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建成60家室內滑雪場年接待人次達1200萬
1、全球冰雪行業發展概況
(1)發展歷程
19世紀中葉,冰雪產業起源于阿爾卑斯山區;20世紀初,隨著冬奧會的舉辦,阿爾卑斯山地成為滑雪產業發展的中心。60年代,歐美冰雪產業快速崛起,70年代亞洲國家逐步布局,全球產業進入擴張階段。90年代,冰雪產業多樣化升級,基礎設施和服務現代化,中國等國家開拓滑雪市場,室內滑雪場等新場景興起,產業進入升級發展階段。
全球冰雪產業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發展現狀
冰雪資源是冰雪產業發展的基礎,戶外滑雪場是其最主要的經營模式,而中國等缺乏天然地理優勢的國家,為充分開拓滑雪市場、挖掘冰雪消費潛力,在近幾年推動打造室內冰雪消費場景,未來,室內冰雪運動業態的發展將深度改變整個冰雪產業的格局。
現有冰雪資源集中于北半球,中國領銜冰雪資源開發。截至2022年4月,目前全球共68個國家擁有設備齊全的戶外滑雪場,其中62個位于北半球,6個位于南半球;從冰雪資源開發增速上看,冰雪產業起步較晚的中國、澳洲及部分東歐地區位于第一梯隊,冰雪產業相對成熟的歐美地區位于第二梯隊,非洲、南美等地區受限于自然、經濟條件處于第三梯隊。
全球冰雪資源開發增速情況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全球冰雪行業發展規模情況
全球冰雪產業在公共衛生事件影響逐漸減小后逐步恢復,2022年市場規模已達9,503.30億美元,同比增長37.81%。在此之前,2014-2019年全球冰雪產業年復合增長率為4.59%。雪場數量穩中有升,2021-2022雪季全球雪場數量達5,764家,同比增長1.12%。盡管2020-2021雪季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雪場有所下滑,但隨疫情好轉,雪場數量逐步恢復。全球滑雪參與人數在公共衛生事件后也恢復到之前水平,2021-2022雪季已達3.50億人次,同比增長34.62%。阿爾卑斯山區是全球冰雪產業最發達的區域,2019-2020雪季,阿爾卑斯山區占全球滑雪場數量的37%,同時也是主要的參與人群聚集地,占全球參與人數的43%。歐美地區的滑雪市場滲透率較高,而中國的滑雪滲透率僅為1%,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可能成為全球冰雪產業的新增長點。
3、全球冰雪行業發展趨勢
歐美地區相對成熟,中國等地區發展空間廣闊。由于天然地理環境優勢,歐美地區冰雪產業歷經百余年的發展,憑借數量眾多的滑雪人口、頂級的滑雪大區以及完善的滑雪配套服務等有利資源逐漸發達,形成成熟的冰雪產業鏈。東歐、中亞和亞太地區的冰雪資源尚未得到充分開發,相關產業尚不健全,滑雪人次、市場滲透率相比其他地區仍處于較低水平,以中國為首的亞太及部分東歐地區在冰雪資源開發上保持著較高增速,未來有望成為全球冰雪產業的主要增長點。
4、國內冰雪行業發展概況
1949年10月,全國體育工作者代表大會提出發展冰雪運動,標志中國冰雪行業萌芽;1966-1976年,體育事業停滯;1977年起,冰雪產業復蘇,1978年黑龍江省啟動“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2005-2014年,北京奧運會助力中國體育產業發展;2015年北京獲得2022冬奧會舉辦權,相關政策推動冰雪運動普及,促進中國冰雪產業“北冰南展西擴東進”戰略推進。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一系列刺激冰雪產業發展的政策以及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申辦和舉行,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冰雪產業的發展。在供給端,我國室內外滑雪場、運動或休閑型冰場、冰雪旅游景點等冰雪消費場景的數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在需求端,隨著公共衛生事件好轉和冰雪文化的逐步滲透,我國冰雪產業參與人數持續增長。
5、國內冰雪行業市場規模情況
到2023年末,中國冰雪運動產值達到8900億元左右,“2025年1萬億”的目標即將變為現實。冰雪產業的快速發展,將為推動中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加優渥的條件。預計到2030年,中國全部建成且投入運營的室內滑雪場將達到60家,總人次達1200萬。
(1)市場規模
2016年11月,《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推動冰雪產業發展。2019-2020年,中國冰雪產業市場規模分別為5208.8億元和3811億元,增長率分別為15.4%和-26.84%。2021-2025年市場規模將逐年增長,復合年增長率為23.1%。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2020年市場規模下降,但疫情結束后,在政策支持和需求反彈下,市場逐步恢復增長。
中國冰雪產業市場規模(億元)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雪場數量
我國冰雪運動場地建設穩步推進,室內滑雪場逐步興起。2020至2022年,冰雪場地數量分別為1,888、2,261和2,452個,同比增長24.21%、19.76%、8.45%。2021至2023雪季,中國室內滑雪場數量分別為36、42和50家,同比增長16.13%、16.67%、19.05%。截至2022-2023雪季,中國成為全球擁有最多室內滑雪場的國家。為推動“北冰南展西擴東進”戰略,持續挖掘冰雪消費潛力,我國不斷推進室內冰雪消費場景。
中國室內外滑雪場數量(個)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3)參與人數
我國冰雪產業恢復力強。2019至2023雪季財年滑雪人次分別為2,060萬次、1,045萬次、2,076萬次、2,154萬次和1,983萬次,年增長率為7.57%、-49.27%、98.66%、3.76%、-7.94%。受疫情影響,2020-2021雪季反彈顯著,2022-2023雪季小幅下滑,因公共衛生政策放開后部分地區疫情波動影響了客流。
(4)區域分布
中國冰雪資源主要集中在北方,西北、華北、東北地區冰雪文化底蘊豐厚。2022-2023雪季財年,黑龍江、新疆、河北和山東的雪場數量排全國前四,分別為78家、64家、63家和60家;河北、吉林、北京和新疆的滑雪人次排全國前四,分別為254萬人次、203萬人次、180萬人次和137萬人次。
6、國內冰雪行業發展趨勢
我國滑雪運動起步較晚,大部分地區都沒有形成當地的滑雪文化,在北京冬奧會的熱潮和一系列政策的推行下,滑雪運動逐漸受到更多人關注,未來滑雪裝備產業將迎來高速發展期。
國內冰雪行業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7、行業競爭格局
我國戶外用品行業呈“金字塔型”競爭格局,高端市場被國際一線品牌主導,中高端市場由國外二三線品牌及少數國內品牌占據,低端市場逐漸萎縮。目前國內滑雪裝備產業處于初期階段,主要由代工廠轉型的國內品牌組成,且普遍存在同質化和質量不均的問題。盡管國產品牌在滑雪服和配件領域有所突破,但在硬裝備領域仍受到國際品牌的主導,技術壁壘較高。歐美國家的滑雪裝備品牌擁有較強的技術積累和市場影響力,且消費者對這些品牌更為信賴。
然而,中國的滑雪裝備產業正在加速發展,受益于冬奧會的契機和政策支持。國產品牌在滑雪服等低門檻產品上有所布局,但在核心裝備品類(如固定器、滑雪靴、滑雪板)上還面臨較大挑戰。盡管如此,中國供應鏈優勢顯著,全球滑雪裝備的90%以上由中國代工生產。
中國滑雪裝備市場主要國產品牌產品情況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025-2031年冰雪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涵蓋行業全球及中國發展概況、供需數據、市場規模,產業政策/規劃、相關技術/專利、競爭格局、上游原料情況、下游主要應用市場需求規模及前景、區域結構、市場集中度、重點企業/玩家,企業占有率、行業特征、驅動因素、市場前景預測,投資策略、主要壁壘構成、相關風險等內容。同時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還提供市場專項調研項目、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專精特新小巨人認證、市場占有率報告、十五五規劃、項目后評價報告、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認證、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PHPOLICY: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