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探設備行業存在問題及驅動因素分析(附報告目錄)
1、鉆探設備行業的發展
鉆探設備是煤礦工程,防治水工程等施工過程中預防安全隱患的必需設備。特別是在煤礦開采過程中,由于瓦斯突出,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從而嚴重阻礙了煤礦的開采。鉆探設備的使用可以有效地解決煤礦在開采過程中的安全隱患,保障工作人員的安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鉆探設備正在向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方向創新,只有不斷的創新,保證產品的先進性,才能在市場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0-2026年中國鉆探設備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預測報告》
鉆探設備行業經過不斷的發展,現有技術已有較大進步,但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等新技術在鉆探設備上的應用目前基本還是空白,如果能將新技術與傳統鉆機相結合,其性能將獲得較大提升,從而大大改善井下工作環境。
2、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鉆探機械裝備的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不高,系列產品少,同檔次產品多;優質高效產品少,低技術含量產品多;行業布局不合理,重復生產比較嚴重,深孔及大型設備少,中小型普通設備多;市場急需的設備生產周期長,使用單位需花大量外匯進口;鉆機性能不能滿足多種鉆進工藝發展的需要;鉆探設備的裝載型式落后,難以適應煤礦井下施工的需要。并且,全液壓動力頭式鉆機動力消耗大,傳動效率低,保養維修技能要求高,處理孔內事故能力差。
3、鉆探設備產品技術情況
目前,我國鉆機類型較多,應用最為廣泛的是全液壓鉆機和立軸式鉆機。近年來,針對不同煤礦開采的需求,用戶會選擇不同類型的鉆機,最大限度的降低使用過程中的不便與安全隱患。我國鉆探設備生產企業正在向專業化,系列化的方向發展。
傳統立軸式鉆機主要用于地面垂直鉆孔,工作時只需要提供很小的切削力,所以一般都為小扭矩鉆機,且轉速高。但是在煤礦井下近水平鉆孔時,受到的阻力大,對鉆機的扭矩要求高。傳統立軸式鉆機不能自動拆卸鉆桿,勞動強度大,而且其機械式換擋方式操作復雜繁瑣。因此,傳統立軸式鉆機在煤礦坑道鉆探中越來越多的被全液壓動力頭式鉆機取代。
70 年代末我國先后從英國和日本引進一批能力為 150 米和 300 米的全液壓動力頭式鉆機,在陽泉、撫順等礦務局用于井下瓦斯抽采,取得良好效果。80 年代初,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所屬的西安分院和重慶分院等單位在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煤礦的實際生產條件制造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液壓動力頭式鉆機,80 年代末開始走上系列化生產的軌道。
4、鉆探設備行業發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A、產業政策鼓勵
安全是生產的第一要素,特別是在煤礦開采過程中,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國家對于安全生產十分重視,使得下游高危險行業將主動尋求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這將有利于鉆探設備的推廣和發展,并將促進鉆探行業從簡單的產品供應向全面技術服務發展,從而進一步提升我國鉆探設備行業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實力。鉆探設備行業未來可能推出市場準入制度,一旦該制度實施,將有力地促進行業內部結構升級,優化產品結構,規范市場秩序,改善目前鉆探設備行業的發展環境,為那些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具備全方位技術服務能力的企業創造更加有利的發展空間。
B、經濟發展推動行業的發展
雖然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正在放緩,但預計在未來幾年內仍將保持相對較快的增長,伴隨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多,這必然會推動本行業下游企業的發展從而帶動本行業的增長,如對煤炭的需求增大,必將促進煤礦等行業的發展,從而帶動鉆探設備行業的發展,為行業內企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2)不利因素
A、生產、管理、技術水平落后
鉆探設備行業的產品應用的工況條件十分惡劣、操作復雜多變,國內企業由于技術力量薄弱,很難對設備在實際使用過程的突發狀況考慮周到,只能從生產使用過程中反饋的狀況,對設備進行不斷的改進與創新,造成國內產品單一、類同,新產品開發不足,生產設備、質量控制手段和檢測儀器比較匱乏,企業管理水平也有待進一步改善。
B、生產規模分散,各生產企業間協作不夠
我國鉆探設備生產企業數量眾多,但大多數為產能較小的企業,由于生產規模分散,銷售渠道不一,很難避免行業內的傾軋和價格上的混亂。由于各種原因,直到目前為止,這些企業尚難達到統一銷售和經營的目標。因此,我國鉆探設備行業整體競爭力不強,無法與外國大廠商搶占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