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熱材料市場發展概況(附報告目錄)
1、絕熱材料行業概況
絕熱材料是指用于熱工設備或者建筑圍護,阻抗熱流傳遞的材料或者材料復合體。絕熱材料一方面要滿足建筑空間或熱工設備對熱環境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節約了能源。絕熱材料廣泛應用于建筑、家電、機械、軍工、交通運輸、倉儲等各行各業,用于各種建筑物、電器、冷庫、車船等的保溫保冷。絕熱材料按絕熱性能可分為常規絕熱材料和新型絕熱材料兩大類。常規絕熱材料可分為無機絕熱材料、有機絕熱材料和金屬絕熱材料三大類。無機材料主要包括巖棉、礦棉及其制品、玻璃棉及制品、硅酸鋁纖維及制品等,有機絕熱材料主要包括聚氨酯(PU)、擠塑聚苯乙烯(XPS)、可發性聚苯乙烯(EPS)、酚醛樹脂泡沫等泡沫塑料;金屬絕熱材料主要有鋁箔和錫箔。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0-2026年中國絕熱材料行業細分市場調研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新型絕熱材料通常為復合材料,主要包括真空絕熱板、納米孔絕熱材料、輻射絕熱材料等,其絕熱性能比常規絕熱材料優越很多,通常應用在一些高端節能產品或對溫度控制要求較為嚴格的領域。納米孔絕熱材料等復合材料由于使用成本目前還比較高,因此尚處于導入期階段。
(1)納米孔絕熱材料和輻射絕熱材料在國內外的研發與生產情況
自1931年美國人S.S.Kistler在《Nature》雜志上首次發表有關硅基氣凝膠研究成果以來,相關研究取得快速發展,僅1990年以來,美國《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關于硅基氣凝膠的文獻就多達800多篇,被認為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十大熱門技術之一。2001年,與美國宇航局(NASA)具有密切關系的Aspen公司的成立,是真正商業意義上的氣凝膠產業化的開始。2013年,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發布了《柔性氣凝膠絕熱材料規范》(ASTMC1728-17)標準,經過十余年發展,目前,國外主要納米孔絕熱材料生產商有英國Nanoco、美國Aspen、美國Nanopore等公司。
我國對硅基氣凝膠的研究始于20世紀末,1995年,同濟大學波爾固體物理研究所率先建立了我國首套氣凝膠裝備及性能表征設備;隨后,國防科大、哈工大、浙大、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和納諾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始研究開發國產硅基氣凝膠產品。經過20余年的發展,我國氣凝膠的品種逐漸豐富,同時硅基氣凝膠材料的制備與應用技術等方面亦取得進步,我國也于2017年10月發布了《納米孔氣凝膠復合絕熱制品》(GB/T34336-2017)國家標準,國內有廣東埃力生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納諾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紹興圣諾節能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成為重要的研發和生產企業。
(2)真空絕熱材料與納米孔絕熱材料、輻射絕熱材料的性能對比情況
真空絕熱板與納米孔絕熱材料、輻射絕熱材料等新型絕熱材料的性能對比、優劣勢對比等情況如下:
真空絕熱材料與納米孔絕熱材料、輻射絕熱材料的性能對比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研究中心
納米孔絕熱材料是采用納米氣凝膠材料制作的一種絕熱產品,氣凝膠是指通過溶膠凝膠法用一定的干燥方式使氣體取代凝膠中的液相而形成單一種納米級多孔固態材料,因其具有超輕、超低導熱率和可設計性強等優異性能在隔熱保溫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氣凝膠因成分不同,主要分為二氧化硅氣凝膠、氧化鋁氣凝膠、氧化鋯氣凝膠和碳氣凝膠等。當前,二氧化硅氣凝膠最為成熟,國內外氣凝膠的產業化發展大多圍繞二氧化硅氣凝膠絕熱應用展開。二氧化硅氣凝膠通過復合改性能夠提高其力學、絕熱和耐溫性能,還能實現功能化并降低成本,目前全球商業化最成功的氣凝膠產品即為二氧化硅凝膠與玻璃纖維復合而成的氣凝膠氈,因其耐高溫、絕熱性能穩定等特點主要應用在航空航天、軍事裝備、高溫管道窯爐、城市熱力管網等領域。但是,二氧化硅氣凝膠強度低、韌性差、易碎和易吸濕等性能缺陷制約了其在冰箱冷庫和節能建筑等潛在領域的應用。納米孔絕熱材料的產業化研究和應用均處于較初期階段,其完成導入期階段到實現大規模運用需要較長的過程,難以進行預計。輻射絕熱材料主要是指通過在基材上(比如玻璃)鍍上單層或多層金屬(銀、銅或錫等金屬)或其他化合物組成的膜系產品,其鍍膜層具有對可見光高透過及對紅外線高反射的特征,作為目前生產和應用最多的是鍍膜低輻射玻璃(Low-E玻璃),相比普通中空玻璃,具有良好的隔熱效果和透光性,主要在節能建筑、交通工具等領域作為代替普通中空玻璃使用。資料來源:普華有策研究中心
2、絕熱材料市場發展概況
我國絕熱材料產業已初具規模,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節約能源、改善環境做出了巨大貢獻。近年來,在房地產業、石油、化工、裝飾裝修及環保等產業的發展帶動下,絕熱材料產業得到了持續發展。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絕熱材料產量已達802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