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發電機組的發展趨勢:智能化、綠色化與高端化
1、柴油發電機組行業概況
柴油發電機組是將柴油發動機與發電機組合的發電設備。其工作原理是柴油發動機燃燒柴油,使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壓燃或火花塞點燃推動活塞、曲軸旋轉),發電機與發動機曲軸相連,利用旋轉機械能經電磁感應產生電能。主要構成包括柴油發動機(含機體、曲軸連桿、配氣、燃油供給、冷卻、潤滑、啟動系統等)、發電機(定子、轉子,不同類型磁場產生方式有別)、控制系統(控制啟停、調節參數、故障監測保護,可手動或自動并實現遠程監控自動化)、冷卻和排氣系統(冷卻系統帶走熱量,風冷或水冷,排氣系統排出廢氣減少污染和損害)。它機動性和獨立性高,可作無電網偏遠地區主電源(如礦山、工地等),也可作應急備用電源(醫院、通信基站等),功率范圍廣,能滿足不同用戶電力需求。
柴油發電機組海外市場主要分傳統市場與新興市場。傳統市場主要包括歐洲國家與北美區域。歐美是國際柴油發電機最大市場,主要推動力來自電信領域與IT科技、部分歐盟補助資金。新興市場包括非洲地區與中東國家、東南亞與大洋洲、南北極地區等。非洲與中東區域柴油發電機需求主要來自石油勘探、設施建設以及電力設施產生的需求,這些地區對柴油發電機組需求較大,尤其是石油生產地區。亞太地區的市場需求則由工業化與城市化所帶動。
2019-2023年全球柴油發電機組市場收入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023年中國柴油發電機組市場規模達到450.49億元。預計未來會以較為穩定的增長率持續發展。在出口方面,2017-2020年,我國發電機組出口額變化呈波動上行態勢,2021年出口額快速增至43.6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2.9億美元。2022年-2023年出口額增速有所放緩。從近五年機組出口數量看,2021年我國共出口發電機組980.9萬臺,增幅也達到五年來新高;2022年,受國際局勢動蕩、全球能源危機及運輸交付成本增高等影響,發電機組出口量同比下降9.35%。
2019-2023年發電機組出口額及增幅變化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在我國,由于柴油發電機組作為可移動電源,使得其在很多領域內難以被替代,目前在醫院、銀行、機場、戶外作業場所等方面的需求量仍然很大,仍將柴油發電機組作為應急必備。同時,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供電保障要求也越來越高,伴隨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力投入、移動通信和數據中心需求的增長、國家工業化及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互聯網數據中心的快速建設、石油及天然氣勘探活動的增加,對高技術含量、高可靠性的備用電源產品的需求將會有較大的增長,將推動國內市場對柴油發電機組的需求。
與其他電源設備相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柴油發電機組仍將是備用電源、移動電源、自備電源以及替代電源最主要的選擇,具有難以替代的地位。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斷發展,對電力供應的需求不斷增加,對供電保障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因而對柴油發電機組的需求總體上將持續增加。
2、柴油發電機組行業發展歷程
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柴油發電機組在中國還是一種非普及性產品,只有極少數行業和特殊地區才會配備,產銷量很低。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加速,電力緊張成“瓶頸”,用電單位尋求替代電源,催生柴油發電機組產業首次興起,但因國產機組質量低、功率范圍窄(多在300KVA以下),興起時間短,市場被進口機組占領。
90年代初,鑒于電力短缺和資金技術匱乏,我國在柴油發電機(組)行業引進外資,該行業是較早引進外資行業之一。90年代中期起,國際知名品牌企業在大陸設獨資公司或與國內企業合資建廠,外資全面進入我國市場。
2000年以來,我國柴油發電機組市場快速增長,外資品牌加大在華投資,轉移研發中心,轉型生產基地,鞏固和搶占市場份額,我國已成全球行業競爭重要戰場。
外資品牌進入初期憑技術、品牌優勢和稅收優惠壟斷我國市場,一定程度抑制民族品牌發展。90年代末,大量國內企業介入制造工業,從為外資企業提供零部件開始,學習消化技術、積累資本、改進管理,逐步轉型為整機制造企業并建立自主品牌。
我國柴油發電機組行業民族品牌發展歷程圖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由于外資品牌帶來的國際化技術標準、管理模式、經營理念,國內柴油發電機組企業實現了高起點的發展。特別是我國技術標準和安全規范直接與國際接軌,消除了國產整機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技術障礙。國產柴油發電機組在技術、質量、管理、服務上快速步入了國際化行列。
國內企業憑借其經營機制靈活、產品性價比高等優勢,逐步從創立時期的市場占有率為零發展到目前占據國內60%的市場份額,打破了外資品牌的壟斷地位,并形成了在市場中領先的品牌企業,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了從研發、設計、制造到維護的完整業務鏈條,成為可以與外資品牌在同一市場進行競爭的民族品牌。
3、柴油發電機組行業發展方向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科技技術水平逐漸提高,用電量持續增長,對于柴油發電機組市場需求量與日劇增,柴油發電機行業未來發展向智能化、綠色化與高端化發展,市場前景廣闊。
(1)智能化
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以及中高端用戶和復雜應用場景對產品要求不斷提高,發電機組不應僅具有傳統的人工智能的優點,還應具有動態和隨機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使發電機組各個部件總是處于最佳狀態。諸如發展遠程監控技術實現對發電機組的遠程在線檢測、跟蹤、狀態確認和控制及高效節能運行,有效提供機組運行安全性以及降低機組維護費用。
近年來,自動化和智能化柴油發電機組在國內外市場獲得了較大的發展,使用范圍不斷擴大,智能化起動及加載性能在逐年提高,已是各類電源保障系統不可或缺的重要的電力裝備。用戶對自動化機組的性能要求不斷提高。隨著自動化等級的提高,自動化性能特征已在逐步接近不間斷電源和長期無人值守的性能要求。有些邊遠、高山和海島等電源站所用自動化機組正在實現遙控、遙測、搖訊等監控功能。
(2)綠色化
在國家推行“碳達峰碳中和”、“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政策背景下,未來新能源發電和儲能產品將會對傳統發電機組的發展方向產生影響。根據統計,2023年全國發電設備生產完成17711.5萬千瓦(按發電機計),同比增長30.6%。其中:水電機組1349.2萬千瓦,同比增長53.1%%;火電機組(含柴油發電機組)7664.9萬千瓦,同比增長13.4%;風電機組7969.9萬千瓦,同比增長39.7%;核電機組727.5萬千瓦,同比增長230.7%。
(3)高端化
發電機是柴油發電機組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柴油發動機輸出的機械能轉換為電能輸出給工礦企業或個人使用。發電機的性能至關重要,它直接影響輸出電能的質量和穩定性。隨著社會的進步,各行各業都在使用一些高端的電子設備,這些設備對電力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內很多普通的發電機已遠遠滿足不了它們。目前國內市場的高端發電機都是進口品牌,研發、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發電機是自動化柴油發電機組發展的必然要求。
4、柴油發電機組行業競爭格局
總體來看,我國柴油發電機組行業已形成三位一體的差異化競爭格局,不同梯隊的廠商由于客戶類型、產品定位、市場區域各不相同,同一梯隊中的廠商競爭相對激烈。
第一梯隊以康明斯、卡特彼勒、威爾信等國際企業為主,由于掌握著最先進的機組用發動機和發電機核心技術,主導著高端市場。
第二梯隊內資品牌企業主要生產中高端產品,用作備用電源和移動電源,大部分為非標準的行業專用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這部分企業大部分采用“以銷定產”的訂單式生產模式,訂單的獲得通常通過公開招投標獲取。尤其對于通信運營商、電網公司、石油石化等行業客戶,為了在采購時統一技術標準、供貨規范和服務質量,通常采取在全國范圍內集中招標方式進行采購,行業企業需參與集中采購招投標獲得上述行業客戶的訂單。
第三梯隊國內企業以生產柴油發電機組低端產品為主,主要用作替代電源,大部分為通用型標準產品,附加值較低,主要通過價格競爭。隨著國家在節能減排及產品品質等方面的要求逐漸加強,未來第二梯隊企業會因為其產品在節能減排、環保、安全性、穩定性、性價比等方面的優勢不斷擴大市場份額,第三梯隊企業的市場份額預計將會逐漸降低。
《2024-2030年柴油發電機組行業細分市場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涵蓋行業全球及中國發展概況、供需數據、市場規模,產業政策/規劃、相關技術、競爭格局、上游原料情況、下游主要應用市場需求規模及前景、區域結構、市場集中度、重點企業/玩家,企業占有率、行業特征、驅動因素、市場前景預測,投資策略、主要壁壘構成、相關風險等內容。同時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還提供市場專項調研項目、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專精特新小巨人認證、市場占有率報告、十五五規劃、項目后評價報告、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認證、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PHPOLICY:G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