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產業化應用方面,因光伏發電價格需要與傳統化石能源發電價格競爭,能夠大規模產業化的太陽能電池通常都具有較高的性價比,晶硅電池仍是現階段產業化發展的主流技術。根據 2022 年實際市場份額及 2023-2024 年預測情況,P 型 PERC 電池是晶硅電池主要出貨類型。
由于 N 型硅片具有較高的少數載流子壽命和較低的效率衰減,相對 P 型硅片制備的電池片而言轉換效率更容易得到提升,N 型電池片市場份額逐漸擴大。N 型電池片技術主要包括 TOPCon(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和 HJT(異質結),TOPCon 技術已于 2022 年開始步入規?;慨a階段。此外,IBC(交指式背接觸電池技術)將正負電極呈叉指狀排列在電池背光面,可分別疊加TOPCon、HJT 技術形成 TBC、HBC 電池片,進一步提升轉化效率。
當前晶硅電池的主要技術路線優劣勢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如下:
如上表所示,目前 PERC 電池技術仍保持主流地位,N 型 TOPCon 電池技術取得突破,逐漸步入量產階段,受益于設備投資成本的下降以及 N 型硅片制備技術的進步,N 型 TOPCon 電池在組件端和系統端逐漸表現出經濟性,在 N型電池技術中產業化發展相對迅速。受各方面因素對量產經濟性的影響,未來將出現 PERC 與各類 N 型電池技術并行發展的局面。
(2)多舉措持續降本,推動光伏發電的進一步大規模應用
為適應和推動光伏發電的進一步大規模應用,在不斷提升光電轉換效率的同時,持續降低制備成本也是光伏電池片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在硅片端,采用大尺寸硅片可以降低硅片和電池片單瓦人工及制造費用,目前 182mm、210mm 已成為主流尺寸;應用薄片化硅片可以有效降低單片硅片及電池片的制造成本,目前 P 型 PERC 電池、N 型 TOPCon 電池所使用硅片的主流厚度已分別降至 150μm、130μm。在漿料端,通過推進漿料國產化、優化金屬化技術、探索銀包銅技術等各項措施,預期可降低銀漿成本。除在上述材料端持續降本外,提高產線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改進工藝以提升單線產出等方式可有效降低人工及制造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