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零部件行業經濟效益分析及發展戰略規劃(附報告目錄)
1、汽車零部件上下游產業鏈分析
汽車零部件行業處于汽車行業產業鏈條的中間,汽車零部件行業的上游行業為原材料行業,包括鋼鐵、機械、橡膠、石化、電子、紡織等行業;下游行業為整車制造行業(汽車總裝、沖壓、車身焊裝、車身油漆)和售后服務行業(汽車銷售、汽車修理、汽車金融)。
汽車原材料——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發動機零部件、動力傳動裝置、懸架制動裝置、車身零部件、附件)/相關產業(汽車電子(汽車車載和汽車控制電子)、汽車輪胎、汽車玻璃、橡塑件、汽車蓄電池、機動車輛照明器具、汽車用儀器、儀表的制造、掛車、半掛車零件)——整車制造業——服務貿易業(汽車流通與銷售、售后服務與護理)
從汽車零部件行業在產業鏈條的位置可以看出,汽車零部件的市場按照用途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汽車整車制造行業的外包訂單,稱為OEM配套市場(下文沿用此稱謂);另一類是汽車售后服務過程中,用于汽車修理,維護,改裝等方面的汽車零部件需求,稱為售后市場(下文沿用此稱謂)??紤]到市場的國別差異,汽車零部件的下游消費市場可以概括為國內OEM配套市場、國內汽車售后服務市場和出口市場。
在汽車制造技術和設計不變情況下,消費者購買的汽車內部的各類零部件必須遵循某個固定的比例關系,因此,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各類部件及對應的子行業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為互補關系。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0-2026年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分析及產業規劃研究報告》
汽車零部件行業產業鏈分析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市場研究中心
2、汽車零部件行業地位及重要性
汽車零部件作為汽車工業的基礎,是支撐汽車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因素。近年來,受益于汽車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均得到大幅提升。國家對汽車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將會為汽車零部件行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進一步加快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發展速度。
3.、汽車零部件行業整體經濟指標提升
首先,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行業整體經濟指標穩步提升,進出口持續增長。根據中汽協數據,2018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市場增速將達到7.1%,銷售收入將突破4萬億大關,達到40047億元。2017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7392億元,同比增長8.20%。
同時,受益于產業政策的支持以及汽車零部件采購的全球一體化,我國汽車零部件的出口保持穩定,且主要出口的國家和地區為工業發達的美國、日本和歐盟等。2017年,汽車零部件出口金額累計出口金額637.78億美元,維持在600億美元上方。
2014-2018年汽車零部件行業整體經濟指標分析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市場研究中心
4、汽車零部件行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
近年來我國汽車零部件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占汽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比重超過 70% 且呈逐年上升趨勢,汽車零部件行業在整個汽車產業鏈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2018年我國汽車零部件的固定資產達到1.1萬億以上。
5、汽車零部件企業研發投入分析
國內零部件企業在汽車內外飾、輪轂、輪胎、橡膠密封件、轉向節等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較低的領域深度布局,優勢較為明顯。而在發動機、變速器、底盤、汽車控制電子等關鍵零部件領域,自主廠商核心技術缺失,涉足不深,因此國內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零部件產品多數被外資壟斷。
國內零部件企業自主研發能力相對缺失,研發投入較弱。與自主零部件企業相比,外資零部件企業一般具備較強的自主研發能力與研發投入,研發費用率普遍在5%-8%,一些研發能力強、核心技術儲備豐富的企業,如博世、德爾福,研發費用率更是高達9%。自主零部件企業研發費用率普遍為3%-5%,低研發投入是造成國內零部件企業核心技術缺失的重要原因。
國內部分零部件企業正陷入一個由低研發投入引發的價值困局:企業研發投入力度小,技術難以升級,進而產品附加值難以提升,最終盈利能力無法改善又影響研發投入。
如何突破價值困局是國內零部件企業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主要路徑有兩條:一是海外并購獲得技術,如均勝電子收購KSS和TS,切入汽車安全與智能車聯領域;二是自主研發向上滲透,如拓普集團自主研發IBS。不可否認,盡管國內零部件企業多數仍處于較低端產品領域,但近年來已有不少企業在核心技術和產品上逐漸獲得突破。
6、汽車零部件行業利潤水平變動原因
(1)整車市場競爭狀況
隨著汽車行業市場競爭不斷加劇,整車廠商推陳出新的周期不斷縮短。新車型面市初期平均售價較高,相應汽車零部件行業利潤水平也較高。但隨著新車型面市時間變長及替代車型上市, 降價是汽車行業的必然規律。為保證其利潤水平,整車廠商將降價壓力轉嫁給相應配套總成系統的一級供應商, 要求配套產品每年降價一定比例,同時一級供應商會將降價壓力傳遞給二級供應商,從而影響汽車零部件行業整體利潤水平。二級供應商中的優秀企業, 由于具備較強的開發能力,能緊跟整車廠商推陳出新的步伐,其利潤水平受影響相對較小。
(2)原材料價格波動及人工成本的變化
生產汽車零部件的主要原材料是包括 POM、 PA、 PBT、 PP 等塑料粒子在內的石油化工產品及鋼材等金屬材料。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對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生產成本有較大影響,從而影響行業總體利潤水平。
此外,人工成本的上升將影響到行業利潤水平。不過,由于本行業人工成本的占比一般較低,人工成本的上升不會對行業利潤水平造成重大不利影響,企業可通過提高設備的自動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上升的不利影響。
(3)品牌及產品技術含量
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產品設計能力、 模具開發能力及生產能力決定了零部件企業在一級供應商乃至整車廠商研發生產活動中的參與程度。具有較強產品設計能力、 模具開發能力及生產能力的企業能夠深入參與一級供應商和整車廠商的生產過程,從而能獲得較高的利潤水平。
7、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戰略規劃
《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八項重點工程》之《關鍵零部件重點突破工程實施方案》工程目標:
到2020年,形成若干家超過1000億規模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在部分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優勢;到2025年,形成若干家進入全球前十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
——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要突破。聚焦零部件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點突破,夯實安全可控的關鍵零部件配套體系。重點攻關的汽車零部件領域及突破目標。
——中國品牌零部件得到全面發展。到2020年,中國品牌零部件創新能力全面滿足整車產品安全、節能、環保要求;綠色制造體系全面推廣,質量品牌戰略深入實施;相對成本優勢開始向技術和品牌優勢轉化,有8家以上企業躋身世界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到2025年,部分中國品牌零部件企業在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有1-2家企業進入世界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榜前十,有20家以上企業躋身百強行列。
整零企業協同發展更加高效順暢。到2020年,整車與零部件企業間戰略互信不斷增強,整零聯合研發、成本共擔、利益共享的合作機制基本建立。到2025年,整零企業戰略合作更加緊密,零部件企業在技術研發、質量改進、產品服務等各方面領先布局,支持整車企業創新發展的機制日益完善,協同發展局面基本建立。
——跨行業 合作機制有效建立。到2020年,各汽車零部件企業研發、制造、物流、服務等環節大規模采用智能化、數字化設備;汽車零部件產業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智能交通、能源、環保等融合發展的跨產業創新體系初步構建;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值占售后維修市場總產值的比重顯著提升。到2025 年,中國品牌零部件企業跨界協同、集成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形成10個左右跨行業協同創新平臺;零部件綠色設計、制造能力不斷增強,支撐整車實際回收利用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國際化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到2020年,整零企業協力開拓海外市場成為常態化,為中國品牌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大批量進入發達國家市場提供保障;企業資源整合能力不斷提高,利用全球技術、資本、人才、市場等資源提高核心競爭力的能力不斷增強。到2025年,骨干零部件企業在全球建立穩固的海外基地;國際產能合作持續深化,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綜合國際競爭力的中國企業和產業集群,逐步搶占全球汽車產業鏈中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