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展望:隧道建設行業細分市場前景及未來趨勢預測
1、隧道建設行業發展概況
隧道是一種位于地下、水下或山體內部的構造物,主要用于鋪設鐵路或公路,以便通行的設施。根據隧道所處的位置,可以將其大致分為山嶺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類別。其中,山嶺隧道主要用于穿越山嶺或丘陵,以縮短距離和避免大坡道;水下隧道則用于穿越河流或海峽,實現河下或海底的通行;而城市隧道則是為了滿足鐵路或公路穿越城市地下的需要而建設的。此外,按照隧道的交通用途,可以將其分為公路隧道和鐵路隧道;而從長度來看,隧道又可分為短隧道、中隧道、長隧道和特長隧道等不同類型。
我國的隧道建設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交通建設領域的重要支柱。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隧道建設的需求持續增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我國隧道建設技術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能夠應對各種復雜地質環境和施工條件,如鉆爆法、盾構法等先進施工技術的應用,使得隧道建設更加高效、安全。
在隧道建設的應用領域方面,除了傳統的交通出行需求外,隧道還廣泛應用于市政管網、城市地下建筑物、長輸管網等領域,為城市的綜合發展和基礎設施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隧道建設行業也注重環保與節能,積極采用綠色建筑材料和環保施工技術,致力于實現綠色施工和低碳發展。
我國隧道建設行業已經取得了一系列世界級的工程成就,如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青藏鐵路隧道等。隨著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和技術創新的推動,我國隧道工程行業將繼續保持穩健的發展態勢,為國家的交通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2、隧道建設行業上下游情況
隧道建設行業上游行業主要為隧道建設所需的原材料,包括砂石、水泥、添加劑、零部件材料。我國基礎工業門類較為齊全,在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通用零部件制造,均有大量企業提供原材料供應和配套服務。上游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已形成完整的供應鏈體系,能夠保障本行業的正常需求。下游主要為國家隧道工程建設工程承包商及隧道工程智能裝備制造商。
隧道建設行業產業鏈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3、隧道建設行業市場規模
(1)鐵路隧道
我國鐵路隧道數量持續增加,近十年我國鐵路里程呈現增長趨勢。截至2023年底,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9萬公里,其中,投入運營的鐵路隧道18,573座,總長23,508公里;中國已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總長超過4.5萬公里,共建成高速鐵路隧道4,561座,總長7,735公里。
2018-2023年我國鐵路隧道總數量與總長度圖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023年新增開通運營線路鐵路隧道622座,總長度為1,292公里。其中,10公里以上的特長隧道23座,總長約320公里,在建鐵路隧道2,668座,總長約7,110公里,規劃鐵路隧道5,460座,總長約13,313公里。2023年中國新增運營有隧道工程項目的高速鐵路共13條,總長2,507公里,共有隧道383座,長約703公里。其中,10公里以上的特長隧道10座,長約129公里。
近年來,我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額呈現了一定的波動趨勢。從2017年到2019年,投資額略有上升但增長幅度較小,顯示出穩定的投資態勢。進入2020年后,投資額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反映了疫情對鐵路建設投資帶來的壓力。2021年,投資額降至7,489億元,較之前年份出現了明顯的下滑。2022年,投資額進一步減少至7,106億元,達到了近幾年的最低點。2023年,盡管投資額尚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已經開始回升至7,645億元,顯示出一定的恢復勢頭。這三年的數字變化反映了我國鐵路建設投資面臨的挑戰與調整。
2017-2023年我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額(億元)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公路隧道
根據《2023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23年末全國公路里程543.68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8.20萬公里。公路密度56.63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0.85公里/百平方公里。
2019-2023年年末全國公路里程及公路密度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根據《2023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公路隧道27,297處、3,023.18萬延米,增加2,447處、344.75萬延米,其中特長隧道2,050處、924.07萬延米,長隧道7,552處、1,321.38萬延米。
2019-2023年年末全國公路隧道數量及里程變化情況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4、隧道建設行業周期
隧道建設行業下游應用行業主要是鐵路、公路、軌道交通、水利水電、市政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行業,這些行業建設需要大量的啟動資金,主要依靠國家和社會資本的投資,與國家宏觀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當前國家大力增強基礎建設方面的投資,帶動整個隧道建設行業的發展。行業的發展與宏觀經濟的整體運行關系緊密,隨宏觀經濟周期波動而調整,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5、隧道建設行業發展前景
根據《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到2025年,鐵路網規模達到17.5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鐵路3.8萬公里左右,網絡覆蓋進一步擴大。展望2030年,將基本實現內外互聯互通、區際多路暢通、省會高鐵連通、地市快速通達、縣域基本覆蓋。根據《截至2023年底中國鐵路隧道情況統計及2023年新開通項目重點隧道概況》統計數據,在建鐵路隧道2,668座,總長約7,110公里。規劃鐵路隧道5,460座,總長約13,313公里。
根據《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規劃,國家公路網規劃總規模達40.1萬公里,其中普通國道網26.5萬公里,高速公路網11.8萬公里,計劃于2030年建成,隧道開鑿需求廣闊。除鐵路和公路帶來的市場空間外,水利水電、市政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修建的隧道(隧洞)及地下工程(如城際鐵路隧道等)在一定程度上為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6、隧道建設行業發展趨勢
中國是世界隧道和地下工程最多,發展最快,水文地質及結構形式最復雜的國家。我國隧道建設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下:
(1)智能化和信息化
隨著隧道建設的難度越來越大,長大隧道和復雜地質條件下的隧道建設越來越多的出現,而且隧道主體工程100年的耐久性,因此裝備的自動化、智能化的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隧道建設行業的信息化水平持續提升,隧道傳統的工程技術,自動化、計算機與軟件等技術在行業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采用先進的檢測、監測技術和智能施工技術,并通過大數據及專家智能技術,能更有效的提升隧道建設質量,保證施工安全,提升施工效率,并對運營后的隧道予以監測和維護。
(2)綜合系統解決能力
隧道建設的質量和安全是由用工、材料、設備、工藝、地質條件、施工環境等綜合因素決定的,因此如何在此條件下,研發相應的系統解決技術,將是未來隧道工程項目建設的重要競爭力。
(3)綠色環?;?/span>
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隧道工程施工過程中將更加注重減少噪音、塵土和廢水等污染物的排放,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綠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將成為隧道建設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7、隧道建設行業競爭程度
隧道建設市場的參與主體主要包括國企及子公司、地方工程建筑公司等。這些企業憑借自身的技術實力、資金優勢和市場份額,在隧道工程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隧道高性能注漿材料行業的上游行業市場的原材料的可靠性和價格直接影響公司產品的質量和成本,我國水泥、砂石、添加劑等行業市場供應商較多,競爭激烈,議價能力較弱。隧道工程建設裝備主要由龍頭企業占據主要市場,具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國內企業不斷實現技術改進和自主創新,各種產品質量技術不斷提高,競爭程度不斷加劇,對行業發展有著促進作用。
《2025-2031年中國隧道建設行業細分市場投資新機遇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涵蓋行業全球及中國發展概況、供需數據、市場規模,產業政策/規劃、相關技術/專利、競爭格局、上游原料情況、下游主要應用市場需求規模及前景、區域結構、市場集中度、重點企業/玩家,企業占有率、行業特征、驅動因素、市場前景預測,投資策略、主要壁壘構成、相關風險等內容。同時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還提供市場專項調研項目、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專精特新小巨人認證、市場占有率報告、十五五規劃、項目后評價報告、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認證、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PHPOLICY:G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