以及前沿武器平臺適用的高性能、專用化異構算力。
3)進一步向人工智能方面發展
我國指出,要“加快軍事智能化發展,提高基于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我國國防軍事工業發展經歷了機械化、信息化兩個階段,正在向智能化階段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人工智能武器以及以人工智能賦能的新質武器和系統的出現將改變未來戰爭的方式,而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數據處理、圖譜技術、圖像語音等技術的不斷迭代而趨于成熟,為軍事人工智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國自主可控信息化裝備行業亟需以自主可控為基礎,全面發展各類人工智能基礎軟硬件平臺和 AI軟件中臺,形成適合云-邊-端全域平臺的高端訓練集群、高性能推訓一體服務器和嵌入式低功耗高性能邊緣計算設備,構建完整的 AI 軍事生態鏈,借助高效、高性能、智能化的硬件運算能力和精度,切實提高軍隊智能化作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