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9218002
139-1170-2652
公司客服:010-89218002
杜經理:13911702652(微信同號)
張老師:18610339331
微生態制劑
2019-2025年中國微生態制劑產品全景調研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
【報告編號】WSTZJ
微生態制劑行業產業政策及八大進入壁壘分析(附報告目錄)
1、微生態制劑
微生態學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之間,正常微生物群與動物體內環境之間,動物體與外界之間三者相互關系的多學科相互交叉的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具有獨特的理論和細胞、分子水平的方法學。
微生態制劑是在微生態學理論的指導下,調整生態失調(microdysbiosis)保持微生態平衡(microeubiosis),提高宿主(人、動植物)健康水平或增進健康佳態(wellbeing)的生理性活菌制品(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以及促進這些生理菌群生長繁殖的物質制品。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19-2025年中國微生態制劑產品全景調研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
微生態制劑與其他藥物有所不同,理論上講,它優于抗生素,克服了應用抗生素所造成的菌群失調、耐藥菌株的增加以及藥物的毒副反應。作用機理主要包含了一下幾個方面:
(1)生態平衡理論
微生態學認為,人體、動植物體表及體內寄居著大量的正常微生物群。宿主、正常微生物群和外環境構成一個微生態系統。在正常條件下,這個系統處于動態平衡狀態。這一方面對宿主有利,能輔助宿主進行某些生理過程;另一方面對寄居的微生物有利,使之保持一定的微生物群落組合,維持其生長與繁殖。在微生態系統內微群落水平中,少數優勢群對整個群落起著決定作用,而在微種群內部中優勢個體對整個群落起著控制作用。一旦因種種原因而失去優勢種群,則微群落就會解體。
若失去優勢個體,則優勢種群更替,并改變了微生態平衡。例如:由于抗生素、放射治療、手術和過敏性疾患等因素引起正常菌群變化,微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即生態和菌群遭受失調,引起一系列臨床癥狀,如雙重感染和免疫力降低等。利用宿主體內的正常微生物優勢菌群成員的益生菌,制成的微生態制劑,可以調節失調的菌群,使宿主體內恢復正常的微生態平衡,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2)生物屏障理論
生物屏障理論又稱生物拮抗理論,腸道內正常菌群直接參與機體生物防御的屏障結構,包括化學屏障和生物屏障,生物屏障是指腸內主要菌群的代謝產物例如乙酸、乳酸、丙酸、過氧化氫及細菌素等活性物質,可阻止或殺滅病原微生物在體內的定植。生物屏障是指定植于粘膜或皮膚上皮細胞之間的正常菌群所形成的生物膜樣結構,通過定植保護作用影響過路菌或外來致病的定植、占位、生長和繁殖。微生態制劑中的益生菌就是這類正常菌群中的成員,可參與生物屏障結構,發揮生物拮抗作用。
(3)生物奪氧理論
根據正常微生物群的自然定植規律,人或動物出生時是無菌的,出生后不久就被一系列微生物細菌定植了。定植的順序先是需氧菌,后是兼性厭氧菌,隨后的是厭氧菌。厭氧菌之所以不能先定植,是因為自然生境內有過多的氧。在需氧或兼性厭氧菌生長一段時期后,由于氧被大量消耗,從而提供了厭氧菌生長條件,厭氧菌才能生長。厭氧菌雖然不能先定植,但是整個微生態系統中其數量上占據首位,并保持著一定的生態平衡。利用無毒、無害、非致病性微生物(如蠟桿芽胞桿菌等)暫時在腸道內定植,使局部環境中氧分子濃度降低,氧化還原電位下降,造成適合正常腸道優勢菌生長的微環境,促進厭氧菌大量繁殖生長,最終達到微生態平衡。
(4)三流循環學說
三流循環其主要內容是能量流、物質流及基因流的循環。能量流即能源運轉,正常微生物群的內部與其宿主保持著能源交換和運轉的關系?,F在已提出一個生態能源學的分支,它們研究人類、動植物與正常微生物之間正常微生物與正常微生物之間所存在著能源的交換關系。近年已從電子顯微鏡的觀察中發現,人和動物腸上皮細胞的微絨毛(microvilli)與正常細菌細胞壁上的菌毛(pili)極為貼近,并發現有物質交換的現象發生。物質流即物質交換正常生理菌群的能源與物質均依賴于宿主,不存在宏觀生態學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區別。但都存在著降解(catabolison)與合成(anabolism)的代謝。降解與合成是微生物代謝中的必然途徑,這與宿主細胞的功能是一致的。正常生理微生物菌群與宿主細胞通過降解和合成代謝進行物質交換。裂解的細胞與細胞外酶可為微生物利用,而微生物產生的酶、維生素、刺激素以及微生物降解的細胞成分也可為宿主細胞利用,如此反復進行著物質交換?;蛄骷椿蚪粨Q在正常微生物之間有著廣泛的基因(即 DNA)交換,例如耐藥因子(R 因子)、產毒因子等都可在正常微生物之間通過物質的傳遞進行交換。微生態制劑可以作為非特異性免疫調節因子,促進機體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和促進B 淋巴細胞產生抗體的能力。這不僅可以抑制腐敗菌和致病菌的生長,還可降解腸道的有毒物質(如氨、酚、內毒素等),保證微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物質流和基因流的正常運轉。
在微生態制劑應用方面,它與其他藥物不同,其能起到“已病輔治、未病防病、無病保健”的重要作用,重點是“無病保健”。這就是說,即使健康人群,也可以服用,增進健康素質,提高健康水平。當然也同時產生防病、治病作用。
微生態制劑通過扶植正常微生物種群,調整生理平衡,發揮生物拮抗作用,從而可排除致病菌和條件致病菌侵襲。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劑應用日益普遍的今天,行業內領先企業已認識到它們在恢復動物生命體健康和動物保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調整微生態失調、生物拮抗、代謝產物、增強免疫、促進機體營養吸收等。
2、微生態制劑發展歷程
(1)低迷階段
2000 年-2003 年中國微生態制劑產業處于投機性、無序競爭的混亂階段,行業也經歷著最為低迷的發展階段。在此期間,由于許多企業看到該行業有利可圖,眾多不具備研發能力和生產條件的獸藥企業、添加劑企業紛紛加入微生態行業,造成了以價格戰和虛假宣傳為主的惡性競爭,使這一新興產業的發展遭受了嚴重的挫折。據中國動物微生態學會的不完全統計,僅這幾年,全國動物微生態企業數量激增至 500-600 家,90%以上的企業不具備研發和生產條件。市場中各種微生態產品魚龍混雜,假冒偽劣產品充斥;消費者對此真假難辨,對微生態行業及其產品逐漸喪失信心。
(2)整合復蘇階段
2003 年-2006 年中國微生態行業進入了全面產業整合階段。這期間,微生態從業企業數量銳減,投機主義者紛紛退出。截至 2006 年底,中國動物微生態行業的規?;髽I已不足 50 家。2006 年-2009 年,是中國動物微生態行業開始復蘇的時期。這主要得益于國內動物微生態品牌企業的成長,研發服務水平的提高、國內關于微生態輿論氛圍的好轉、各種應用實踐取得的積極數據以及中國養殖業對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的日趨重視等因素。
2005 年禽流感帶給國內養殖業的陰影還未消去,2006 年豬的“無名高熱病”又席卷全國,2007 年中國寵物糧導致了美國大批寵物的死亡,2008 年“三鹿毒奶粉”事件又給國內奶企造成沉重的打擊,緊接著 2009 年在全國又爆發了大規模的口蹄疫。在幾乎一年一場災難的頻率下,中國禽畜產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不僅僅自身無法繼續可持續發展,而且嚴重陷于國內外消費者的信任危機之中,變革之路迫在眉睫。變革的目標就是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這種中國禽畜產業發展模式的轉變是無法改變的。作為發展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技術保證的動物微生態技術,此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各種行業論壇和學術交流應運而生。
養殖行業中規?;行∧翀鲅杆籴绕?,取代散養成為主流養殖模式,集團養殖公司的規模也越來越大,骨干性作用愈發突出。這標志著一個成熟而理性的消費群體的崛起,從而使那些依托低端市場搞惡性競爭的微生態企業,日漸失去生存的土壤,越來越難以生存。經歷過大浪淘沙般的競爭之后,中國動物微生態產業開始進入健康有序發展的良性軌道,迎來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此時不僅動物微生態產業的從業企業素質發生了本質的提升,動物微生態的消費市場也發生了結構性的變革。飼料行業的整合已經呈現階段性成果,集團化、規?;媪饲Ъ胰f廠。
(3)發展階段
隨著養殖業從治療醫學階段到預防醫學階段再到生態醫學階段的轉變,以及食品安全和飼用抗生素的禁用,動物微生態迎來了一個黃金發展期。那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專業微生態制劑企業,成為新一輪產業競爭的主導性力量。國內的一些骨干企業如正大集團、通威股份、溫氏食品、新希望集團等,主動尋求合作,表明動物微生態行業的生存環境發生了本質上的改變。中國畜產業的內在需求迅速催生了動物微生態產業的快速復蘇,并成為驅動動物微生態產業發展的澎湃動力。
隨著養殖業和飼料業的選擇能力的提升,動物微生態企業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產品研發能力和技術服務能力。消費市場要求動物微生態企業提供更加專業的動物微生態技術和產品。為了獲取更高使用價值的菌種,動物微生態研究專家必須從菌種的自然篩選、定向選育、基因工程菌的構建,到生物學特性、遺傳學特性、產品穩定性等多項測試,做大量的研發工作;同時需要充分考慮到中國養殖業的特殊性和復雜性,考慮不同動物品種、不同生理階段、不同養殖水平等各種情況,這些都充分體現出動物微生態產業作為飼料行業和養殖行業的上游產業,對技術密集化程度和專業化程度的嚴格要求。
3、政策趨嚴促其前景向好
微生態制劑屬于國家政策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微生態制劑產品和技術將作為重點大力推進。動物微生態行業受宏觀政策影響較大,周期性不明顯。環保稅開征、團體標準出臺、獸藥減量化、加強市場規范、疫情防控等法律法規的出臺或修訂,促進了動物微生態行業的發展。
2018 年 1 月 1 日,《環境保護稅法》開始實施,迫使畜禽養殖業轉向生態化、規范化,動物微生態制劑、生態飼料等產品,在養殖生產得到廣泛應用。
2018 年 3 月 1 日正式實施《生物飼料產品分類》團體標準。該標準為我國生物飼料首個團體標準,對規范生物飼料產業發展起到重要引領作用。
2018 年 9 月 7 日,中國生物飼料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又發布了《發酵飼料技術通則》、《飼料原料釀酒酵母培養物》、《飼料原料釀酒酵母發酵白酒糟》、《飼料添加劑植物乳桿菌》等 4 項團體標準,于 2018年 12 月 1 日實施,逐漸規范并引導產業健康發展。
2018 年 4 月 20 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的通知》,制定了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方案(2018-2021 年),明確了養殖端減抗和限抗的時間表。在 2020 年底以前,藥物飼料添加劑將在飼料生產中退出。農業農村部 2018 年 5 月 10 日在各地確定了100 家試點養殖場。
2018 年 4 月 27 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對寵物飼料增補 78 個飼料添加劑品種進入《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2013)》,寵物飼料企業自 2019 年 5 月 1 日起需具有相應的資質許可。同時,制定了《寵物飼料管理辦法》《寵物飼料生產企業許可條件》《寵物飼料標簽規定》《寵物飼料衛生規定》等規范性文件,進一步規范寵物飼料市場,促進寵物飼料行業發展。
自 2018 年 5 月 1 日起,停止生產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 3 種獸藥的原料藥及各種制劑。農業部近三年共禁止了 8 種獸藥用于食品動物,養殖業僅剩 11 種可用。
2018 年 5 月 1 日起,新版《飼料衛生標準》正式實施。該標準增加了污染物項目,擴大了適宜和飼料種類,細化了各項目在不同飼料原料以及不同動物類別和不同生長階段飼料產品中的限量值,同時修改了部分項目檢測方法。
2018 年 6 月 21 日,國家衛健委等三部委聯合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百草枯等 43 種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1-2018)等 9 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公告,共計 266 種農殘限量標準,涉及多種檢測方法。
2018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飼料添加劑安全使用規范》(修訂版),嚴格遵守“在配合飼料或全混合日糧中的最高限量”規定,不得超量使用飼料添加劑。受拉尼娜天氣、中美貿易爭端影響,飼料原料豆粕行情跌宕起伏;國內非洲豬瘟持續爆發,疫情區的豬遭到大量撲殺,同時也抑制了豆粕需求。
2018 年 9 月 13 日,農業農村部發布第 64 號公告,要求飼料生產企業暫停使用以豬血為原料的血液制品生產豬用飼料,同時對泔水養豬做了相關規定。
2018 年 10 月 26 日,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批準發布《仔豬、生長育肥豬配合飼料》《蛋雞、肉雞配合飼料》兩項團體標準,降低配合飼料蛋白使用比例。該標準的出臺有效的減少了豆粕等蛋白飼料原料用量,并且 11 月 1 日起大型飼料廠開始執行新的低蛋白標準。
2018 年 10 月 31 日,農業農村部發布第 79 號公告,對生豬運輸車輛監管提出要求;11 月 19 日,農業農村部印發《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八條禁令》,加強疫情排查和防控工作。
2018 年 12 月 4 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了《獸藥嚴重違法行為從重處罰公告》(第 97 號公告),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嚴厲打擊獸藥違法行為。
國家對養殖端抗生素使用的監管更加嚴格,飼用抗生素被限用和禁用,已成為當前養殖行業的新常態,動物微生態制劑以其無毒副作用、無殘留、無耐藥性等優點,已被公認為最有希望代替飼用抗生素的飼料添加劑,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4、行業壁壘
(1)政策壁壘
動物微生態行業是飼料添加劑行業的一個子類,而飼料添加劑的使用直接關系到人民的身體健康,因此國家在行業準入、生產經營等方面制定了一些列的法律、法規以加強對飼料添加劑行業的監管。目前,我國對飼料添加劑生產實行嚴格的生產許可證和產品批準文號管理,所有企業必須取得《飼料添加劑生產許可證》及《產品批準文號》后方可生產,且有效期為五年。對于很多中小企業,即使有意識進入動物微生態行業,但是若沒有生產許可證及批準文號,也無法進行生產銷售。因此,政策法規也間接形成了進入動物微生態行業的一個重要壁壘。
(2)技術壁壘
動物微生態行業是一個多學科綜合性行業,需要微生物學、生物工程、動物營養學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協作。在菌種選育、后期改造及產品應用技術等方面具有較高的門檻。過去,飼料行業中存在眾多中小動物微生態企業,中低檔產品嚴重過剩,在激烈的價格競爭中,許多企業已無法賺取生存所需要的利潤,紛紛退出市場。在激烈的市場中,只有通過不斷提升自己產品質量水平,不依靠價格競爭的企業,才能得以生存。因此,在強大的技術支持下生產出來的高品質與高性價比的飼料添加劑,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同時也是飼料添加劑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
掌握動物微生態技術具有較高的難度。首先,動物微生態作為飼料添加劑的技術難度體現在研發的持續性方面。這不僅僅是提供一次性的配方,更重要的是根據養殖區域的變化、氣候的變化、動物營養需求的變化以及國家政策的變化等等,持續進行產品的培育,提高性價比,長期保持在產品市場中競爭力。這不僅要求企業在技術方面不能僅做一次性投入,而是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研發團隊,建立長效的研發機制,并且不斷進行研發投入。持續的研發投入對于中小飼料添加劑企業來講,構成了較長的壁壘。其次,技術難度還體現在掌握一種技術,培育一株優良菌種需要較長的周期。只有通過不斷的研發投入,積累和完善自己的數據庫,才能得到更有競爭力的菌種。
此外,在規模化養殖的趨勢下,客戶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需要企業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還需要企業具備完善的服務能力。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重視程度的提高以及消費水平的提高,將更加注重對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的需求,因此對作為飼料行業重要構成部分的微生態添加劑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飼料添加劑之動物微生態行業逐步進入新的競爭階段之際,不掌握較先進的技術,僅僅憑借營銷等手段,已無法取得更大的進步,而掌握先進的技術需要較高的研發投入以及較長的時間積累。因而,動物微生態行業具備較高的技術壁壘。
(3)規模和資金壁壘
動物微生態行業是高技術、高風險、高投入的產業。作為高科技行業,每一株菌種從研發、生產到最終產品終端的銷售,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資金、人力和設備等。如果沒有強大的資金支持,便不能給研發人員一個良好的研發環境以及更加先進的技術設備,便不能承受從研發到取得成果這漫長周期的持續性資金凈流出,甚至可能面臨研發成果無意義帶來的損失。許多資金實力不佳的中小企業,往往還沒有走出研發階段,就已經在市場中消失。
在經歷過充分的市場競爭之后,規模稍大的企業便憑借其規模與資金優勢,不斷的收購兼并中小企業,在形成規?;洜I來降低經營成本帶來更高利潤的同時,也無形中為其他中小企業構成了規模壁壘,使中小企業在動物微生態行業中越來越難存貨。
(4)人才壁壘
動物微生態行業雖然隸屬于飼料添加劑行業,但是其占據著價值鏈的上端。只有通過不斷地研發及科研創新,才能維持其行業地位。新產品、新技術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之間的競爭。一個企業是否能夠給科研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科研環境,優厚的待遇等便成為各類人才就業的重要考慮因素。同時,伴隨著企業規模化的進行,擁有豐富行業經驗,對行業有深刻體會并在實踐中積累大量寶貴經驗的管理人才也逐漸成為一個企業的財富。很多中小企業無法給予這些人才相應的科研環境及待遇,便喪失了核心競爭力。因此,豐富經驗的技術人才,無形之中成為了進入動物微生態行業重要的壁壘。
(5)品牌、信譽及銷售渠道壁壘
品牌是企業研發技術、產品質量、規模、營銷、售后服務和市場網絡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體現。品牌已經成為了大型企業規模擴張的重要手段。然而,品牌的形成需要時間的積累,新進入的企業往往因為知名度較低,增加了業務拓展的難度,也加大了市場開發的費用。在行業整體利潤率逐漸降低的今天,品牌較弱的企業盈利能力將進一步下降,從而影響了企業的發展乃至生存。因此,品牌效應也成為進入動物微生態行業重要的壁壘。
動物微生態的非直銷領域目前主要銷售渠道是經銷商、直營連鎖店及加盟連鎖店方式。渠道資源,尤其是優質渠道資源是有限的,先進入的產品與渠道商在長期合作中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占據了有利位置,面對龐大的銷售網絡和復雜的市場管理,新進入企業很難在短時間內形成優勢。
5、生態養殖是養殖業的未來
養殖業在造成嚴重的資源壓力和環境污染的同時,自身亦深處生存危機中。最大的特征是老病抬頭,外病傳入,病源混感,防治更加困難。由于一些疫病長期流行,病原的毒力發生變異,其癥狀、病變出現非典型化,給診斷和防治工作帶來較大困難,常常造成畜禽大批死亡。同時,在防治細菌病時,長期盲目濫用抗菌藥和含抗菌藥物的飼料添加劑,細菌產生耐藥性。近幾年大多數牧場深陷動物死亡率高、藥費高、飼料轉化率低、養殖效益低的“兩高兩低”不良循環中。
從發展趨勢來看,動物微生態產業將進入以技術創新和市場細分為主導的品牌化競爭時代,技術研發能力必將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而專業化細分市場的競爭策略成為各家動物微生態企業劃分地盤的依據。隨著養殖業和飼料業越來越趨于集中化和規模化,非品牌的小動物微生態企業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直至被收購兼并淘汰。未來中國動物微生態產業的競爭態勢將建立在精準戰略定位的基礎上:不同的動物微生態企業開始定位于不同的自身專業化優勢領域,有的專做規模用戶,有的專做基層渠道;有的專做水產,有的專做奶牛,有的專做畜禽;有的專做菌粉生產,有的專做市場銷售;而且動物微生態在產品功能定位上有進一步細分:從過去的益生素發展到現今的動物腸道菌群調控、粘膜免疫、營養調控、抗感染、抗應激、繁殖優化、環境調控、畜產品品質改良、飼料或原料發酵、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等。
第一章 中國微生態制劑產品概述
第一節 微生態制劑產品概述
一、微生態制劑發展歷史
二、微生態制劑的種類
第二節 微生態制劑理論根據
一、生態平衡理論
二、生物屏障理論
三、生物奪氧理論
四、三流循環學說
第三節 微生態制劑的研制與應用
第二章 2014-2018年中國微生態制劑產業運行環境分析
第一節 2014-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一、中國GDP分析
二、消費價格指數分析
三、城鄉居民收入分析
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析
六、進出口總額及增長率分析
第二節 2014-2018年中國微生態制劑產業政策環境分析
一、微生態制劑產業政策分析
二、微生態制劑產品標準分析
三、微生態制劑產品進出口政策分析
第三節 2014-2018年中國微生態制劑產業社會環境分析
第三章 2014-2018年中國微生態制劑市場發展概況
第一節 2014-2018年國際微生態制劑市場發展概況
一、國外微生態制劑的研究與市場概況
二、微生態制劑主要國家和地區概況
第二節 2014-2018年中國微生態制劑市場發展概況
一、微生態制劑產業特點分析
二、不同菌種微生態制劑的區分應用
三、微生態制劑的國內外研究和生產概況
第三節 2014-2018年中國微生態制劑發展存在的問題
第四章 2014-2018年中國微生態制劑產業運行態勢分析
第一節 2014-2018年中國微生態制劑產業發展動態
第二節 2014-2018年微生態制劑的產業現狀及對解決畜牧業突出問題的作用
第五章 2014-2018年中國微生態制劑應用市場分析
第一節 2014-2018年中國微生態制劑應用概述
一、微生態制劑在農作物上的應用
二、微生態制劑在經濟作物上的應用
三、微生態制劑在果蔬上的應用
四、微生態制劑在牧草上的應用
五、微生態制劑用于生產SOD功能食品
六、微生態制劑在動物上的應用
七、微生態制劑在仔豬養殖中的應用
八、微生態制劑在生態養豬發酵床墊料中的應用
九、微生態制劑在家禽飼料中的應用
十、微生態制劑在水產飼料中的應用
十一、微生態制劑在反芻動物飼料中的應用
十二、微生態制劑在動物營養中的作用機理
第二節 2014-2018年中國微生態制劑可改善畜禽健康
一、微生態制劑的作用及優點
二、開發和應用微生態制劑
三、微生物群與營養關系
第三節 2014-2018年中國微生態制劑對腸道菌群紊亂的調節 作用
一、動物腸道的正常菌群
二、腸道微生物群的生物學作用
三、消化道微生態失衡與功能紊亂
四、微生態制劑在腸道紊亂調節中的作用
五、微生態制劑調節 腸道紊亂的作用機理
六、微生態制劑應用中注意的問題
第四節 2014-2018年微生態制劑對毛皮動物的作用
一、微生態制劑的概念
二、微生態制劑在動物腸道中的作用機理研究
三、微生態制劑在毛皮動物上的作用表現
四、微生態制劑目前產品及使用上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案
第五節 2014-2018年中國動物養殖應用微生態制劑
一、微生態制劑在動物養殖上的應用效果
二、使用微生態制劑應注意的問題
第六節 2014-2018年針對微生態制劑對腸道菌群紊亂起調節作用
四、微生態制劑在腸道紊亂調節 中的作用
第六章 2014-2018年中國水產微生態制劑應用市場分析
第一節 2014-2018年常用水產微生態制劑介紹
第二節 微生態制劑的制備及其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一、微生態制劑的選種及制備
二、微生態制劑在水產養殖業中的應用
1、益生元
2、益生素
第三節 2014-2018年微生態制劑與水產養殖分析
一、水中的微生物與水生生物間的關系
二、用于水產養殖的微生態制劑
三、微生態制劑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第四節 2014-2018年飼用水產微生態制劑的研究進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第五節 2014-2018年微生態制劑在對蝦高密度養殖中的使用
第六節 2014-2018年水產微生態制劑質量調查
一、銷售過程中常見的質量問題
二、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
三、對策
第七節 2014-2018年水產微生物制劑粉劑與水劑兩種劑型各有長短
第八節 正確認識益生素
一、養殖業者對益生素的認識和使用上存在的問題
二、目前國內益生素市場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三、企業者對益生素產品市場上的表現
四、正確認識益生素
第七章 2014-2018年中國人用微生態制劑全國市場分析
第一節 2014-2018年人用微生態制劑的應用
一、微生態制劑的作用
二、微生態制劑的應用范圍
1、多種胃腸道疾病的防治
2、醫源性感染疾病的防治
3、肝臟疾病的防治
4、便秘的防治
5、嬰幼兒保健
6、防治高膽固醇血癥
7、防治癌癥
第二節 2014-2018年全國微生態制劑市場規模
一、微生態制劑市場規模變化趨勢
二、微生態制劑的價格走勢
第三節 2014-2018年微生態制劑主要城市市場分析
一、國內主要城市微生態制劑市場容量橫向比較
二、微生態制劑的市場集中度分析
三、北京地區微生態制劑市場分析
四、上海地區微生態制劑市場分析
五、廣州地區微生態制劑市場分析
六、杭州地區微生態制劑市場分析
七、武漢地區微生態制劑市場分析
八、沈陽地區微生態制劑市場分析
九、成都地區微生態制劑市場分析
十、南京地區微生態制劑市場分析
第四節 2014-2018年中國微生態制劑主要產品分析
一、微生態制劑產品的市場競爭格局
1、飼用微生態市場競爭情況
2、豬禽養殖用微生態市場競爭情況
3、水產養殖用微生態市場競爭情況
4、反芻動物用微生態市場競爭情況
二、主要微生態制劑產品的市場份額
三、主要微生態制劑產品的醫院采購價格
四、金雙歧市場分析
五、培菲康市場分析
六、整腸生膠囊市場分析
七、米雅BM市場分析
八、麗珠腸樂市場分析
九、媽咪愛市場分析
十、益生素市場分析
第八章 2014-2018年中國微生態制劑市場供需調查分析
第一節 中國微生態制劑需求分析
第二節 中國微生態制劑供給分析
第三節 中國微生態制劑重點客戶調查分析
一、重點客戶行為調查分析
二、重點客戶需求調查分析
三、重點客戶滿意度調查分析
四、重點客戶采購與渠道調查分析
五、重點客戶品牌戰略調查分析
第九章 2017-2019年Q2中國活性酵母進出口數據監測分析
第一節 2017-2019年Q2中國活性酵母進口數據分析
一、進口數量分析
二、進口金額分析
第二節 2017-2019年Q2中國活性酵母出口數據分析
一、出口數量分析
二、出口金額分析
第三節 2017-2019年Q2中國活性酵母進出口平均單價分析
第四節 2017-2019年Q2中國活性酵母進出口國家及地區分析
一、進口國家及地區分析
二、出口國家及地區分析
第十章 2017-2019年Q2中國非活性酵母,已死單細胞微生物進出口數據監測分析
第一節 2017-2019年Q2中國非活性酵母,已死單細胞微生物進口數據分析
第二節 2017-2019年Q2中國非活性酵母,已死單細胞微生物出口數據分析
第三節 2017-2019年Q2中國非活性酵母,已死單細胞微生物進出口平均單價分析
第四節 2017-2019年Q2中國非活性酵母,已死單細胞微生物進出口國家及地區分析
第十一章 2014-2018年微生態制劑產品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第一節 2014-2018年中外微生態制劑產品競爭現狀分析
一、微生態制劑產品競爭力分析
二、微生態制劑技術競爭分析
三、微生態制劑產品價格競爭分析
第二節 2014-2018年中國微生態制劑產品集中度分析
一、微生態制劑市場集中度分析
二、微生態制劑區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節 2014-2018年中國微生態制劑企業提升競爭力策略分析
第十二章 微生態制劑領先企業分析
第一節 A公司
一、企業概況
二、企業主要微生態制劑產品概況
三、企業主要財務指標分析
四、企業核心競爭力分析
五、企業市場份額占比分析
六、企業發展戰略分析
第二節 B公司
第三節 C公司
第四節 D公司
第五節 E公司
第十三章 2019-2025年中國微生態制劑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第一節 2019-2025年中國微生態制劑發展前景分析
一、微生態制劑產品趨勢分析
二、微生態制劑研發技術方向分析
三、微生態制劑競爭格局預測分析
第二節 2019-2025年中國微生態制劑產品市場預測分析
一、微生態制劑產品市場供給預測分析
二、微生態制劑市場需求預測分析
三、微生態制劑進出口預測分析
第三節 2019-2025年中國微生態制劑市場盈利預測分析
第四節 微生態制劑行業進入壁壘分析
第十四章 2019-2025年中國微生態制劑產品投資機會與風險分析
第一節 2019-2025年中國微生態制劑產品投資環境分析
第二節 2019-2025年中國微生態制劑產品投資機會分析
一、微生態制劑投資潛力分析
二、微生態制劑投資吸引力分析
第三節 2019-2025年中國微生態制劑產品投資風險分析
一、市場競爭風險分析
二、技術風險分析
三、政策風險分析
第四節業內專家建議
拔打普華有策全國統一客戶服務熱線:01089218002,24小時值班熱線杜經理:13911702652(微信同號),張老師:18610339331
點擊“在線訂購”進行報告訂購,我們的客服人員將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
發送郵件到puhua_policy@126.com;或13911702652@139.com,我們的客服人員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
您可直接下載“訂購協議”,或電話、微信致電我公司工作人員,由我公司工作人員以郵件或微信給您“訂購協議”;掃描件或快遞原件蓋章版
戶名: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開戶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復興路支行 賬號:1121 0301 0400 11817
任何客戶訂購普華有策產品,公司都將出具全額的正規增值稅發票。發票我們將以快遞形式及時送達。