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技術服務行業發展概況、競爭格局與政策影響
1、油服行業概述
石油產業鏈分為上游和下游兩個部分。上游主要是將石油開采出來及儲運的過程,包括勘探、開發和儲運三個環節,下游產業主要是石油的加工和銷售,包括煉制化工和銷售兩個環節,如下圖所示:
油氣產業鏈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油田技術服務行業伴隨著油氣資源的勘探和開發環節而形成,是為石油及天然氣的勘探與開發提供工程技術支持和解決方案的生產性服務行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在油氣田勘探、開發和生產過程中的地質普查、地質勘察、鉆井、錄井、測井、固井、射孔、完井、采油、修井、增采和集輸等技術服務,以及相關的裝備、制劑和耗材制造等,是石油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油田技術服務企業的直接客戶主要為大型油氣開發公司。近年來,隨著油氣田勘探開發對技術服務要求的不斷提高,我國的油服行業經過長期的發展已趨于成熟,建立起了一套以“三桶油”市場準入為代表的較為完備的市場準入機制。目前我國油田技術服務企業業務已向油氣勘探開發的各個細分領域滲透,貫穿了油氣田勘探開發的全過程。
作為石油及天然氣產業鏈的上游服務行業,油氣公司的勘探開發投資規模是直接影響油服行業業績的重要因素。而油價變化及國內能源安全政策變化將影響上游油氣開采企業資本開支,從而也將間接影響油田技術服務企業的景氣度及業務發展。
2、油服行業發展概況
(1)全球油服行業發展概況
石油、天然氣和煤炭是全球關鍵一次能源,推動經濟、支撐現代社會。石油在國防、工業、科技與生活等多方面意義重大,長期處于能源體系核心。經濟全球化與新興經濟體工業化使國際能源需求長期上揚,根據資料顯示,預計到2045年全球石油需求較2022年預增16.5%,增量多源于亞洲、非洲及中東國家。新興國家發展與生活改善促使全球能源需求2025年約增25%,石油需求先升后穩達峰值。各國為滿足能源需求,須加大油氣勘探開發或開展國際能源貿易進口油氣,在此背景下,油田技術服務市場需求也會持續增加。
(2)中國油田技術服務行業發展概況及趨勢
1)油氣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開發支出增加推動油服行業發展
我國富煤貧油少氣,能源結構以煤主導,2023年煤炭消費占比達55.3%。油氣資源先天不足致供需矛盾,進口依存度攀升,石油從2001年24%升至2023年73%,天然氣從自給漸至2023年42%,供應缺口大。2016年低油價沖擊使油氣勘探投資降,原油產量連跌3年,天然氣依存度急升,能源安全隱憂加劇。2019年國家能源局推“七年行動計劃”,石油企業擔責,加大投入,上游成果頻現。2020年能源安全入國家安全戰略,2022年“能源安全”與“糧食安全”并重,加大勘探開發支出保能源安全與經濟發展成必然。2023年我國原油產量2.09億噸,同比增2%,天然氣產量2297.1億立方米,同比增5.8%?!叭坝汀笔苷唑寗淤Y本支出穩增,2023年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油氣開發及勘探資本支出各有增減。其未來堅持增儲上產,發力非常規資源。石油企業資本支出帶動油服行業,2023年中國油田服務市場規模1884.9億元,同比增4%,2020-2023年復合年均增長率10%,發展向好。
2)國內油服民營企業成長迅速,市場競爭力逐步加強
我國油田技術服務領域主要有國外龍頭企業、國企與民企。油氣產業具戰略性壟斷性,石油開采以“三桶油”為主,其旗下綜合國有油服公司在行業市占率達85%,集中度高。民營企業靈活性強,靠細分領域專業技術攬業務,但規模小且分散,市占率約10%。外資油服公司技術優但價高,國內受限,戰略側重海外。隨著我國油氣勘探開發加速,油田技術服務需求上升,民營油服企業在油服技術領域“多點開花”,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3)油氣勘探開發環境趨于復雜,上游企業降本增效,推動油服企業技術加速升級
傳統油田資源減少,油氣開發轉向偏遠、深層等區域,勘探開發難度與開采環境復雜度增加,對油田技術服務要求更高。國企改革推進,石油開采企業降本增效,我國油田技術服務企業面臨競爭、成本與利潤壓力,需變革構建靈活高效組織模式、推進科技創新與轉型升級。要加大研發投入,強化核心與特色技術,借云計算等技術助力油氣行業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像大數據助力油井決策,人工智能優化設備管理等且在壓裂技術應用漸廣。國外石油及油服巨頭已快速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化發展,如2020年哈里伯頓的4.0數字化戰略。我國油服公司智能化水平低,相關技術發展與應用落地將為智能化水平高的企業帶來新機遇。
4)頁巖油氣開發大勢所趨,儲層改造技術服務行業前景廣闊
油氣分常規與非常規,全球及中國主要非常規油氣是頁巖油與頁巖氣。頁巖油存于頁巖層系,頁巖氣以吸附游離態聚于泥巖或頁巖夾層,甲烷為主,用途廣泛且清潔高效。美國20世紀90年代頁巖油氣革命促其大規模商業開發,改變全球油氣格局。我國頁巖氣資源豐、潛力大,需求強勁致產業發展快,已是世界第三頁巖氣商業化開采國。2018-2022年我國頁巖油氣跨越式發展,2022年頁巖油產量翻兩番達300萬噸,頁巖氣產量增122%達240億立方米。按國家能源局規劃,“十四五”“十五五”頁巖氣產業加速,2030年產量達800-1000億立方米,已入大規模商業化開發階段。因頁巖油氣儲層滲透率極低,需大規模儲層改造與體積壓裂增產,故其大規模商業化開采為儲層改造業務拓廣闊空間。
3、油服行業競爭格局情況
油服行業集中度高,以大企業為主導,中小企業在特定領域或地區發揮作用。國際油服行業是壟斷競爭行業,少數巨頭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和高端領域,其優勢在于創新、技術、裝備、服務產品以及質量作業標準。我國油服行業源于石油行業改制,“三桶油”將業務重點轉向油氣資源,雖生產與技術服務分離,但技術服務資源仍集中在其控制的企業。近年來行業開放,民營企業憑體制靈活、細分技術優勢等參與國內外競爭,在細分市場占一定份額,下游客戶主要是“三桶油”及其體系內單位。同時國際油服公司也參與國內競爭并開展技術合作,我國油服市場呈現“國有控制為主、民營和國際資本參與為輔”的競爭格局。
我國油田服務行業尚未形成可以絕對壟斷或主導市場的企業,油田技術服務領域的民營企業作為國內油田技術服務市場的補充力量,整體規模較小,行業整體集中度不高,市場競爭相對激烈,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行業內的主要企業有德美高科、威沃敦、格瑞迪斯、安東油田服務、成都勞恩普斯科技有限公司等。
行業內的主要企業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4、行業壁壘
(1)技術壁壘
油田技術服務涉及多學科技術門類,具強綜合性,是典型技術密集型行業,對技術研發、工藝設計、作業施工等環節要求高且專業化程度高。各油田地質等情況復雜,開發對技術服務及時性要求高,服務商需豐富現場經驗、深厚技術積累與快速方案響應及創新能力。技術打造需長期積累,隨行業集中度上升,領先公司掌控核心技術,行業技術壁壘高。
(2)市場準入壁壘
在我國從事油田技術服務,除遵國家法規外,還需獲“三桶油”相關業務資質,其要求供應商有行政許可及質量、環保、職業健康等體系認證,具備一定固定資產、專業人員配置、良好信譽與行業業績。招投標中,油服企業要有較高生產管理和質量控制水平。因業務繁多,每項子業務對應多項資質,抬高行業準入門檻,且“三桶油”會定期復核供應商相關情況,考核通過才能繼續合作,新進入者需長期積累達準入條件,所以該行業市場準入壁壘較高。
(3)人才壁壘
油田技術服務專業性、實踐性強,涉及面廣,對人員團隊要求高。技術人員要掌握專業知識,能提供解決方案、研究實用性、轉化成果和應對突發技術問題;管理人員要把握行業方向、挖掘潛在市場。技術創新、業務實施和市場開拓能力是競爭關鍵,這些能力靠長期人才培養和團隊打造,后進入者難以短期獲得,行業人才壁壘較高。
(4)資金壁壘
油田技術服務行業資本密集,承接大項目得持續研發、購先進設備來提升服務水平,所以需要大量資金。技術研發有風險,技術進步會淘汰設備和工藝,加上下游結算制度嚴、周期長,企業要有充裕資金。行業后進入者短期內難積累資本、融資能力有限,資金主要靠自身或股東投入,資金實力是重要的進入壁壘。
5、政策的影響
近年來,為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促進我國石油行業的發展,提高我國油氣資源自我保障能力,國家發布了以上多個鼓勵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油田技術服務行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如在《“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中表示要“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推動老油氣田穩產,加大新區產能建設力度,保障持續穩產增產”、“加快頁巖油、頁巖氣、煤層氣開發力度”,同時政策鼓勵民企、外資企業等社會各界資本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領域。目前國家政策的優化支持推動油田技術服務行業發展,為行業內企業經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主要法律法規和政策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2025-2031年油服行業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涵蓋行業全球及中國發展概況、供需數據、市場規模,產業政策/規劃、相關技術/專利、競爭格局、上游原料情況、下游主要應用市場需求規模及前景、區域結構、市場集中度、重點企業/玩家,企業占有率、行業特征、驅動因素、市場前景預測,投資策略、主要壁壘構成、相關風險等內容。同時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還提供市場專項調研項目、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咨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專精特新小巨人認證、市場占有率報告、十五五規劃、項目后評價報告、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認證、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PHPOLICY:G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