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冷鏈物流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潛力前景預測(附報告目錄)
1、生鮮冷鏈物流行業發展概述
冷鏈物流起源于19世紀80年代美國,到90年代國外才大量應用。隨著經濟的發展及冷鏈物流的獨特優點使得其發展很快國外已大規模應用。由于冷鏈物流作為易腐食品、冷藏食品、生鮮品、特殊類物品等保證品質的重要手段,在我國也逐漸得到廣泛運用。我國冷鏈物流服務的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盡管我國在冷鏈物流方面已經有一些成功的范例,但從整個行業來看,應用率仍然非常低,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0-2026年中國生鮮冷鏈物流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發展規劃報告》
目前,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屬于成長期。未來一段時期內,隨著我國技術研發的不斷加大,冷鏈技術的不斷成熟,冷鏈物流行業的市場需求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將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與現代農產品儲藏、保鮮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我國現代農產品儲藏、保鮮技術起步于上世紀初,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在生鮮農產品產后加工、儲藏及運輸等環節逐步得到應用。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農產品儲藏保鮮技術迅速的發展,使得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環境和條件不斷改善,從而使國內冷鏈物流業得到較快發展。但是,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規?;?、系統化的冷鏈物流體系尚未形成,與發展現代農業、居民消費和擴大農產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突出表現在:一是鮮活農產品通過冷鏈流通的比例仍然偏低;二是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能力嚴重不足;三是冷鏈物流技術推廣滯后;四是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發展滯后;五是冷鏈物流法律法規體系和標準體系不健全。
以生鮮食品等在流通過程的流通中的流通損腐率(指在運輸過程中損壞、腐敗量占運輸總量的比例)為例,由于發達國家冷鏈運輸較為普遍,流通損腐率約在5%左右,遠低于我國目前水平,從而間接反映了中國冷鏈物流體系與發達國家存在的差距。
2、生鮮冷鏈物流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近年來,國內生鮮電商市場得到了高速的發展。生鮮是電商中門檻最高、要求最高的品類,其中物流運輸環節起到關鍵作用。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生鮮市場交易額近20000億元,漲幅近7%,2017年生鮮市場交易規模達17897億元,同比增長6.6%。
生鮮市場規模日益擴大,交易渠道也更多樣。從線下到線上,生鮮電商成為消費者中較為火熱的購買渠道。隨著國內生鮮電商市場的崛起,物流需求帶動冷鏈物流市場的快速發展。
2014-2018年我國生鮮冷鏈物流行業市場規模及增速分析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市場研究中心
3、生鮮冷鏈物流市場發展前景
(1)生鮮冷鏈物流市場發展潛力
我國幅員遼闊,擁有13億人口,是農產品的生產與消費大國。2012~2018年,我國生鮮農產品產量由11.6億噸增加至14.04億噸。我國糧食、油料、蔬菜、水果、肉類、禽蛋和水產品等產量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
生鮮產品一直是全球消費品市場中最重要的品類之一,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更是如此。與其他品類相比生鮮品類的同店重復購買率更高,此外60%的消費者表示在購買生鮮時交叉購買其他零售品類,尤其可見生鮮產品是零售商最有效的引流武器??紤]到生鮮品類的特點,線下渠道依舊會是零售商競爭的主戰場。2017年,中國億元以上生鮮農產品交易市場成交額為9600億元。
我國每年消費的易腐食品超過10億噸,其中需要冷鏈運輸的超過50%。尤其是在消費需求升級的背景下,近年來生鮮電商迎來快發展,使得冷鏈物流成為必然趨勢。
隨著生鮮電商產業的興起,冷鏈物流業得到了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冷鏈物流企業開始嘗試在生鮮物流領域布局,包括了自建物流企業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生產者通過冷鏈物流快捷、安全的方式將產品傳遞給下游的消費者,增強用戶體驗。
同時,生鮮電商被看做電商領域的最后一片藍海,吸引眾多創業者進入市場。與此同死,不少巨頭紛紛布局生鮮電商,阿里投資易果生鮮、百度投資中糧我買網、騰訊投資每日優鮮,生鮮電商成BAT角逐的又一領域。未來各家在商業模式上的差異將加劇行業的洗牌,催生出新的巨頭企業。
(2)生鮮冷鏈物流市場發展前景展望
我國是一個農產品生產、消費和貿易大國,農產品生產經營方式的升級、農業生產與現代化大流通及城市大市場的聯系越來緊密。在乳制品、禽肉、水產等生鮮產品的運輸過程中,冷鏈物流起到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此外,除了農產品以為,醫藥、餐飲連鎖、快消品也是冷鏈物流中主要的運輸商品。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穩步增長,消費水平也提高。而在互聯網的普及下,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對于農產品、食品、醫藥等消費品的選購方式也變的越來越便利。網購、生鮮電商、蔬果宅配等方式都是當下消費市場的熱門選擇。對于網購、生鮮電商、蔬果宅配等來說,運輸環節十分重要。受益于這類消費的增長,國內冷鏈物流市場也快速發展。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近47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