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及中國疫苗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規模分析(附報告目錄)
一、疫苗行業發展基本情況分析
疫苗是人類醫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人類控制傳染病的主要手段,被視為20世紀最偉大的公共衛生成就之一。疫苗的發展歷經多次技術革命,疫苗行業現已日趨成熟。早在12世紀中國便使用人痘接種來預防天花,18世紀英國出現牛痘接種預防天花,疫苗成為免疫手法進入人類醫學界。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發明減毒活疫苗技術,研發出了狂犬病疫苗、卡介苗等仍延用至今的產品。20世紀中葉開始,多糖蛋白結合疫苗、蛋白組分制成疫苗成為疫苗發展史中重要的成就之一。20世紀70年代開始,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使得人類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對微生物的基因進行操作,發明了基因重組疫苗技術。21世紀后,隨著基因組學的發展,人類開始以基因組為基礎的疫苗發展策略。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0-2026年全球及中國疫苗及細分市場專項調研及投資可行性報告》
疫苗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全球疫苗產業格局和中國疫苗產業格局也不斷演變。2000年以前,由于疫苗研發周期長、投入資金多、風險高,且不具有慢病治療型藥物長期使用的特點,大部分制藥企業投資疫苗的積極性并不高。2005年以后,葛蘭素史克、輝瑞、賽諾菲、強生等大型醫藥企業通過兼并收購等方式紛紛進入疫苗市場,并通過購買產品專利權、購買企業控制權等方式,快速擴充產品線,提升公司規模,目前四大疫苗巨頭葛蘭素史克、默沙東、輝瑞、賽諾菲市場集中度頗高。
與國際上疫苗產業巨頭壟斷的格局相比,由于我國疫苗產業進入市場化僅短短不到20年時間,故我國市場格局相對分散。1989年衛生部將計劃經濟時代的中央防疫處以及六個地方研究所(北京、上海、武漢、成都、長春、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整合組建成立中國生物制品總公司,即“中生集團”的前身。中生集團以及昆明生物制品研究所在當時幾乎壟斷全國疫苗的供應體系。20世紀90年代以后,國家全面實施擴大免疫規劃,同時國家對疫苗產業準入的行政管制開始放松,民營企業紛紛涉足疫苗領域,外企也逐漸進入中國,疫苗市場經濟時代從此開啟了序幕。截至目前國內免疫規劃疫苗生產商仍以國企為主,非免疫規劃疫苗中,民營企業及外資企業占據更高份額。
二、全球疫苗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按銷售收入計,全球疫苗市場規模由2014年的341億美元增加至2018年的477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8.7%,并預期于2030年達1,000 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4%, 主要受全球對疫苗接種日益增加的需求、政府及國際機構.的支持以及研發新疫苗所推動。
三、中國疫苗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疫苗適用對象為健康人群,故疫苗市場規模與人口規模直接相關。中國疫苗市場龐大,加之行業門檻高,研發、注冊、生產、流通、接種等各個環節監管壁壘較高,因此部分產品產能不足,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中國人口基數龐大,2018年總人口約為13.95億人,預計2030年前達14.55億人。同時國內老齡化趨勢日益明顯,老齡人口更容易受到某些傳染病的感染,且感染后需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未來我國龐大的老年人群將為疫苗行業提供新的市場空間。總體而言,受益于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居民健康意識提升,在重磅疫苗品種,如PCV13、HPV、組分百白破等疫苗的上市或現有疫苗產品升級換代的拉動下,我國疫苗行業市場前景向好。
按銷售收入計,國內的疫苗市場總規模由2014年的233億元人民幣增至2018年的336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1,161億元人民幣,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0.9%。
四、細分產品市場規模分析
1、埃博拉病毒疫苗
2、腦膜炎球菌疫苗
3、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疫苗
4、肺炎球菌疫苗
國內肺炎球菌疾病的每年發病率相對較高。肺炎球菌病發病主要集中在5歲以下及65歲以上的年齡段,而大量使用抗生素所導致的抗藥性已導致老年人感染肺炎球菌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正逐步上升。由于肺炎球菌疾病發病率高,而國內目前供應的主要產品PPV23不能用于2歲以下的兒童,且不能對老年人產生有效保護,故更新更好、受眾人群更廣的肺炎球菌疫苗在國內具有龐大的市場潛力。
PPV23和PCV13為目前國內可用的肺炎球菌疫苗,均為非免疫規劃疫苗,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41億元人民幣。預計國內肺炎球菌疫苗市場于2018年至
2030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2.8%, 2030 年將實現174億元人民幣的銷售收入。.就批簽發量而言,預計肺炎球菌疫苗市場將由2018年的1090萬劑增加至2030年的2800萬劑,年均復合增長率8.2%。銷售收入及批簽發量方面的市場增長主要歸因于國內出現愈來愈多的PCV13產品及其他更先進的產品。
5、結核病加強疫苗
五、行業競爭格局和市場化程度
全球疫苗市場經過多年整合,國際四大疫苗巨頭葛蘭素史克、默沙東、輝瑞和賽諾菲幾乎壟斷全球疫苗市場,行業集中度頗高。2018年葛蘭素史克、默沙東、賽諾菲和輝瑞分別占據全球市場23.5%、19.3%、 18.3%和 17.9%的份額,合計壟斷約80%的市場,雖然近年來全球前四大疫苗企業之間的排名會隨著新品種放量而略有變化,但總體上龍頭企業的地位長期穩固。
我國疫苗領域起步較晚,目前市場參與者眾多,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目前本土疫苗企業多達33家,但是其中一半以上企業每年獲得批簽發的疫苗品種僅有1個,除去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余沒有一家疫苗企業在國內市場中的市場份額占比超過15%,這與全球市場中四大疫苗巨頭各自占據18-23%市場份額的高集中度情況完全不同。
六、未來疫苗行業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