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農藥生產國,成為重要的農藥原藥生產基地
1、農藥概況和分類
農藥主要是指用來防治、消滅或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調節植物、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或來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質的一種物質或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根據不同角度和標準,農藥具體分類主要如下:
農藥具體分類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全球農藥市場概況
(1)全球農藥市場總體穩步增長
隨著農業現代化和農業機械化的持續推進,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全球農藥行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進入21世紀后世界農藥銷售額總體仍呈現增長趨勢。2022年全球農藥銷售額為781.93億美元,2010年至2022年全球農藥銷售額的復合增長率為4.30%。
2018至2024年全球農藥銷售額情況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全球農藥生產、研發高度集中
農藥行業競爭激烈,企業通過加強研發和規模效應降低成本、擴大市場份額。由于新產品開發難度大、風險高且周期長,行業內兼并重組頻繁,逐漸趨向集中化和壟斷化。經過多年競爭,全球農藥市場由中國化工-先正達、拜耳-孟山都、科迪華和巴斯夫等巨頭主導,形成寡頭壟斷局面,占據全球大部分市場份額。
(3)農藥原藥產能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轉移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全球農藥市場逐漸融合,跨國公司主導科研技術和市場開發。農藥生產逐步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轉移,許多跨國公司因成本考慮,將產能轉移至這些國家,并與具有工藝、技術、環保和成本優勢的當地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進行原藥采購。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農藥生產國,成為重要的農藥原藥生產基地。
(4)環保、高效、低毒農藥市場潛力巨大
隨著農藥行業的發展進入成熟階段,食品安全、生態環境保護、產能過剩等方面的突出問題給農藥的使用帶來了巨大壓力,人們的環保意識增強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也對農藥的生物合理性和環境相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高毒、高殘留農藥品種將逐漸被市場所淘汰,環保、高效、低毒農藥將是未來農藥發展的主要趨勢。
(5)糧食安全重要性推升農藥行業景氣度
自2020年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以來,糧食供應體系受到多重影響。糧食生產廠商減產、停產導致供應量下降,而勞動力流動受限增加了糧食運輸時間。同時,俄烏沖突使全球小麥、玉米等農產品生產出現不確定性,促使各國更加重視糧食安全保障,并推動了全球農藥需求的增長。
3、我國農藥行業市場概況
(1)我國是農藥原藥最大出口國,已建立完整的農藥工業體系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政府加大對農藥行業的投入,推動了農藥產業的持續發展。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建立了完善的農藥創制體系,提升了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形成了涵蓋原藥生產、制劑加工、科研開發及中間體配套的完整產業鏈。憑借成本優勢、完善的化工配套和技術力量,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農藥生產國,農藥產量和出口量占據世界市場主導地位,全球約70%的農藥原藥在中國生產。
(2)近年我國推進綠色防控和科學用藥,農藥使用量有所下降
農藥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防病治蟲和穩產高產至關重要。隨著經濟發展和環保、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農藥管理政策趨嚴,傳統的高毒、低效農藥將被淘汰。未來,環保高效、安全的農藥新產品將推動我國農藥結構優化,制劑向水基化、無塵化、控釋等方向發展,提升農藥利用率,實現減量增效。
(3)近年來我國原藥生產企業結構調整,原藥產量有所波動
在嚴格的安全環保標準和政策要求下,我國農藥原藥企業結構發生了顯著調整。主要表現為:一是安全環保要求導致企業停產限產增多;二是農藥生產許可證管理加強,實行一企一證,有效控制了小、散、亂企業;三是農業農村部推動企業進入化工園區或工業園區,嚴格準入條件,限制新增企業數量。從長期來看,這些措施有助于農藥行業的規范與可持續發展。
(4)我國為農藥出口大國,為全球重要的農藥原藥生產基地
近年來,我國農藥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競爭力持續增強,行業效益穩步提升。2022年,我國農藥進出口量分別為12萬噸和240萬噸,出口占比高達95%,居全球首位。我國農藥出口主要以仿制原藥為主,已成為全球重要的農藥原藥生產基地。部分優質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成為跨國農藥企業的原藥供應商。同時,我國也在向終端產品制造商轉型,農藥制劑產品主要銷往亞洲和南美洲等地區。
4、我國農藥行業發展趨勢
我國農藥行業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5、行業技術水平、技術特點
從化學農藥產業鏈來看,農藥行業技術主要包括農藥原藥合成技術和制劑加工技術。其中,原藥是在中間體基礎上通過化學合成技術和工藝生產而成,制劑則是通過在原藥中添加分散劑和助溶劑等原輔料加工生產而成,可以直接應用到農業生產上。
原藥是經過系列工藝化學合成的農藥有效成分,原藥的核心技術為化合物合成技術。原藥研發生產對生產技術、工藝路線、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的要求較高,固定資產設備投資規模較大。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原藥合成技術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及再創新方式不斷提高,生產工藝水平持續改進,部分企業生產設備大型化、專業化、自動化程度顯著提高。
6、行業周期性、區域性和季節性
(1)周期性
農藥是農業生產的必需品,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小。未來全球人口不斷增加、消費升級與可耕地面積有限的矛盾日益激化,農藥使用將成為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解決糧食緊缺問題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長期來看農藥行業將處于穩定的上升通道。
(2)區域性
不同自然環境、氣候條件、耕種習慣決定了不同區域農作物種植結構的差異,同時也決定了農作物病、蟲、草害的不同危害程度,從而產生對農藥不同品種的需求,使農藥的生產和消費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傮w來看,我國南方農藥市場以殺蟲劑、殺菌劑為主,而北方農藥市場則以除草劑為主。
(3)季節性
農藥行業因產品類型、業務范圍的不同,呈現不同的季節性特性。從我國情況看,受農業種植、作物生長的季節性影響,每年3至9月是農作物生長的有利時期,該段時間農藥制劑需求量大,是農藥制劑企業生產和銷售的旺季。農藥原藥生產企業下游客戶主要為國內外制劑廠商,一般根據銷售計劃安排生產,具有儲備性、連續性。受農藥制劑下游市場需求季節性影響,農藥原藥生產和銷售上也呈現出一定季節性。
7、進入行業壁壘
行業壁壘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8、行業競爭格局
目前,全球農藥行業國際分工已經形成,國際農藥巨頭企業擁有技術、品牌、渠道等優勢,專注于具有活性成分的新型農藥產品研發、制劑生產以及品牌和銷售渠道建設,占據全球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我國基于農藥下游市場需求及自身工業技術發展水平,國內農藥企業通過與國外知名農藥企業開展業務合作并引進技術,使得一批具備資源、技術及成本優勢的企業迅速成長,尤其是具備一定化工生產條件并擁有中間體生產能力的原藥企業,成長更為迅猛。經多年發展,我國農藥市場的自給率日益提高并成為跨國農藥企業的原藥供應商,中國日漸成為后專利時期農藥原藥產品的主要生產基地。
近年來,雖然國內規模以上農藥企業數量有減少趨勢,但企業實力有所增強,行業集中度明顯提升。2010年我國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農藥生產企業僅有10家,2022年農藥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農藥企業集團已達68家,行業集中度提升。
行業主要企業情況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025-2031年農藥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涵蓋行業全球及中國發展概況、供需數據、市場規模,產業政策/規劃、相關技術/專利、競爭格局、上游原料情況、下游主要應用市場需求規模及前景、區域結構、市場集中度、重點企業/玩家,企業占有率、行業特征、驅動因素、市場前景預測,投資策略、主要壁壘構成、相關風險等內容。同時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還提供市場專項調研項目、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專精特新小巨人認證、市場占有率報告、十五五規劃、項目后評價報告、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認證、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PHPOLICY: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