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鯢養殖及深加工行業發展驅動因素與進入障礙(附報告目錄)
1、大鯢養殖行業
中國大鯢屬兩棲綱,有尾目,隱鰓鯢科,是我國特有的兩棲動物。大鯢具有較高的食用、藥用和科研價值。根據華中科技大學、上海海洋大學重點基金項目“中國養殖大鯢食用、藥用價值及其開發利用研究”以及湖北省農科院農業測試中心和國家農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湖南)的檢測和檢驗報告顯示,人工養殖大鯢肌肉中粗蛋白的含量達到 95.49%(占干重);大鯢肌肉蛋白質中含有 18種氨基酸,其中人體必需氨基酸 8 種,占氨基酸總量的 32.45%;大鯢肌肉中主要含 13 種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 71.30%,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之比為 3.15(牛肉、豬肉、雞蛋、蝦中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之比依次為0.9、1.4、1.6、1.3),其中ω-3 型和ω-6 型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分別達到15.50%和 13.00%,其可以有效調節血脂,預防心腦血管疾?。淮篥F肌肉和軟骨中富含有鈣、鋅、鐵和硒等礦物元素,其中大鯢軟骨中鈣含量高達 4926.9mg/kg,大鯢肌肉及軟骨的含鋅量分別達到 40.77mg/kg 和 53.15mg/kg,微量元素鋅和銅可誘導金屬硫蛋白的合成,硫蛋白能夠與進入人體的鉛、汞等有毒重金屬結合,使之失去毒性,具有排毒的功能;大鯢皮膚中含有大量活性膠原蛋白及表皮活性變白因子,具有嫩白容顏、祛皺的功效;大鯢皮膚黏液的主要成分為黏多糖蛋白、纖維物質、激素以及蛙皮素,可以預防麻風病、老年癡呆和防治癌癥,從大鯢皮膚粘液中制備的活性糖肽具有較好的抗氧化活性。
此外,大鯢對貧血、霍亂、痢疾、癲癇等病癥也具有一定療效,還具有補腎、強壯、補血益氣的功效。在科研價值方面,大鯢是地球生物演變的“活化石”,距今已有 3.5 億年的歷史,是由水生脊椎動物向陸生脊椎動物過度的類群,可作為研究生物進化的材料。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0-2026年中國大鯢養殖及深加工行業前景預測報告》
我國野生大鯢最早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陜西、貴州、安徽、云南等 17個省市,棲息于長江、黃河以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澗溪流中?,F今,由于生態環境急劇惡化以及人類掠奪式利用等原因,野生大鯢資源遭到了嚴重破壞,現有野生大鯢種群多生存于人類活動難以涉及的石灰巖溶洞和地下陰河中。目前,我國野生大鯢資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湖南張家界、湘西自治州;湖北房縣、神農架;陜西漢中秦巴地區;貴州銅仁和四川宜賓、興文等地,自然分布區域由板塊狀逐漸向點狀演變。
在大鯢野生資源愈加匱乏和其經濟價值被不斷發掘的背景下,為使大鯢資源得到有效恢復,根據 1999 年農業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利用特許辦法》,國家允許具備一定條件的單位和個人馴養繁殖并經營利用大鯢,以合理利用促進資源保護。其后,隨著大鯢人工繁殖技術的成熟,大鯢養殖呈現規模化趨勢,市場對于大鯢產品的需求也愈加多樣化,行業發展從單一的馴養繁殖走向產業化經營。目前,大鯢養殖行業主要表現出以下發展態勢:
A、企業分布集中,區域化程度高
因大鯢對于生活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大鯢養殖企業多分布于大鯢野生種群資源豐富的山地丘陵地區,且多位于生態環境優良的自然保護區內,主要有湖南、湖北、貴州等地。
B、 大力開發子二代商品鯢的利用方式
合理開發利用子二代商品鯢,拓展大鯢資源的利用方式,加快推進大鯢在科研、藥用、美容、飲食等方面價值的挖掘,是大鯢養殖行業未來產業化發展的重點方向。目前行業內對于大鯢產業化開發主要集中在新型工業化開發、旅游業開發以及文化產業開發等方面,產品涉及食品、飲品、保健品、護膚品、日用品、藥品、以大鯢為題材的音像制品等多個類別,同時亦有部分地區開發了諸如中國娃娃魚館、大鯢生物科技館、大鯢旅游生態園之類的旅游項目。
根據吉首大學大鯢研究所和張家界市畜牧獸醫水產局2011年12月聯合發布的《張家界市大鯢資源保護與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11-2020)》,預計到 2020 年全國大鯢初級產品市場需求將達到 1,825.50 萬公斤,大鯢深加工產品消耗大鯢將達到 180.54 萬公斤,合計需求量為 2,006.04 萬公斤。
2、有利因素
(1) 大鯢養殖技術日益成熟,產業化發展開始顯現
近年來,由于大鯢人工繁殖技術的普及和推廣,我國大鯢繁殖技術水平和資源綜合利用能力迅速提高。在發展大鯢養殖的過程中,各地都十分注重推進大鯢養殖技術的創新與進步,著力健全科研機構,加強科學技術的研究以及科研成果的應用,從而有效地促進了大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隨著大鯢養殖技術的日漸成熟,大鯢資源得到了有效恢復,同時伴隨著各地鼓勵大鯢產業化開發利用的政策相繼出臺,一些企業已開始研究開發相關大鯢深加工產品,產業化趨勢明顯。
(2) 市場容量增長潛力巨大
隨著人們對大鯢利用價值的不斷發掘和了解,以及大鯢養殖產業規?;潭鹊奶嵘?,大鯢養殖產品和深加工產品的市場認同度逐步提高;同時,伴隨著居民購買力水平的增加和消費結構的變化,人們對于食品的訴求發生了根本轉變,不再限于滿足溫飽,而是更多的講求營養與健康。大鯢富含氨基酸和多種活性物質,其營養價值已得到諸多專業機構的認可,其藥用價值也逐漸被開發。因此大鯢養殖業的市場空間廣闊,其市場容量將會持續穩定增長。
3、不利因素
(1)產業配套服務體系有待加強
健全的產業配套服務體系是產業健康發展的保證。目前,行業內缺乏產業配套服務體系和行業統一標準,大鯢苗種繁育、疫病防治、質量安全監管、技術推廣、水質監測以及餌料魚供應和魚藥管理等沒有統一的規范.
(2)生態環境的破壞及水域環境質量的下降直接制約大鯢養殖業發展
大鯢對于生存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進行大鯢人工馴養繁殖及養殖的場所需要滿足池道幽靜、水質天然無污染、溫度恒定等基本要求。但隨著經濟發展、人口激增以及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采,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尚存的原生態地區也面臨著被開發破壞的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鯢養殖業的發展。
(3)大鯢養殖企業行業集中度不高
目前,我國大鯢養殖行業多是個體經營,較為分散,集約化、規?;?、企業化經營較少,且經營者所掌握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過度分散的經營模式,限制了高新養殖技術的導入,容易出現繁育群體的遺傳隨機漂變。另外,從產業化的角度來看,目前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化發展企業較少,個體經營又大多受限于資金和技術,大鯢產品市場的開發速度和行業產業化發展速度均比較緩慢。
4、行業進入壁壘
(1)法律和政策壁壘
大鯢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馴養繁殖以及經營利用多受到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的制約。根據《利用特許辦法》,大鯢的馴養繁殖以及經營利用實行嚴格的特許管制,須獲得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批準后方可從事有關活動。
(2)技術壁壘
大鯢養殖行業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大鯢人工繁殖技術方面,種鯢的繁殖能力以及子代大鯢的品質直接決定了大鯢養殖企業的生存空間和發展前景,目前我國的大鯢人工繁殖技術基本成熟,但行業內不同企業的技術水平差異較大,仍有改進和創新的空間。而大鯢深加工產品對于深加工技術更是有著較高的要求,存在一定的技術壁壘。
(3)品牌認知壁壘
大鯢養殖及深加工行業競爭依賴于企業良好的品牌形象,公眾品牌認同對于企業經營具有重要的影響。消費者對于食品的選擇通常較之其他商品更為謹慎,公眾認同將是企業進入大鯢養殖及深加工行業的一個重要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