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9218002
139-1170-2652
公司客服:010-89218002
杜經理:13911702652(微信同號)
張老師:18610339331
磁性元件行業正朝著高功率、高頻、自動化的技術演進
1、磁性元件行業發展概況
(1)磁性元件作為關鍵零部件,成為新能源產業鏈升級的重要環節
磁性元件作為基礎元器件之一,被廣泛應用于傳統家電、照明、消費電子等領域,不過該類消費級的磁性元件功率等級要求相對較低,規格和性能需求差異化不大。相較而言,工業級、車規級應用領域對于磁性元件的適用環境、振動沖擊、使用壽命、可靠性以及容錯率等方面性能要求較高,技術難度高。各級別元器件要求對比如下:
各級別元器件產品要求對比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電氣化推進和能源轉型升級,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新興產業,對電力消費的強度越來越大,應用場景越來越多,并衍生出了更多基于電能磁能轉換原理的核心技術應用。同時光伏儲能等新興電力產業也在不斷提升電壓和功率等級以滿足社會用電需求和能源轉型戰略。
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光伏儲能等新興產業,磁性元件從通用件成為安全件以及控制器件,對于轉換效率、安全可靠性以及控制精度要求越來越高,已經成為產業鏈技術升級的關鍵一環,起到了關鍵性、基礎性的作用。
磁性元件成為新能源產業鏈升級的重要環節
1)功能重要性提升
新能源領域磁性元件較傳統領域,于應用技術與安全性方面作用更關鍵。新能源產業用電發電需電能轉換,催生出眾多新型電源與功率器件,其承擔能量轉換并成核心。新能源汽車相較傳統車新增部件以應充電用電,快充需求又促生高壓充電樁等;光伏儲能因組件輸出特性需逆變器處理。新能源汽車車載電源等分別是對應系統核心,磁性元件作為其關鍵零部件從功能件轉為安全件,可靠性要求大增,故其在新能源時代應用更廣且重要性顯著提升。
磁性元件在新能源領域的重要性
2)產品更新迭代快
新能源領域磁性元件較傳統低功率等級產品,應用環境復雜、技術要求高且更新迭代快。因新能源功率漸高致磁性元件體積趨大,這會增成本與損耗,故產品小型化成技術發展關鍵,廠商需依下游電路、尺寸與性能等從多方面快速開發。同時,新能源行業爆發使應用范圍擴、技術產品更新加速,磁性元件需持續迭代開發以適配下游。
3)價值量提升
相較于傳統應用領域,新能源領域拓寬磁性元件應用且向安全控制件轉變,材料與技術要求更高,致產品附加值提升。新能源汽車電動化使磁性元件單車價值量顯著提升,傳統汽車多用于娛樂功能,新能源汽車新增電能轉換核心部件,對磁性元件用量與性能要求更高,800V電壓平臺普及后需求及性能要求將更上一層樓,東吳證券數據顯示傳統燃油車、400V與800V新能源汽車磁性元件單車價值量分別約150元、1500元、3000元;充電樁采用模塊式組合功率,為滿足高電壓平臺快充需并聯更多充電模塊,30kW充電模塊約需20個磁性元件價值量600元,800V平臺480kW快充樁磁性元件價值量約9600元;光伏儲能方面,磁性元件應用于光伏逆變器和儲能逆變器。
4)成為產業鏈升級的重要環節
新能源行業發展使發電、供電等效率要求提高,光伏發電、汽車充電等場景功率漸高,磁性元件功率密度提升成趨勢,其散熱問題關乎安全與可靠性,是產業鏈升級重要環節。
磁性元件是功率變換電路中能量損耗較大元器件,占功率變換器總損耗20%-30%,且降耗難度大,在功率變換器功率提升趨勢下,降低其能量損耗成下游整機降耗的技術瓶頸之一。
同時,隨著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器件如碳化硅、氮化鎵應用,開關頻率提升,推動功率變換器向小型化、高功率發展,也給磁性元件提高功率密度、降低能量損耗帶來新的技術挑戰。
(2)磁性元件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磁性元件總體市場規模保持持續增長,2023年全球及我國磁性元件行業市場規模分別達到217.7億美元和68.9億美元。近年來新能源市場的爆發帶動了磁性元件市場規模的增長。
2019-2023年全球及我國磁性元件市場規模(單位:億美元)
從磁性元件下游應用領域來看,2020年全球電子變壓器下游仍主要由照明、家用電器、通訊設備構成;2020年全球電感器下游主要由移動通訊、工業級基礎設施、電腦構成。綜上來看,新能源磁性元件市場占總體應用領域市場規模比例仍然較低,未來潛在市場空間較大。
2、磁性元件行業技術水平及特點
(1)高功率密度
磁性元件在功率變換器中損耗占比20%-30%,重量占30%-40%,體積占20%-30%,是影響其體積重量的主因。新能源功率變換器發展趨勢促使磁性元件向低損耗、小型化、高功率密度邁進。實現高功率密度可經由降低變壓器熱損耗,借磁芯與繞組優化達成;或運用磁集成與磁組合技術,削減磁性元件重量體積并降磁芯與繞組損耗來提升。
1)磁芯與繞組優化
磁性元件磁芯材料多樣,其損耗含磁滯、渦流與剩余損耗,可定制適配特殊磁芯材料降損。磁芯結構豐富,企業借研發設計等可實現多項目標,如提空間使用率、EMI屏蔽等。電感器多單繞組,有單層與蜂房式線圈之分;變壓器常雙繞組,線圈類型多樣。優秀繞組設計可減銅損,如高頻下交叉布置繞組等??傊?,磁芯與繞組優化能降磁損銅損,提升磁性元件功率密度。
2)磁集成與磁組合
除磁芯與繞組優化,磁集成與磁組合可實現高功率密度與小型化。磁集成是將多分立器件繞于一副磁芯,經磁通量耦合等及參數設計,能降元器件數、磁芯體積重量與損耗等,還可減少端子及電流量諧波失真等,其設計復雜且多解,從磁通作用關系有四種集成方式。磁組合是將磁性元件合理布于底板且互不干擾,需考慮多方面因素,可減空間、便拆裝并控溫升散熱。未來隨相關技術發展,磁集成與磁組合技術有望更廣泛應用。
(2)高頻化
高頻化指功率變換器開關頻率的高頻化,在相同磁通密度下,開關頻率提升一倍,磁性元件的磁芯橫截面積可減少一半左右,能夠有效減小磁性元件的體積。但應用于高頻的磁性元件易出現趨膚效應與鄰近效應,繞組損耗較大,對磁性元件的損耗優化與散熱設計提出了較高要求。同時隨著磁性元件的高頻化發展,磁性元件從立體結構向平面結構、片式結構、薄膜結構發展,產品體積與重量有望持續下降。
(3)自動化
磁性元件規格型號繁雜,設計、尺寸與工藝各異,生產難全標化自動化,工業級與車規級尤甚,需二次開發設備,無通用設備可選。我國企業雖多自動化嘗試,但行業整體轉型遲緩,手工與半自動化仍為主流。企業常因缺設備使用等經驗,致設備閑置或不匹配、故障多。未來下游要求與人工成本將促行業自動化轉型,對企業設備開發相關技術要求更高。
3、磁性元件發展過程和競爭現狀
磁性元件涵蓋變壓器、電感器等,屬基礎電子元器件。歐美、日及中國臺灣地區發展早,有諸多知名廠商,主導我國早期磁性元件產業發展,后隨電子信息制造業向大陸轉移,國內廠商崛起。
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引進消費電器激發磁性元器件需求,90年代產業向東南沿海轉移,一批內地企業成立,借OEM模式進入該產業,如1988年成立的海光電子等。
21世紀初,部分國內廠商提升規模與研發實力后,從OEM向ODM轉型,產品獲認證、建品牌影響力,像可立克、京泉華、順絡電子等都有各自發展歷程與成果。
2001年我國加入WTO,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加速向我國轉移,移動通訊行業發展帶動珠三角地區相關磁性元器件企業興起,如2008年成立的銘普光磁、2003年成立的美信科技,它們各有主營領域及主要客戶,且都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4、磁性元件行業內主要企業
磁性元件行業長期以來形成了以日本企業為主導的全球市場格局,其中勝美達、村田、TDK等企業占據了較高的市場份額。
國內磁性元件行業持續繁榮,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包括可立克、順絡電子、銘普光磁、京泉華、伊戈爾等,并先后在新能源領域有所布局。
行業內主要企業
《2025-2031年磁性元件行業細分市場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涵蓋行業全球及中國發展概況、供需數據、市場規模,產業政策/規劃、相關技術、競爭格局、上游原料情況、下游主要應用市場需求規模及前景、區域結構、市場集中度、重點企業/玩家,企業占有率、行業特征、驅動因素、市場前景預測,投資策略、主要壁壘構成、相關風險等內容。同時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還提供市場專項調研項目、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專精特新小巨人認證、市場占有率報告、十五五規劃、項目后評價報告、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認證、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PHPOLICY:GYF)
目錄
第一章 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第一節 全球宏觀經濟分析
一、2024年全球宏觀經濟運行概況
二、2025年全球宏觀經濟趨勢預測
第二節 中國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一、2020-2024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概況
二、2025年中國宏觀經濟趨勢預測
第三節 磁性元件行業社會環境分析
第四節 磁性元件行業政治法律環境分析
一、行業管理體制分析
二、行業相關發展規劃
三、主要產業政策解讀
第五節 磁性元件行業技術環境分析
一、技術發展水平分析
二、技術革新趨勢分析
第二章 國際磁性元件行業發展分析
第一節 國際磁性元件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國際磁性元件行業發展概況
二、主要國家磁性元件行業的經濟效益分析
三、2025-2031年國際磁性元件行業的發展趨勢分析
第二節 主要國家及地區磁性元件行業發展狀況及經驗借鑒
一、美國磁性元件行業發展分析
1、2020-2024年行業規模情況
2、2025-2031年行業前景展望
二、歐洲磁性元件行業發展分析
三、日韓磁性元件行業發展分析
四、2020-2024年其他國家及地區磁性元件行業發展分析
五、國外磁性元件行業發展經驗總結
第三章 2020-2024年中國磁性元件市場供需分析
第一節 2020-2024年磁性元件產能分析
一、2020-2024年中國磁性元件產能及增長率
二、2025-2031年中國磁性元件產能預測
三、2020-2024年中國磁性元件產能利用率分析
第二節 2020-2024年磁性元件產量分析
一、2020-2024年中國磁性元件產量及增長率
二、2025-2031年中國磁性元件產量預測
第三節 2020-2024年磁性元件市場需求分析
一、2020-2024年中國磁性元件市場需求量及增長率
二、2025-2031年中國磁性元件市場需求量預測
第四節 2020-2024年中國磁性元件市場規模分析
第四章 中國磁性元件產業鏈結構分析
第一節 中國磁性元件產業鏈結構
一、產業鏈概況
二、特征
第二節 中國磁性元件產業鏈演進趨勢
一、產業鏈生命周期分析
二、產業鏈價值流動分析
三、演進路徑與趨勢
第三節 中國磁性元件產業鏈競爭分析
第五章 2020-2024年磁性元件行業產業鏈分析
第一節 2020-2024年磁性元件行業上游運行分析
一、行業上游介紹
二、行業上游發展狀況分析
三、行業上游對磁性元件行業影響力分析
第二節 2020-2024年磁性元件行業下游運行分析
一、行業下游介紹
二、行業下游需求占比
三、行業下游發展狀況分析
1、A用磁性元件市場分析
(1)行業發展現狀
(2)需求規模
(3)需求前景預測
2、B領域用磁性元件市場分析
3、C領域用磁性元件市場分析
4、D用磁性元件市場分析
5、其他領域用磁性元件市場分析
第六章 中國磁性元件行業區域市場分析
第一節 華北地區磁性元件行業分析
一、2020-2024年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二、2020-2024年市場規模情況分析
三、2020-2024年市場需求情況分析
四、2025-2031年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第二節 東北地區磁性元件行業分析
第三節 華東地區磁性元件行業分析
第四節 華南地區磁性元件行業分析
第五節 華中地區磁性元件行業分析
第六節 西南地區磁性元件行業分析
第七節 西北地區磁性元件行業分析
第七章 中國磁性元件行業市場經營情況分析
第一節 2020-2024年行業產值規模分析
第二節 2020-2024年行業基本特點分析
第三節 2020-2024年行業銷售收入分析(包含銷售模式及銷售渠道)
第四節 2020-2024年行業區域結構分析
第八章中國磁性元件產品價格分析
第一節 2020-2024年中國磁性元件歷年價格
第二節 中國磁性元件當前市場價格
一、產品當前價格分析
二、產品未來價格預測
第三節 中國磁性元件價格影響因素分析
第四節 2025-2031年磁性元件行業未來價格走勢預測
第九章 磁性元件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第一節 磁性元件行業集中度分析
一、市場集中度分析
二、區域集中度分析
第二節 磁性元件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一、行業競爭分析
二、與國際產品競爭分析
三、行業競爭格局展望
第三節 中國磁性元件行業競爭格局綜述
一、磁性元件行業競爭概況
二、重點企業市場份額占比分析
三、磁性元件行業主要企業競爭力分析
1、重點企業資產總計對比分析
2、重點企業從業人員對比分析
3、重點企業營業收入對比分析
4、重點企業利潤總額對比分析
5、重點企業負債總額對比分析
第十章 普華.有策對行業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
第一節 A公司
一、企業基本情況
二、企業主要業務概況及磁性元件產品介紹
三、企業核心競爭力分析
四、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第二節 B公司
第三節 C公司
第四節 D公司
第五節 E公司
第十一章 磁性元件行業投資價值評估
第一節 2020-2024年磁性元件行業產銷分析
第二節 2020-2024年磁性元件行業成長性分析
第三節 2020-2024年磁性元件行業盈利能力分析
一、主營業務利潤率分析
二、總資產收益率分析
第四節 2020-2024年磁性元件行業償債能力分析
一、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二、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第十二章PHPOLICY對2025-2031年中國磁性元件行業發展預測分析
第一節 2025-2031年中國磁性元件發展環境預測
第二節 2025-2031年我國磁性元件行業產值預測
第三節 2025-2031年我國磁性元件行業銷售收入預測
第四節 2025-2031年我國磁性元件行業總資產預測
第五節2025-2031年我國磁性元件行業市場規模預測
第六節 2025-2031年中國磁性元件市場形勢分析
一、2025-2031年中國磁性元件生產形勢分析預測
二、影響行業發展因素分析
1、有利因素
2、不利因素
第七節 2025-2031年中國磁性元件市場趨勢分析
第十三章 2025-2031年磁性元件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
第一節磁性元件行業投資機會
一、產業鏈投資機會
二、細分領域投資機會
三、重點區域投資機會
第二節磁性元件行業主要壁壘構成
一、技術壁壘
二、資金壁壘
三、人才壁壘
四、其他壁壘
第三節磁性元件行業投資風險分析
一、政策風險分析
二、技術風險分析
三、供求風險分析
四、宏觀經濟波動風險分析
五、關聯產業風險分析
六、產品結構風險分析
第十四章 普華有策對磁性元件行業研究結論及投資建議
拔打普華有策全國統一客戶服務熱線:01089218002,24小時值班熱線杜經理:13911702652(微信同號),張老師:18610339331
點擊“在線訂購”進行報告訂購,我們的客服人員將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
發送郵件到puhua_policy@126.com;或13911702652@139.com,我們的客服人員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
您可直接下載“訂購協議”,或電話、微信致電我公司工作人員,由我公司工作人員以郵件或微信給您“訂購協議”;掃描件或快遞原件蓋章版
戶名: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開戶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復興路支行 賬號:1121 0301 0400 11817
任何客戶訂購普華有策產品,公司都將出具全額的正規增值稅發票。發票我們將以快遞形式及時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