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導航定位行業挑戰及前景分析(附報告目錄)
1、行業背景及發展狀況
按照應用服務群體,衛星導航定位市場可分為兩大類:一是面向專業用戶的專業應用市場,例如測繪、航海、航空、國防、時間同步以及機械控制等;二是面向大眾用戶的應用市場,例如手機導航、車載導航及車輛監控系統等。導航產業是新技術應用密集,技術發展速度最快的高科技產業之一,新增用戶連年增長;且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國現已投入使用的衛星導航產品和服務系統也面臨著換代的需求,市場潛力巨大。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0-2026年衛星導航定位行業發展前景與趨勢展望研究報告》
2、行業發展影響
(1)技術發展相對滯后
目前我國部分企業已研發出應用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核心芯片,但各企業生產的芯片大小、形狀沒有實現統一,存在芯片適配性差、生產成本高的情況。芯片發展亟待解決多手段結合無縫導航、增強信號抗干擾性能、實現濾波器小型化等技術問題。
同時北斗系統用戶終端設備研制開發嚴重滯后于系統建設。主要是因為用戶終端設備研制起步較晚,沒有做到與系統建設同步研發。其次是因為用戶終端研制難度大,研發成本高,尚未形成規?;б?,研發生產上投入分散,低水平重復,民用終端設備難以提高性能價格比。大部分核心部件例如專用芯片、中高檔基板和接收機基本上依賴進口,產品的價格、產品質量及生產能力尚不具備國際競爭能力。
(2)行業標準尚不健全
我國暫行的衛星導航標準主要分布在應用較廣的交通運輸、民航及空管、鐵路運輸、測繪勘探領域、防震減災領域及相關的監控管理領域、精密授時及高精度時間應用。但涉及應用有關標準的研究制定工作,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組織管理,更談不上設立專業的標準化研究機構與國際接軌。目前全國小型衛星導航定位信息服務商不下千家,龍蛇混雜,各種型號的模塊和導航服務體系都不盡相同,很難進行統一的系統建設,各自行業之間難以進行交流與合作。雖然目前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出臺了一些衛星導航終端技術相關標準,但標準制定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
(3)地圖更新滯后
地圖是導航系統中最為重要的部件,而我國地圖的精確度不高,升級也較為緩慢,因此導致導航器在使用中會出現導航失誤的現象,這使得導航產業在國內推進較為緩慢。目前國內地理信息系統不是很健全,一方面由于城鄉建設日新月異,包括國家的一些編碼體系也處在變革的過程中,如公路、街道、社區、樓宇的門牌號等編碼和名稱經常會變化,沒有一個詳細、準確的系統可用。另一方面,地圖的編制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國內電子地圖本來就少,其制作和更新的花費就更大,這就需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來支持,一般民營企業難以承受。
3、行業發展前景
2016年6月16日發表的《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白皮書,指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斗系統)是中國著眼于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20世紀后期,中國開始探索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發展戰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計劃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蓖瑫r明確了“中國高度重視北斗系統建設,將北斗系統列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撐國家創新發展戰略?!逼渲校爸袊e極培育北斗系統的應用開發,打造由基礎產品、應用終端、應用系統和運營服務構成的北斗產業鏈,持續加強北斗產業保障、推進和創新體系,不斷改善產業環境,擴大應用規模,實現融合發展,提升衛星導航產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span>
2015年10月《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指出:到2020年,建成由35顆衛星組成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形成優于10米定位精度、20納秒授時精度的全球服務能力。按照《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規劃:“到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創新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產業應用規模和國際化水平大幅提升,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及其兼容產品在國民經濟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大眾消費市場逐步推廣普及,對國內衛星導航應用市場的貢獻率達到60%,重要應用領域達到80%以上,在全球市場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實施軍民融合發展工程,在海洋、太空、網絡空間等領域推出一批重大項目和舉措,打造一批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以衛星通信、衛星遙感、衛星導航為代表的信息服務已廣泛應用于國家安全、經濟建設和大眾民生的諸多領域,十三五期間海事、海洋和漁業等領域都有明確的建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