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醫藥行業發展的有利及不利因素分析(附報告目錄)
1、全球醫藥行業發展情況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人口總量的增長和社會老齡化程度的提高,藥品需求呈上升趨勢,全球藥品市場保持持續較快增長,其中美國、日本、歐洲等成熟市場長期以來是全球藥品銷售最主要的市場。2017 年全球藥品支出 11,330億美元,而 2018 年則達到了 12100 億美元,到 2023 年,這一數字預計將超過1.5 萬億美元,未來五年將以 3%~6%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20-2026年中國醫藥行業全景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市場研究中心
2、我國醫藥行業發展情況
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龐大的人口規模帶來不可小覷的醫療衛生市場需求。同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識的增強以及新型醫療技術的發展,國民就診率不斷提高,帶來了醫藥市場的繁榮?!笆晃濉?、“十二五”期間,我國醫藥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保持快速增長。2006 年的醫藥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為 4,737.29 億元,僅為 2018 年醫藥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 23,986.30 億元的五分之一,可以看出我國醫藥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加十分迅速。
未來,伴隨著我國人口基數的不斷增加、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們對醫療保健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以及國家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醫藥行業的銷售收入和利潤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態勢??傮w上,我國醫藥工業發展面臨有利的國內環境。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國家對醫藥工業的扶持力度加大,質量標準體系和管理規范不斷健全,都有利于醫藥工業平穩較快發展。
3、影響醫藥行業有利及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國家政策的重要支持
從 2009 年 4 月國務院公布《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開始,各部門先后出臺政策、規劃等各項措施,逐步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立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向城鄉居民統一提供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從而全面提高國民健康及醫療水平。
國家醫療領域包括產業發展規劃、藥品流通質量管理、基層醫藥市場建立等在內的一系列醫藥衛生體制的改革,一方面加強了行業監管,有助于改善競爭環境,促進行業整合,實現醫藥制造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隨著醫改的深化,政府逐步加大衛生投入,擴大基本醫療的受益面。這些舉措將會進一步擴大藥品需求市場規模,同時也為研發能力較為突出、質量控制較為有效的醫藥制造企業提供了快速發展的契機。
2)人居民收入和醫療支付能力逐漸提升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 年,全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為 28,228.00 元,比上年增長 8.68%。2009 年至 2018年期間,我國人均衛生費用由 1,314.30 元增加至 4,237.00 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3.89%。隨著我國居民醫療衛生支付能力的上升,藥品消費能力也有望得到進一步提高。
3)人口增長、老齡化加劇加大對抗流感等醫藥產品的需求巨大的人口基數下,我國社會人口的自然增長和人口結構的老齡化趨勢推動了我國醫藥行業的剛性增長。
(2)不利因素
1)新藥研發周期長、成本高,企業研發壓力較大
目前,我國化藥市場以仿制藥為主,創新藥市場占比較小,相比歐美大型藥企的研發投入,國內大部分醫藥企業的研發投入及占營收比例并不高,科研成果轉化率較低。由于醫藥制造行業科技含量較高,需要投入專業化人才,同時產品研發周期長、研發投入大、產出不確定性高,對于大多數的中小型制藥企業,很難承擔較大的研發投入。在短期利益驅使之下,多數企業不愿開展仿制藥生產工藝的深入研究以及新藥開發,導致產品同質化情況嚴重,缺乏真正的核心產品,從長期來看,這一狀況對我國醫藥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將造成影響。
2)國家環保監管要求提升,企業環保成本上升
隨著我國逐步加強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相關部門對化學原料藥生產等重污染行業環保核查趨緊。2008 年 8 月,由國家環境保護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布的《化學合成類制藥工業水污染排放標準》正式實施,嚴格規定了化學合成類制藥工業企業的水污染排放限值、檢測和監控要求;2015 年 1 月,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該法采用“按日計罰”的處罰方式,加強了對違法排污行為的處罰力度,同時強化了地方政府及其負責人的環境保護責任,提升了地方政府及排污企業對環境保護投資的重視程度與積極性。長期來看,環保法規政策的頒布與實施將促進化學制藥企業整合升級并改善生態環境,但在短期內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了一定的環保成本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